首页 >> 古诗文 >>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原文 诗词名句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原文

露如微霰下前池,月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只尔,嵩阳松雪有心期。

诗词问答

问: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的作者是谁?答:李商隐
问: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李商隐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商隐名句大全

译文和注释

译文
秋露像细微的雪粒洒下前池,阵阵西风吹过回塘,万竹萧飒生悲。
瓢忽无定的人生啊,本来就多悲欢聚散;但那池上的红荷花,为什么也零落纷披?
我杳远难凭的归梦,只有孤灯才能见证;我空虚落寞的生涯,唯有清酒方可得知。
难道到了白头之年还是如此?我早与嵩山南面的松雪两心相期。

注释
崇让宅:李商隐岳父王茂元在东都洛阳崇让坊的邸宅。
微霰(xiàn):微细的雪粒。
月:一作“风”。回塘:回曲的水池。
浮世:即浮生,指人间,人世。旧时认为人世间是浮沉聚散不定的,故称。
红蕖:红荷花。蕖,芙蕖。唐李白《越中秋怀》诗:“一为沧波客,十见红蕖秋。”离披:零落分散的样子。
悠扬:起伏不定;飘忽。归梦:归乡之梦。
濩(huò)落:原谓廓落。引申谓沦落失意。
白头:犹白发。形容年老。只尔:只是这样。
嵩阳:嵩山之南。嵩山在河南登封,距离洛阳才百里。松雪:象征隐士的气节和品格。心期:心神交往,两相期许。

诗文赏析

  亲朋会饮,本为乐事。但此诗所写,却不是冥饮之乐,而是由此引发的诗人的幽恨悲情。

  此诗的前半写初秋崇让宅的景象。清池前横,修竹环绕,地方可谓清幽已极。但诗中用“风”、“露”点染,立刻使之带上浓重的悲切气氛。露凝如霰,说明露重天寒。下面接着再用风加重描写。诗人把主观的强烈感情赋予客观事物,所以见得风摇翠竹,飒飒作响,也像在悲泣一般。开头两句,是用环境的凄清,衬托诗人心境的凄楚。下面两句,则是借环境景物,抒发人生的感叹。“浮世”,此处谓世事不定、生命短暂。“聚散”虽兼含两义,重点是在“散”(别离)上。从诗的后半看,这里主要是对妻子而言,同时也兼指筵上之人,因为筵终席散,大家又当别去,它与下联的“灯”、“酒”,关合诗题“宴”字。诗人此前,先是给人作幕僚,以后在朝廷作小官,继而在县里为吏,后来又作幕僚,颠沛流离,东西奔波,常与妻子分离。第三句的感叹,正是诗人坎坷经历的沉痛总结。第四句上承首句的“风”,意谓:“人生固然常多分离,池中的红荷,为什么也被风吹得零落缤纷呢?”不用直叙而用反问,可以加强感叹痛惜的语气;对红荷的痛惜,正是对人生难得团聚的痛惜。这一联“浮世”对“红蕖”,“本来”对“何事”,对仗比较自由,何焯说它是“变体”,纪昀也说“三四对法活似江西派不经意诗”(《李义山诗集辑评》),可以说是李商隐对律诗的一个发展。

  上面四句是即景生情,融情入景,下面四句则是直接发抒感慨。第五句上承第三句的“聚散”,写对妻子的深切思念。“悠扬”形容“归梦”的悠长。“归梦”又和“灯”联系起来,意味深长。梦自然使人联想到夜,夜又使人联想到灯。读这句诗,使人仿佛看到一盏孤灯伴着诗人朦胧入梦的景象,幽微的灯光,好像在向人诉说诗人梦中与妻子相会的情景,比起直叙梦中思念来,意境更美,更富诗意。第六句上承第三句的“浮世”,是说因为失意无聊,只好以酒浇愁。句中用一“知”字,使酒带上人情,似乎也在为诗人的坎坷遭遇痛惜不平。两句中“惟”和“独”,都起着一种强调、渲染的作用,表现出诗人的冷落、孤寂之感。失意之悲,别离之痛,郁结在诗人胸中,终于宣泄出来:“难道直到白头都只是这样下去吗?归隐嵩山之南的苍松白雪之中,才是我的夙愿啊!”中岳嵩山,是古代著名的学道隐居之地。“松雪”喻高洁的品性和节操。诗人于无可奈何之中想到归隐山林,这只是仕途坎坷、壮怀未成的幽愤而已。

  “情深”(钱良择评语),是此诗的特色。诗人将“比”“兴”这两种手法揉合在一起,用环境景物,烘托渲染自己的思想感情。风露塘竹之悲,触动加深了人之悲切;红荷的离披,也象征着人的别离;客中苦酒,像在悲叹一样;寒夜孤灯,仿佛也在凄惋幽思;即使是嵩山的松雪,好像也在召唤着诗人归去,总之,没有一物不解人意,不含着深情。因情见景,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融为一体,读之撼动人心。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谢灵运,朝代:南北朝
    标签:庐山,写景抒怀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但欲淹昏旦,遂复经圆缺。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 作者:项鸿祚,朝代:清代
    标签:抒情婉约写景孤独
    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  杨枝飘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
  • 作者:蒋捷,朝代:宋代
    标签:春天写景
    游丝纤弱。谩著意绊春,春难凭托。水暖成纹,云晴生影,双燕又窥帘幕。露添牡丹新艳,风摆秋千闲索。对此景,动高歌一曲,何妨行乐。行乐。春正好,无奈绿窗,孤负敲棋约。锦屋调笙,银瓶索酒,争奈也曾迷著。自从发凋心倦,常倚钩阑斜角。翠深处,看悠悠几点,杨花飞落。
  • 作者:陆游,朝代:宋代
    标签:送别写景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诸公谁听刍荛策,吾辈空怀畎亩忧。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 作者:蒋捷,朝代:宋代
    标签:写景抒情愁绪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
    标签:写景抒情闺怨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 作者:李隆基,朝代:唐代
    标签:写景议论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
  • 作者:谭嗣同,朝代:清代
    标签:地方,写景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 作者:李白,朝代:唐代
    标签:写景
    寻幽无前期,乘兴不觉远。苍崖渺难涉,白日忽欲晚。未穷三四山,已历千万转。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高松来好月,空谷宜清秋。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峰峦秀中天,登眺不可尽。丹丘遥相呼,顾我忽而哂。遂造穷谷间,始知静者闲。留欢达永夜,清晓方言还。
  • 作者:汤允绩,朝代:明代
    标签:婉约写景抒怀

    燕垒雏空日正长,一川残雨映斜阳。鸬鹚晒翅满鱼梁。
    榴叶拥花当北户,竹根抽笋出东墙。小庭孤坐懒衣裳。

  • 作者:周密,朝代:宋代
    标签:豪放写景怀念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岁华晚、漂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磴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最怜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共赋销忧。
  • 作者:佚名,朝代:宋代
    标签:秋天回忆
    去年秋,今年秋,湖上人家乐复忧。西湖依旧流。 吴循州,贾循州,十五年前一转头。人生放下休。
  • 作者:王雱,朝代:宋代
    标签:宋词精选写景
    露晞向晚,帘幕风轻,小院闲昼。翠迳莺来,惊下乱红铺绣。倚危墙,登高榭,海棠经雨胭脂透。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倦游燕、风光满目,好景良辰,谁共携手。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忆高阳,人散后。落花流水仍依旧。这情怀,对东风、尽成消瘦。
  • 作者:王维,朝代:唐代
    标签:写景愤懑抒情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
    标签:写景抒怀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簇簇,江篱湿叶碧凄凄。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 作者:陈维崧,朝代:清代
    标签:婉约写景抒怀
    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好花须映好楼台,修傍秦关蜀栈战场开。倚楼极目添愁绪,更对东风语: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
  • 作者:孟郊,朝代:唐代
    标签:写景写山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 作者:李白,朝代:唐代
    标签:地名写景喜悦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 作者:蒲松龄,朝代:清代
    标签:初中文言文叙事写景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
  • 作者:刘过,朝代:宋代
    标签:宋词三百首婉约写景抒怀爱国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