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国学>> 子部>> 百战奇略:54章 饱战

54章 饱战

《百战奇略》 作者:明·刘基(刘伯温)

【解析】

本篇以《饱战》为题,旨在阐述处于我饱敌饥的条件下的作战指导原则问题。它认为,对于悬军深入我境而粮供不继的进攻之敌,我应依靠自己充足的粮源保障,采取坚壁不战、持久疲敌的防御作战方针,伺其粮尽必退之机,出兵追击,必定打败敌人。这里所引“以饱待饥”一语,是孙子提出的所谓“治力”,即掌握运用部队战斗力的基本方法之一。其意思是说,用自己饱食的部队去对付处于饥饿状态的敌人。实践证明,对于远道而来且急于决战的进攻之敌,根据“敌饥我饱”的实际情况,采取以饱待饥、坚壁不战的防御作战方针,既可以避其兵锋锐气,挫其速决企图,又可以消耗和疲惫敌人,为尔后反击和歼灭敌人创造条件。因此,“以饱待饥”便往往成为古代战争中处于防御一方所常采用的重要作战原则。唐初李世民率军击败宋金刚的柏壁之战,就是运用“以饱待饥”作战原则而获胜的一个成功战例。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九月间,据守马邑称帝的割据势力刘武周,率军南下攻占太原后,派遣部将宋金刚率军继续南进,企图夺取河东,进而“南向以争天下”(见《旧唐书·刘武周传》)。为打击敌人进攻之嚣张气焰,以实现国家之统一大业,高祖李渊遂命秦王李世民率军进讨。同年十一月,李世民率军东渡黄河进屯柏壁(今山西新绛西南)后,他基于对当面敌情实际的正确判断,抓住宋军远来粮乏、难以持久作战的弱点,用“以饱待饥”的原则为指导,果断地采取了坚壁不战以避其锐、分兵袭扰以断其饷、伺其粮尽以击其退的正确方针,在半年多的防御对持中,大量消耗宋军实力。最后乘其兵疲粮尽而被迫北撤之机,挥军出战,奋追不舍,将其大部歼灭,从而取得了柏壁防御反击作战的决定性胜利。这既巩固了关中政权,又为进取中原创造了条件。

【译文】

大凡敌人远道而来,通常都是粮食接济不上。在敌人缺粮而忍饥挨饿、我军粮足而得到饱食的情况下,应当坚守壁垒而不出战,以持久战法来疲惫敌人,并要断绝其运粮道路。等到敌人消耗已尽而退走之时,我一面暗派奇兵在前截断其退路,一面出动大军于后迅猛追击。这样,打败敌人就是必定无疑的。诚如兵法所说:“用自己饱食的部队去对付处于饥饿状态下的敌人。”唐高祖武德初年,刘武周占据太原而称雄割据一方,他派遣部将宋金刚率军南下驻屯于河东,企图夺取天下。秦王李世民奉高祖之命率领唐军前往征讨之,他对诸位将领说:“宋金刚率军不远千里侵入我河东地区,其精兵猛将都集中在这里。刘武周自己盘距于太原,完全依靠宋金刚作为他的屏障。宋金刚所部人数虽然众多,但其内部实际是十分空虚的,军需供应无法保障,只能靠掠夺维持部队生存,所以企图速战速决。对此,我军应当坚守营垒不战以等待其粮尽出现饥饿之时,而不宜遂其速战企图同它过早决战。”于是,李世民派遣刘洪等将率兵切断了宋金刚的运粮道路,迫使宋金刚部队缺粮饥饿而向北逃走了。

【原文】

凡敌人远来,粮食不继,敌饥我饱,可坚壁不战,持久以敝之,绝其粮道。彼退走,密遣奇兵,邀其归路,纵兵追击,破之必矣。法曰:“以饱待饥。”①唐武德初,刘武周②据太原③,使其将宋金刚④屯于河东⑤。太宗⑥往征之,谓诸将曰:“金刚垂⑦军千里入吾地,精兵骁将皆在于此。武周自据太原,专寄金刚以为捍蔽⑧。金刚虽众,内实空虚,虏掠为资,意在速战。我当坚营待其饥,未宜速战。”于是,遣刘洪⑨等绝其粮道,其众遂馁,金刚乃遁。⑩

【注释】

①以饱待饥: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②刘武周:唐初地方割据势力之一。河间景城(今河北沧州西)人,后徙居马邑郡(治今山西朔县)。隋炀帝时,任鹰扬府校尉。隋末,乘乱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自称太守,遣使北附突厥,被立为定杨可汗,不久称帝。唐初,与宋金刚等率兵南下,入据太原,以拒唐军。后被李世民击败,北走突厥被杀。③太原:郡名。治所晋阳,位于今山西太原西南。④宋金刚:原为隋末河北农民起义力量之一,活动于易州(治今河北易县)。后被窦建德击败,归附刘武周,号称宋王,谋与刘武周人据太原,企图南下与唐争天下。其后为唐军击败,与刘武周同逃突厥被杀。⑤河东:郡名。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⑥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但此时尚未称帝而为秦王。⑦垂:史载原作“悬”、《百战奇法》原作者因避讳宋太祖赵匡胤始祖嫌名(“玄朗”之“玄”)而援引时改“悬”为“垂”。⑧捍蔽:谓保障,屏蔽。⑨刘洪:史载并无其人,据新、旧《唐书·刘弘基传》所载内容,疑刘洪为“刘弘基”之误。⑩本篇史例出自《旧唐书·太宗本纪上》。

上一篇:53章 饥战
下一篇:55章 劳战
目录:百战奇略

猜你喜欢:

  • 《三国演义》 却说曹操部下诸将中,自张辽而外,只有徐晃与云长交厚,其余亦皆敬服;独蔡阳不服关公,故今日闻其去,欲往追之。操曰:“不忘故主,来去明白
  • 《文心雕龙》 震雷始于曜电,出师先乎威声。故观电而惧雷壮,听声而惧兵威。兵先乎声,其来已久。昔有虞始戒于国,夏后初誓于军,殷誓军门之外,周将交刃而
  • 《清史稿》 ◎诸王五 △太宗诸子 肃武亲王豪格(子温良郡王猛峨、猛峨子延信) 辅国公叶布舒 承泽裕亲王硕塞(庄恪亲王允禄) 镇
  •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一到客店,没有看见驿车,就吃了一惊.车夫伊韦尔等了她五十三分钟,等不到就走了. &
  • 《朱子语类》  ◎仪礼   △总论   河间献王得古礼五十六篇,想必有可观。但当时君臣间有所不晓,遂至无传。故先儒谓圣经不亡於秦火,而坏於汉儒,其说亦好
  • 《清史稿》 ○达椿(子萨彬图) 铁保(弟玉保) 和瑛 觉罗桂芳 达椿,字香圃,乌苏氏,满洲镶白旗人。乾隆二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
  • 《盐铁论》  ◎备胡第三 * 夫曰:“鄙语曰:‘贤者容不辱。’以世俗言之,乡曲有桀,人尚辟之。今明天子在上,匈奴公为寇,侵扰边境,是仁义犯而
  • 《二刻拍案惊奇》 诗曰: 晋世曾闻有鬼子,今知鬼子乃其常。既能成得雌雄配,也会生儿在冥壤。 话说国朝隆庆年间,陕西西安府有一个易万户,以卫
  • 《水浒传》 诗曰: 古贤遗训太叮咛,气酒财花少纵情。 李白沉江真鉴识,绿珠累主更分明。 铜山蜀道人何在?争帝图王客已倾。
  • 《贞观政要》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愍。隋氏末年,求采无已,至於离宫别馆,非幸御之所,多聚宫人。此皆竭人财力,朕所不取。且洒
  • 《宋史》 ◎地理五 ○福建路 成都府路 潼川府路 利州路 夔州路 福建路。州六:福,建,泉,南剑,漳,汀。军二:邵武,兴化
  • 《元史》 ○姚燧 姚燧,字端甫,世系见燧伯父枢传。父格。燧生三岁而孤,育于伯父枢。枢隐居苏门,谓燧蒙暗,教督之甚急,燧不能堪。杨奂驰书止
  • 《六韬》豹韬·林战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候之地,遇大林,与敌人分林相拒。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太公曰:“使吾三军分为冲陈,便兵所处
  • 《元史》 ○杨大渊(文安附) 杨大渊,天水人也。与兄大全、弟大楫,皆仕宋。大渊总兵守阆州。岁戊午,宪宗兵至阆州之大获城,遣宋降臣王仲入招
  • 《欧阳修集》 ◎表状札子三十首 【辞免青州第一札子〈熙宁元年八月九日〉】 臣今月八日,准枢密院递到诰敕各一道,蒙恩授臣兵部尚书,依前观
  • 《第六病室》    大约十二年或者十五年以前,城里有一个文官格罗莫夫,住在大街上他自己的一所房子里.他家道殷实,有两个儿子
  • 《欧阳修集》 ◎河北转运进状四首 【论台官上言按察使状〈庆历四年八月,新除河北转运按察使,未行。〉】 右臣伏睹近降朝旨,约束诸路按察使
  • 《山海经》 海内东南陬以西者。 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 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 桂林八
  • 《宋史》 ○杨砺 宋湜 王嗣宗 李昌龄(从子纮) 赵安仁(父孚 子良规 孙君锡)陈彭年 杨砺,字汝砺,京兆鄮人。曾祖守信,唐
  • 《隋书》 ◎礼仪五 舆辇之别,盖先王之所以列等威也。然随时而变,代有不同。梁初尚遵齐制,其后武帝既议定礼仪,乃渐有变革。始永明中,步兵校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国学 文学名著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