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国学>> 其它>>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五十八 史部十四

卷五十八 史部十四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作者:纪昀等

○传记类二
△《敬乡录》·十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元吴师道撰。师道有《战国策校注》,已著录。是编以宋婺守洪遵《东阳志》
所记人物尚有遗漏,因蒐录旧闻,以补其阙。始自梁朝,迄於宋末。每人先次其
行略,而附录其所著诗文。亦有止著其目者,或已散佚,或从删汰也。明正德间,
金华守赵鹤有《金华文统》十三卷,盖以是《录》为蓝本。然鹤所编次,往往重
复舛漏。如此《录》载潘良贵《矫斋记》、《静胜斋记》、《答雷公达书》、
《君子有三戒说》四篇,而《文统》止载《矫斋记》及《雷公达书》二篇,删汰
漫无义例,殊不及师道本书。又如宋方符所编《宗忠简遗集》,师道谓不及见,
故集中封事诸篇,此《录》不载。然此《录》有《赠鸡山陈七四秀才》五言一首,
方符所编转未之及。则零篇散什,藉以存者不少矣。至所编辑宋人小传,犹在
《宋史》未成以前,故记载多有异同。若谓梅执礼密与诸将谋夺万胜门,夜入金
营,劫二帝归。范琼以为无益,独吴革与赵子方结军民得众数万。王时雍、徐秉
哲闻之惧,使琼泄谋於金师。《宋史》及《东都事略》本传俱不载,仅略见《三
朝北盟会编》中,惟此书言之颇悉。又若《宋史》载嘉定十四年三月丁亥金师破
黄州,知州事何大节弃城遁死。己亥金师陷蕲州,知州事李诚之死之。是《录》
载李诚之死事与《宋史》合,而於何大节之遁则引刘克庄《答傅谏议伯成书》,
辨大节初护齐安官吏士民过武昌,复自还齐安固守。半月,城破,金师拥入,大
节死於赤壁矶下,则大节实未尝遁。此事与《史》颇异,亦可以资考证。元好问
《中州集》以诗存史,为世所重。师道此书,殆与相埒。以其因人物以存文章,
非因文章以存人物。与好问体例略殊,故隶之於《传记类》焉。
△《唐才子传》·八卷(永乐大典本)
元辛文房撰。文房字良史,西域人。其始末不见於史传。惟陆友仁《研北杂
志》称其能诗,与王执谦齐名。苏天爵《元文类》中载其《苏小小歌》一篇耳。
是书原本凡十卷,总三百九十七人。下至妓女、女道士之类,亦皆载入。其见於
《新旧唐书》者仅百人,馀皆从传记说部各书采辑。其体例因诗系人,故有唐名
人,非卓有诗名者不录。即所载之人亦多详其逸事及著作之传否,而於功业行谊
则只撮其梗概。盖以论文为主,不以记事为主也。大抵於初盛稍略,中晚以后渐
详。至李建勋、孙鲂、沈彬、江为、廖图、熊皦、孟宾干、孟贯、陈抟之伦,均
有专传,则下包五代矣。考杨士奇《东里集》有是书《跋》,是明初尚有完帙,
故《永乐大典目录》於“传”字韵内载其全书。今“传”字一韵适佚,世间遂无
传本。然幸其各韵之内尚杂引其文。今随条摭拾,裒辑编次,共得二百四十三人,
又附传者四十四人,共二百八十七人。谨依次订正,釐为八卷。按《杨士奇跋》,
称是书凡行事不关大体,不足为劝戒者不录。又称杂以臆说,不尽可据。今考编
中如《许浑传》称其梦游昆仑,《李群玉传》称其梦见神女,杂采孟棨《本事诗》、
范摅《云溪友议》荒唐之说,无当史裁。又如储光羲污禄山伪命而称其养浩然之
气,尤乖大义。他如谓骆宾王与宋之问唱和灵隐寺中,谓《中兴闲气集》为高适
所选,谓李商隐曾为广州都督,谓唐人学杜甫者惟唐彦谦一人,乖舛不一而足。
盖文房抄掇繁富,或未暇检详,故谬误牴牾,往往杂见。然较计有功唐诗纪事,
叙述差有条理,文笔亦秀润可观。传后间缀以论,多掎摭诗家利病,亦足以津逮
艺林。於学诗者考订之助,固不为无补焉。
△《元朝名臣事略》·十五卷(大学士于敏中家藏本)
元苏天爵撰。天爵字伯修,真定人,由国子学生试第一,释褐授从仕郎,苏
州判官,终浙江行省参知政事,事迹具《元史》本传。此书记元代名臣事实,始
木华黎,终刘因,凡四十七人。大抵据诸家文集所载墓碑、墓志、行状、家传为
多。其杂书可徵信者,亦采掇焉。一一注其所出,以示有徵。盖仿朱子《名臣言
行录》例,而始末较详。又兼仿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例,但有所弃取,不
尽录全篇耳。后苏霖作《有官龟鉴》,於当代事迹皆采是书。《元史》列传亦皆
与是书相出入,足知其不失为信史矣。
△《浦阳人物记》·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宋濂撰。濂有《洪武圣政记》,已著录。是书凡五目,曰《忠义》,曰
《孝友》,曰《政事》,曰《文学》,曰《贞节》。所纪共二十有九人,而以
《进士题名》一篇附於后。《欧阳元序》,称其至公甚当,不以私意为予夺。盖
濂本以文章名世,故所作皆具有史法。其书本成於元时,后人编辑濂集者,止采
录其论赞,而全书则仍别行。此本为明弘治中历阳王珍所重刻。卷末有濂《自跋》,
称始立稿,而廉侯景渊遽取刊布,牴牾者多。今补定五十馀处,视旧行为小胜。
末题至正十三年。此《跋》濂集亦未收,盖濂元时所作,集多失载。今所传未刻
稿皆至正时之遗文,可以互证也。
△《古今列女传》·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解缙等奉敕撰。先是,明洪武中,孝慈高皇后每听女史读书,至《列女传》,
谓宜加讨论,因请太祖命儒臣考订,未就。永乐元年,成祖既追上高皇后尊谥册
宝,仁孝皇后因复以此书为言,遂命缙及黄淮、胡广、胡俨、杨荣、金幼孜、杨
士奇、王洪、蒋骥、沈度等同加编辑。书成上进,帝自制《序》文,刊印颁行。
上卷皆历代后妃,中卷诸侯大夫妻,下卷士庶人妻。时仁孝皇后又作《贞烈事实》,
以阐幽显微,颇留意於风教。故诸臣编辑是书,稍为经意,不似《五经四书大全》
之潦草。所录事迹,起自有虞,迄於元明。汉以前多本之刘向书,后代则略取各
史《列女传》,而以明初人附益之。去取颇见审慎。盖在明代官书之中犹为善本。
此本为秀水项元汴家所藏,犹明内府初刊之版。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称此书成
於永乐元年十二月。今考成祖御制《序》,实题九月朔旦。知虞稷未见原书,仅
据传闻著录矣。
△《殿阁词林记》·二十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廖道南撰。道南有《楚纪》,已著录。道南自正德辛巳改庶吉士,由编修
历官侍讲学士。在词垣最久,娴习掌故。因集词林殿阁宫坊台省诸臣旧事,分类
记载,以成是编。其例,凡仕至华盖、武英诸殿者曰殿学,文渊、东阁者曰阁学,
兼六馆者曰馆学,晋詹事者曰宫学,属春坊者曰坊学,属弘文者亦曰馆学,典成
均者曰雍学,升本院者曰卿学,有节义者曰赠学,擅书翰者曰艺学,终始本院者
曰院学。大概仿列传之例,悉载其官阶恩遇,而事实亦附见焉。自卷九以下,标
题皆作“国子监祭酒黄佐、侍讲学士廖道南同编”。盖道南采掇黄佐《翰林记》
之文,不没所自,犹有前辈笃实之遗。今亦仍从旧本,并存其名焉。
△《嘉靖以来首辅传》·八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王世贞撰。世贞有《弇山堂别集》,已著录。是编乃纪世宗、穆宗、神宗
三朝阁臣事迹。案明自太祖罢设丞相,分其事权於六部。至成祖始命儒臣入直文
渊阁,参预机务,但称阁臣而不以相名。其后阉倖干政,阁臣多碌碌充位。至
嘉靖间,始委政内阁,而居首揆者责任尤专。凡一时政治得失,皆视其人为轻重。
故世贞作此书,断自嘉靖为始,以明积渐所由来。前有《总序》,称阁臣沿革始
末,已具年表者,即指《弇山堂别集》中之《百官表》也。其所载始杨廷和,讫
申时行,皆以首辅为主,而间以他人事迹附之。於当时国事是非,及贤奸进退之
故,序次详悉,颇得史法。惟世贞与王锡爵同乡,锡爵家尝妄言其女得道仙去,
世贞据为作传。当时劾锡爵者或并及世贞。世贞作此书时,仍载入昙阳子事,不
免文过遂非。其馀所纪,则大抵近实,可与正史相参证。不以一节之谬,弃其全
书也。
△《明名臣琬炎录》·二十四卷、《续录》·二十二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徐纮编。纮字朝文,武进人,弘治庚戌进士,以刑部郎中出为广东按察司
佥事,分巡岭东,终于云南按察司副使。是书乃仿宋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
而作,所辑自洪武迄弘治九朝诸臣事迹。《前录》所载一百十有七人,《续录》
所载九十五人,凡碑铭志传以及地志言行录之类悉具焉。其中如李景隆之丧师误
国,不得谓之名臣。惠安伯张昇在戚里中虽有贤声,而始终未尝任事,亦难与勋
臣并列。又如陈泰墓志中称寇深忌其才名,嗾人诬劾。而李贤所作深墓志亦在录
中,乃极称其持法严明。虽自附《识语》调停,究不免彼此矛盾。然明自成、弘
以前,风会淳厚,士大夫之秉笔者,类多质直不支,无缘饰夸大之词,尚属可以
取信。且其中如郁新、吴寿昌等凡数十人,皆史传所不详。考献徵文,亦足以资
证据。固非小说家言掇拾传闻,构虚无据者比也。
△《今献备遗》·四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项笃寿撰。笃寿有《小司马奏章》,已著录。是编采明代名臣事迹,编为
列传。起洪武,讫弘治,计二百四人,盖本袁袠所著而稍增损之。《明史·艺文
志》亦载其目,其曰“备遗”者,《自序》谓姑备遗忘,盖谦不以作史自任耳。
明人学无根柢,而最好著书,尤好作私史。其以累朝人物汇辑成编者,如雷礼之
《列卿记》、杨豫孙之《名臣琬炎录》、焦竑之《国史献徵录》,卷帙最为浩博,
而冗杂泛滥,不免多所牴牾。惟笃寿此书,颇简明有法。其中所载,如刘基饮西
湖上,见西北云气,谓是天子气在金陵,我当辅之。此术家附会悠谬之谈,笃寿
乃著之《基传》中,殊失别择。又如徐有贞之悍鸷、李东阳之摸棱,张孚敬之偏
愎,皆未可称一代完人,而笃寿推尊过甚。其进退亦为寡识。然叙述详赡,凡年
月先后事迹异同,皆可为博考参稽之助,於史学亦未尝无裨焉。
△《百越先贤志》·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区大任撰。大任字桢伯,广东顺德人,嘉靖壬戌以岁贡除江都训导,迁光
州学正,又迁国子监博士,官至南京户部郎中,《明史·文苑传》附见《黄佐传》
中。盖大任,佐之门人也。南方之国越为大,自勾践六世孙无疆为楚所败,诸子
散处海上。其著者东越无诸,都东冶至漳、泉,故闽越也。东海王摇都於永嘉,
故瓯越也。自湘、漓而南,故西越也。牂柯西下邕、雍、绥、建,故骆越也。统
而名之,谓之百越。大任家於南越,因搜辑百越先贤,断自东汉,得一百二十人,
各为之传。所收兼及会稽,以勾践旧疆,自南越北尽会稽故也。惟秦会稽郡跨有
吴地者不载,以非越之旧也。书中所载,如赵煜以著述见收,而作《越纽录》之
袁康、吴平,事出王充《论衡》,而不见载。《方技》收徐登、赵炳、董奉、介
象,而作《参同契》之魏伯阳亦上虞人,名见葛洪《神仙传》,复不见载。盖大
任多凭史传,而不甚采录杂书,其间有遗漏在此。其体例谨严,胜于地志之冗蔓,
亦即在此。至於引用史文,刊除不尽。如《梅福传》称语见《成纪》。此自《汉
书》之文,此书无《成帝本纪》,何得有此语,亦未免失之因仍。而每传之末必
注所据某书,又据其书参修,一句一字,必有所本,尤胜於他家之杜撰,均未可
以一眚议之。黄佐修《广东新志》,汉以前之人物小传,皆采是书,盖亦深知纂
述之不苟矣。万历壬辰,其乡人游朴尝为鋟版。岁久散佚,仅存抄本。第二卷中
《养奋传》、《傅蠹地传》、《邓盛传》、《綦毋俊传》、《李进传》皆残阙。
陈某一传残阙尤甚,仅存姓而佚其名。今亦各仍原本,从阙疑之义焉。
△《元儒考略》·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冯从吾撰。从吾字仲好,长安人,万历己丑进士,改庶吉士,又改御史。
以上疏言事廷杖,历迁左副都御史。以争红丸、梃击事乞归。起工部尚书,以疾
辞,后竟削夺。及奄党败,诏复官,谥恭定。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乃集元
代诸儒事实,各为小传。大抵以《元史·儒学传》为主,而旁采志乘附益之。中
有大书特传者,亦有细书附传者,皆据其学术之高下以为进退,体例颇为丛碎。
又名姓往往乖舛,如欧阳元别号圭斋,今乃竟题作欧阳圭。既以号作名,又删去
一字,校雠亦未免太疏。然宋儒好附门墙,於渊源最悉。明儒喜争同异,於宗派
尤详。语录学案,动辄灾梨,不啻汗牛充栋。惟元儒笃实,不甚近名,故讲学之
书,传世者绝少,亦无汇合诸家,勒为一帙,以著相传之系者。从吾掇拾残剩,
补辑此编,以略见一代儒林之梗概,存之亦足资考证。物有以少见珍者,此之谓
欤。
△《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十卷
乾隆九年奉敕撰。凡甲族谓之大姓,其次则谓之乙姓。各详其受氏之源与始
居之地,犹刘之标望於彭城、韩之溯派於昌黎也。或同姓而异居者,则以其地识
之(如苏完瓜尔佳氏、叶赫瓜尔佳氏之类),犹王之别太原、琅琊,李之判陇西、
赵郡也。或虽同姓而异旗者,则连类附见之,犹裴之有东、西,阮之有南、北也。
其赐姓者,仍列於本族。惟详其蒙赐之由,以昭光宠,而不淆其昭穆。蒙古、高
丽、尼堪、台尼堪、抚顺尼堪,久隶八旗者,亦追溯从来,附著於末。每一姓中,
取其勋劳茂著者冠冕於首,各系小传,以示旌异。其子孙世系官爵,以次缀书,
如《元和姓纂》之例。考古者族姓掌於官。至春秋之末,智果别族为辅氏,犹闻
於太史。秦、汉以来,古制不存,家牒乃作。刘歆《七略》称案《扬子云家牒》,
以甘露三年生是也。(案语见李善《文选注》)私记之书亦作,《世本》是也。
六代及唐,虽以门第相高,而附会攀援,动辄疏舛。白居易一朝名士,自叙世系
乃以楚白公胜、秦白乙丙一脉相承,他可概见矣。洎乎两宋,谱学遂绝,非世家
旧姓,罕能确述其宗派者。岂非不掌於官,各以臆说之故欤。惟我国家,法度修
明,自开创之初,从龙部属,皆什伍相保,聚族而居,有古比闾族党之遗意,故
其民数可考。而生卒必闻於官,子孙必登於籍,故其族系亦最明。披读是编,古
太史之成规犹可概见。八旗之枝干相维,臂指相属,亦可概见。圣人制作,同符
三代类如此,猗欤盛矣。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十二卷
乾隆四十六年奉敕撰。初,乾隆二十九年命宗人府、内阁考核宗室王公功绩,
辑为《表》一卷,详列封爵世系;《传》五卷,第一卷、第二卷为亲王,第三卷
为郡王,第四卷为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第五卷为王贝勒获罪褫爵而旧
有勋劳者。通三十一人。又附传二十一人,於乾隆三十年六月告成。嗣以所述简
亲王喇布、顺承郡王勒尔锦、贝勒洞鄂事实皆不详悉。又《顺承郡王传》中“生
有神力”之语,亦涉不经。乃诏国史馆恭检实录红本,重为改撰。前《表》后
《传》,体例如旧。立传人数亦如旧,而事必具其始末,语必求其徵信,则视旧
详且核焉。考古者同姓分封,惟周为盛。然文昭武穆,惟鲁公伯禽有淮徐之功耳。
诸史《列传》,载从龙战伐虽不乏懿亲,亦从无多至四五十人,并奋起鹰扬,铭
勋竹帛,共襄万世之鸿基者。盖我国家,世德作求,克承天眷。贞元会合,光岳
气锺。太元浑灏之精,既挺生乎列圣;扶舆清淑之气,遂并萃於宗盟。记所谓天
降时雨,山川出云,乘时佐命,非偶然也。至我皇上,笃念周亲,不忘旧绩。俾
效命风云之会者,得以表章,并使席荣珪组之班者,知所观感。用以本支百世,
带砺万年,所为垂训而示劝者,圣意尤深远矣。参稽详慎,必再易稿而始成书者,
岂徒然哉。
△《钦定蒙古王公功绩表传》·十二卷
乾隆四十四年奉敕撰。体例与《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同。考今蒙古诸部,其
人率元之部族,其地则辽之故疆。自辽初上溯於汉初,攻伐之事未尝绝。自元末
下讫於明末,攻伐之事亦未尝绝。固由风气刚劲,习於战斗,恒不肯服属於人,
亦由威德不足以摄之,故不为用,而反为患也。我国家龙兴东土,七德昭宣,叛
盟者芟锄,归命者绥辑。自察哈尔林丹汗恃其顽梗,卒就灭亡外。天命四年,科
尔沁首先内附,郭尔多斯、杜尔伯忒、札赖特随之。天聪元年,敖汉、柰曼来归。
二年,巴林、札鲁特来归。三年,土默特来归。六年,阿禄科尔沁、归化城土默
特来归。七年,四子部落、吴喇忒、翁牛特、喀喇沁来归。八年,蒿齐忒、乌朱
穆秦、克西克腾、毛明安来归。九年,阿霸垓、苏尼特、鄂尔多斯来归。崇德初,
阿霸哈纳尔亦来归。莫不际会风云,攀龙附凤,执殳效命,拔帜先登。虽彭、濮、
卢、髳景从周武,亦蔑以加於是焉。故折冲御侮之力,名列乎旂常;分茅胙
土之荣,庆延於孙子。迄今检阅新编,披寻旧迹。仰见我列圣提挈乾纲,驱策群
力,长驾远驭之略,能使柳城松漠,中外一家,咸稽首而效心膂。其炳然可传者,
章章如是,诚为前史所未闻。不但诸王公勋业烂然,为足炳耀丹青也。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十二卷
乾隆四十一年奉敕撰。明自万历以还,朝纲日紊,中原瓦解,景命潜移。我
国家肇造丕基,龙兴东土。王师顺动,望若云霓。而当时守土诸臣,各为其主,
往往殒身碎首,喋血危疆。逮乎扫荡妖氛,宅中定鼎,乾坤再造,陬澨咸归。而
故老遗臣,犹思以螳臂当车,致烦齐斧。载诸史册,一一可稽。我皇上几馀览古,
轸恻遗忠,念其冒刃扌婴锋,虽属不知天运,而疾风劲草,百折不移,要为死不
忘君,无惭臣节,用加赠典,以励纲常。特命大学士、九卿、京堂、翰詹、科道
集议於廷,俾各以原官,赐之新谥。盖圣人之心,大公至正,视天下之善一也。
至於崇祯之季,铜马纵横,或百战捐生,或孤城效死。虽将倾之厦,一木难支,
而毅魄英魂,自足千古。自范景文等二十馀人,已蒙世祖章皇帝易名赐祭,炳燿
丹青外,其絷马埋轮,沉渊伏剑,在甲申三月以前者,并命博徵载籍,详录芳踪。
若夫壬午革除,传疑行遯,致身一录,见闻虽有异词,抗节诸臣,生死要为定据,
亦详为甄录,追慰忠魂。大抵以钦定《明史》为主,而参以官修《大清一统志》、
各省通志诸书。皆胪列姓名,考证事迹,勒为一编。凡立身始末,卓然可传,而
又取义成仁,搘拄名教者,各予专谥,共三十三人。若平生无大表见,而慷慨
致命,矢死靡他者,汇为通谥。其较著者曰“忠烈”,共一百二十四人。曰“忠
节”,共一百二十二人。其次曰“烈愍”,共三百七十七人。曰“节愍”,共八
百八十二人。至於微官末秩,诸生韦布,及山樵市隐,名姓无徵,不能一一议谥
者,并祀於所在忠义祠,共二千二百四十九人。如杨维垣等失身阉党,一死仅足
自赎者,则不滥登焉。书成奏进,命以《胜朝殉节诸臣录》为名,并亲制宸章,
弁诸简首,宣付武英殿刊刻颁行,以垂示久远。臣等窃惟自古代嬗之际,其致身
故国者,每多蒙以恶名。故郑樵谓晋史党晋而不有魏,凡忠於魏者目为叛臣。王
凌、诸葛诞、毌邱俭之徒,抱屈黄壤。齐史党齐而不有宋,凡忠於宋者目为逆党。
袁粲、刘秉、沈攸之之徒,含冤九原。可见阿徇偏私,率沿其陋。其间即有追加
褒赠,如唐太宗之於尧君素,宋太祖之於韩通,亦不过偶及一二人而止。诚自书
契以来,未有天地为心,浑融彼我,阐明风教,培植彝伦,不以异代而岐视,如
我皇上者。臣等恭绎诏旨,仰见权衡予夺,衮钺昭然。不独劲节孤忠,咸邀渥泽,
而明昭彰瘅,立千古臣道之防者,春秋大义亦炳若日星。敬读是编,弥凛然於皇
极之彝训矣。
△《明儒学案》·六十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黄宗羲撰。宗羲有《易学象数论》,已著录。初,周汝登作《圣学宗传》,
孙锺元又作《理学宗传》。宗羲以其书未粹,且多所阙遗,因搜采明一代讲学诸
人文集、语录,辨别宗派,辑为此书。凡《河东学案》二卷,列薛瑄以下十五人。
《三原学案》一卷,列王恕以下六人。《崇仁学案》四卷,列吴与弼以下十人。
《白沙学案》二卷,列陈献章以下十二人。《姚江学案》一卷,列王守仁一人,
附录二人。《浙中相传学案》五卷,列徐爱以下十八人。《江右相传学案》九卷,
列邹守益以下二十七人,附录六人。《南中相传学案》三卷,列黄省曾以下十一
人。《楚中学案》一卷,列蒋信等二人。《北方相传学案》一卷,列穆孔晖以下
七人。《闽越相传学案》一卷,列薛侃等二人。《止修学案》一卷,列李材一人。
《泰州学案》五卷,列王艮以下十八人。《甘泉学案》六卷,列湛若水以下十一
人。《诸儒学案·上》四卷,列方孝孺以下十五人。《诸儒学案·中》七卷,列
罗钦顺以下十人。《诸儒学案·下》五卷,列李中以下十八人。《东林学案》四
卷,列顾宪成以下十七人。《蕺山学案》一卷,列刘宗周一人,而以《师说》一
卷冠之卷端。所列自方孝孺以下十七人,大抵朱、陆分门以后,至明而朱之传流
为河东,陆之传流为姚江。其馀或出或入,总往来於二派之间。宗羲生於姚江,
欲抑王尊薛则不甘,欲抑薛尊王则不敢,故於薛之徒,阳为引重而阴致微词;於
王之徒,外示击排而中存调护。夫二家之学,各有得失。及其末流之弊,议论多
而是非起,是非起而朋党立。恩雠轇轕,毁誉纠纷。正、嘉以还,贤者不免。
宗羲此书,犹胜国门户之馀风,非专为讲学设也。然於诸儒源流分合之故,叙述
颇详,犹可考见其得失。知明季党祸所由来,是亦千古之炯鉴矣。卷端《仇兆鳌
序》及《贾润所评》,皆持论得平,不阿所好,并录存之,以备考镜焉。
△《中州人物考》·八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国朝孙奇逢撰。奇逢有《读易大旨》,已著录。是编载河南人物,分为七科。
一《理学》,二《经济》,三《忠节》,四《清直》,五《方正》,六《武功》,
七《隐逸》,而文士不与焉。盖意在黜华藻,励实行也。所录皆明人,惟《忠节》
之末附元蔡子英一人。人各为《传赞》,多者连数纸,少或仅一行,云无徵者则
不详,不以详略为褒贬也。后一卷曰《补遗》、曰《续补》,不复以七科标目,
盖不欲入之七科中,故托词於补续云尔。然犹与七科一例,虽布衣以公称。最后
有名无传者三十四人,则直书其名矣。其《赞》恕於常人而责备於贤者,颇为不
苟,惟《张玉传赞》最为纰缪。考玉以元枢密知院叛而归明,而奇逢以为善择主。
是六臣奉玺归梁,皆善择主也。玉后辅佐燕王,称兵犯顺,殁於铁铉济南之战,
而奇逢以为得死所。是李日月助李希烈陨身锋镝亦得死所也。且蔡子英义不忘元,
间关出塞,卒归故主以终。奇逢既列之《忠节》矣,而又奖张玉之叛乱,不自相
矛盾乎?至薛瑄本河津人,李梦阳本庆阳人,牵合而归之中州,又其末节矣。奇
逢虽以布衣终,而当时实负重望,汤斌至北面称弟子。其所著作,非他郡邑传记
无足轻重者比。故存其书而具论之,俾读是编者知其瑕瑜不相掩焉。
△《东林列传》·二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陈鼎撰。鼎字定九,江阴人。明万历间,无锡顾宪成与高攀龙重修宋杨
时东林书院,与同志讲学其中。声气蔓延,趋附者几遍天下。互相标榜,自立门
户,流品亦遂糅杂。迨魏忠贤乱政之初,诸人力与搘拄,未始非谋国之忠。而
同类之中,贤奸先混,使小人得伺隙而中之,於是党祸大兴,一时诛斥殆尽,籍
其名颁示天下。至崇祯初,权阉既殛,公论始明。而馀孽尚存,竞思翻案,议论
益纠纷不定。其间奸黠之徒,见东林复盛,竞假借以张其锋。水火交争,彼此报
复。君子博虚名以酿实祸,小人托公论以快私雠。卒至国是日非,迄明亡而后已。
是编所载一百八十馀人,盖即东林党人榜及沈氵隺、温体仁等《雷平》、《蝇蚋》
诸录所著名者也。以节义炳著者,汇载於前。馀亦分传并列,胪叙事迹颇详。其
中硕士端人,固所不乏,而依草附木者,实繁有徒。厥后树帜分朋,干挠时政,
祸患卒隐中於国家。足知聚徒讲学,其流弊无所不至。虽创始诸人,未必逆料及
此,而推原祸本,一二君子不能不任其咎也。此书仿龚颐正《元祐党籍传》之例,
於诸人之姓名履贯,无不本末灿然。俾读者论世知人,得以辨别贤奸,而深思其
熏莸杂厕之所以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其亦千古炯鉴矣。
△《儒林宗派》·十六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
国朝万斯同撰。斯同有《庙制图考》,已著录。是编纪孔子以下迄於明末诸
儒,授受源流,各以时代为次。其上无师承,后无弟子者,则别附著之。自《伊
洛渊源录》出,《宋史》遂以《道学》、《儒林》分为二传。非惟文章之士,记
诵之才,不得列之於儒。即自汉以来传先圣之遗经者,亦几几乎不得列於儒。讲
学者递相标榜,务自尊大。明以来谈道统者,扬己凌人,互相排轧,卒酿门户之
祸,流毒无穷。斯同目击其弊,因著此书。所载断自孔子以下,杜僣王之失,以
正纲常。凡汉后唐前传经之儒,一一具列。除排挤之私,以消朋党。其持论独为
平允。惟其《附录》一门,旁及老、庄、申、韩之流,未免矫枉过直。又唐啖助
之学传之赵匡、陆淳,宋孙复之学传於石介,皆卓然自立一家,宋代说经,实滥
觞於二子,乃列之散儒之中,不入宗派,亦有所未安。至於朱、陆二派,在元则
金、吴分承,在明则薛、王异尚,四百年中,出此入彼,渊源有自,脉络不诬,
亦未可以朝代不同,不为明其宗系。如斯之类,虽皆未免少疏,然较之学统、学
案诸书,则可谓湔除锢习,无畛域之见矣。世所传本仅十二卷。此本出自历城周
氏,较多四卷。盖其末年完备之定本云。
△《明儒言行录》·十卷、《续录》·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沈佳撰。佳字昭嗣,号复斋,仁和人,康熙戊戌进士,官安化县知县。
是编仿朱子《五朝名臣言行录》之例,编次有明一代儒者。各徵引诸书,述其行
事,亦间摘其语录附之。所列始於叶仪,迄於金铉,凡七十五人。附见者七十四
人。《续录》所列,始於宋濂,迄於黄淳耀,凡五十九人。附见者九人。佳之学
出於汤斌,然斌参酌於朱、陆之间,佳则一宗朱子。故是编大旨,以薛瑄为明儒
之宗,於陈献章则颇致不满。虽收王守仁於正集,而守仁弟子则删汰甚严,王畿、
王艮咸不预焉。其持论颇为淳谨。初,黄宗羲作《明儒学案》,采摭最详。顾其
学出於姚江,虽於河津一派,不敢昌言排击,而於王门末流诸人,流於猖狂恣肆
者,亦颇为回护。门户之见,未免尚存。佳撰此《录》,盖阴以补救其偏。鄞县
万斯大,宗羲之弟子也,平生笃信师说,而为佳作是录《序》,亦但微以过严为
说,而不能攻击其失,盖亦心许之也。学者以两家之书互相参证,庶乎有明一代
之学派可以得其平允矣。正不必论甘而忌辛,是丹而非素也。
△《史传三编》·五十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朱轼撰。轼有《周易传义合订》,已著录。是编凡《名儒传》八卷、
《名臣传》三十五卷,又《续编》五卷、《循吏传》八卷。成於雍正戊申。时
《明史》尚未成书,故所录至元而止。明以来传名儒者大抵宗宋而祧汉唐,而宋
又断自濂、洛以下。轼所为传,上起田何、伏生、申公诸人,不没其传经之功;
中及董仲舒、韩愈诸人,不没其明道之力;於宋则胡瑗、孙复、石介、刘敞、陈
襄,虽轨辙稍殊,亦并见甄录,绝不存门户之见,可谓得圣贤之大公。其以迁就
利禄,削扬雄、马融;以祖尚玄虚,削王弼、何晏;以假借经术,削匡衡、王安
石,亦特为平允。惟胡寅修怨於生母,王柏披猖恣肆,至删改孔子之圣经,咸预
斯列,似为少滥。据王福畤之虚词,为薛收作《赞》,亦未免失之不考耳。《名
臣传》所列凡一百八十人,去取颇为矜慎。《续编》所列又三十九人,其《凡例》
曰:“《续编》者何,择其次焉者也。或卷帙编次已定,附之於后焉耳。然见为
稍亚而乙之,与失於偶漏而补之,其品第则有间矣。”混而无别,亦稍疏也。
《循吏传》所列凡一百二十一人,虽体例谨严,而颇未赅备。如何易于之类,表
表在人耳目者,多见刊削。其去取之例,亦未明言,殆不可解。要其标举典型,
以示效法。所附论断,亦皆醇正。固不失为有裨世教之书矣。前有轼及蔡世远
《总序》二篇,又三编各有《专序》一篇。盖《名儒传》为李清植所纂。《名臣
传》为张江、蓝鼎元、李锺侨所纂。《循吏传》为张福昶所纂。世远商榷之,而
轼则裁定之云。
△《闽中理学渊源考》·九十二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清馥撰。清馥字根侯,安溪人,大学士光地之孙,以光地荫,授兵部
员外郎,官至广平府知府。是编本曰《闽中师友渊源考》,故《序文》、《凡例》
尚称旧名。此本题《理学渊源考》,盖后来所改。《序》作於草创之时,成编以
后,复有增入也。宋儒讲学,盛於二程,其门人游、杨、吕、谢号为高足。而杨
时一派,由罗从彦、李侗而及朱子,辗转授受,多在闽中。故清馥所述,断自杨
时。而分别支流,下迄明末。凡某派传几人,某人又分为某派,四五百年之中,
寻端竟委,若昭穆谱牒,秩然有序。其中家学相承,以及友而不师者,亦皆并列,
以明其学所自来。其例每人各为小传,传末各注所据之书,并以语录文集有关论
学之语摘录於后,考据颇为详核。其例於败名隳节、贻玷门墙者,则削除不载。
间有纯驳互见者,则弃短录长。如《廖刚传》中删其初附和议一事。《胡寅传》
中但叙不持生母服,为右正言章厦所劾,而不详载其由。是则门户之见犹未尽融,
白璧微瑕,分别观之可也。
──右“传记类”总录之属,三十六部、八百八卷,皆文渊阁著录。
(案:合众人之事为一书,亦传类也。其源出《史记》之《儒林》、《游侠》、
《循吏》、《货殖》、《刺客》诸传。其别自为一书,则成於刘向之《列女传》。
《册府元龟》有《总录》之目,今取以名之。)
△《孙威敏征南录》·一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宋滕元发撰。元发初名甫。后以避高鲁王讳,以初字元发为名,而更字曰达
道。东阳人。举进士。历官龙图阁学士。谥章敏。事迹具《宋史》本传。此本前
有结衔题“承奉郎守大理评事通判湖州军州事滕甫”,盖犹未改名时所作也。其
书乃记皇祐四年孙沔平侬智高事。其时沔为安抚,狄青为宣抚使,沔与青会兵计
议,进破智高於归仁铺,沔留治后事。及师还,余靖勒铭长沙,专美狄青。朝廷
亦以青为枢密使,赏赉甚厚。沔止加秩一等。甫以为南征之事,本出沔议,其措
置先备,又能以身下狄青,卒攘寇难。因述为此书,以颂沔之绩。盖沔知杭州时
尝奇甫才,授以治剧守边方略。具有知己之分,故力为之表暴如此。考《宋史》
载征侬智高事,亦於《狄青传》为详,而《沔传》颇略。然此书备见於《宋史·
艺文志》、陈振孙《书录解题》,当时皆不以为诬殆,殆必有说。是亦考史者所
宜兼存矣。
(案:削平寇乱之事,宜入《杂史》。然此书为表孙沔之功,非记侬智高之
变,故入之《传记类》中。)
△《骖鸾录》·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范成大撰。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
时累官权吏部尚书、参知政事,进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卒谥文穆,事迹具
《宋史》本传。此编乃乾道壬辰成大自中书舍人出知静江府时,纪途中所见。其
曰《骖鸾》者,取韩愈诗“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语也。书末有云:“若其
风土之详,则有桂海《虞衡志》焉。”考《虞衡志》作於自桂林移帅成都时,其
初至粤时未有也。则此书殆亦追加删润而成者欤。中间序次颇古雅。其辨元结
《浯溪中兴颂》一条,排黄庭坚等之刻论,尤得诗人忠厚之旨。其载仰山孚忠庙
有杨氏称吴时加封司徒竹册尚存,文称宝大元年。又称向得吴江村寺石幢所记,
亦以宝da6*纪年。因疑钱氏有浙时或曾用杨氏正朔。以此二物为证。然考之於史,
钱、杨屡相攻击,互有负胜,其势殊不相下,断无臣事淮南之理,而杨氏亦自有
武义、顺义、乾贞、太和诸年号。其吴越之宝大,正当顺义四五年,亦不应有一
国两元之事。成大所见,或出自后人伪造也。吴任臣作《十国春秋ji6*元表》,於
此事不加辨证,当由未检此书欤。
△《吴船录》·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范成大撰。成大於淳熙丁酉,自四川制置使召还。取水程赴临安,因随日
记所阅历,作为此书。自五月戊辰,迄十月己巳。於古迹形胜言之最悉,亦自有
所考证。如释继业纪乾德二年太祖遣三百僧往西方求舍利贝多叶书路程,为他说
部所未载,颇足以广异闻。又载所见蜀中古画,如伏虎观孙太古画《李冰父子像》,
青城山丈人观孙太古画《黄帝及三十二仙真》,长生观孙太古画《龙虎》,及玩
丹石寺唐画《罗汉》一版,皆可补黄休复《益州名画记》所未及。又杜甫《戎州
诗》“重碧拈春酒”句,印本“拈”或作“酤”,而成大谓叙州有碑本乃作“粘”
字,是亦注杜集者所宜引据也。
△《入蜀记》·六卷(光禄寺卿陆锡熊家藏本)
宋陆游撰。游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人。佃之孙,宰之子。初以荫补登仕郎。
隆兴初,赐进士出身。嘉泰初,官至宝谟阁待制。事迹具《宋史》本传。游以乾
道五年授夔州通判。以次年闰六月十八日自山阴启行,十月二十七日抵夔州。因
述其道路所经,以为是记。游本工文,故於山川风土,叙述颇为雅洁,而於考订
古迹,尤所留意。如丹阳皇业寺即史所谓皇基寺,避唐玄宗讳而改;李白诗所谓
新丰酒者地在丹阳、镇江之间,非长安之新丰;甘露寺很石、多景楼皆非故迹;
真州迎銮镇乃徐温改名,非周世宗时所改;梅尧臣《题瓜步祠诗》误以魏太武帝
为曹操;广慧寺《祭悟空禅师文》石刻保大九年乃南唐玄宗,非后主;庾亮楼当
在武昌,不应在江州,白居易诗及张舜臣《南迁志》并相沿而误;欧阳修诗“江
上孤峰蔽绿萝”句,绿萝乃溪名,非泛指藤萝;宋玉宅在秭归县东,旧有石刻,
因避太守家讳毁之,皆足备舆图之考证。他如解杜甫诗“长年三老”字及“摊钱”
字,解苏轼诗“玉塔卧微澜”句,解南方以七月六日作七夕之由,辨李白集中
《姑孰十咏》、《归来乎》、《笑矣乎》、《僧伽歌》、《怀素书歌》诸篇,皆
宋敏求所窜入,亦足广见闻。其他搜寻金石,引据诗文以参证地理者,尤不可殚
数。非他家行记徒流连风景,记载琐屑者比也。
△《西使记》·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元刘郁撰。郁,真定人。是书记常德西使皇弟锡里库军中,往返道途之所见。
王惲尝载入《玉堂杂记》中。此盖别行之本也。《元史·宪宗纪》,二年壬子秋,
遣锡喇征西域苏丹诸国,是岁锡喇薨。三年癸丑夏六月,命诸王锡里库及乌兰哈
达帅师征西域法勒噶巴、哈台等国。八年戊午,锡里库讨回回、法勒噶巴,平之,
擒其王,遣使来献捷。考《世系表》,睿宗十一子,次六曰锡里库,而诸王中别
无锡喇。《郭侃传》,侃壬子从锡里库西行,与此《记》所云壬子岁皇弟锡喇统
诸军奉诏西征凡六年,拓境几万里者相合,然则锡喇即锡里库。因《元史》为明
代所修,故译音讹舛。一以为锡喇,一以为锡里库,误分二人。而《宪宗纪》二
年书锡喇薨,三年重书锡里库西征,遂相承误载也。此《记》言常德西使在己未
正月,盖锡里库献捷之明年所记。虽但据见闻,不能考证古迹,然亦时有异闻。
《郭侃传》所载,与此略同,惟译语时有讹异耳。我皇上神武奋扬,戡定西域,
昆仑月<骨出>,尽入版图。计常德所经,今皆在屯田列障之内。业已钦定西域图
志,昭示亿龄。郁所记录,本不足道,然据其所述,亦足参稽道里,考证古今之
异同,故仍录而存之也。
△《保越录》·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载元顺帝至正十九年明师攻绍兴事。是时明将为胡大海,御
之者张士诚将吕珍也。凡攻三月,卒不能下,乃还。是《录》称士诚兵曰“我军”,
称珍曰“公”。殆士诚未亡时,绍兴人所纪。其中称明为“大军”,及“太祖高
皇帝”字,则疑士诚亡后,明人传钞所改耳。绍兴自是以后,犹保守八年,及至
正二十六年,始归於明。珍亦至是年湖州之败,乃降於徐达。虽初事非主,晚节
不终,而在绍兴则不为无功矣。大海攻绍兴挫衄,及其纵兵淫掠,发宋陵墓诸恶
迹,《明史》皆不载。所录张正蒙妻韩氏、女池奴、冯道二妻抗节事,《明史》
亦皆不书,尤足补史传之遗。
△《闽粤巡视纪略》·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杜臻撰。臻字肇余,秀水人。顺治戊戌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康熙二十
二年,台湾既平,诸逆殄灭,沿海人民,皆安堵复业。臻时为工部尚书,奉诏与
内阁学士石柱往闽粤抚视,画定疆理。以十一月启程,二十三年五月竣事。因述
其所经理大略,为此书。首《沿海总图》,次《粤略》三卷,次《闽略》二卷,
次附纪台湾澎湖合为一卷。盖臻巡历由广达闽,故以为先后之序。台湾则未经亲
历其地,第据咨访所得者录之,故附於编末也。书中排日记载,凡沿海形势及营
伍制度,兵数多寡,缕列甚详,於诸洋列戍控置事宜,俱能得其要领。其山水古
迹,及前人题咏,间为考证,亦可以资博览。盖据所目见言之,与摭拾舆记者固
异也。
△《扈从西巡日录》·一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
国朝高士奇撰。士奇有《春秋地名考略》,已著录。康熙癸亥,圣祖仁皇帝
巡幸山西,驻跸五台山,士奇时以侍讲供奉内廷,扈从往来。因记途中所闻见,
始于二月十二日甲申,迄于三月初七日戊申。凡山川古迹、人物风土,皆具考源
流,颇为详核。而銮舆时巡,太平盛典,亦一一具载。伏而读之,犹仰见圣化咸
熙,豫游和乐之象,洵足以传示来兹。卷末载诗二十四首,皆其途中所作,汇附
於后者也。士奇笔札本工,又幸际圣朝,预骖法从,因得以笔之简牍,流布至今,
亦可谓遭逢之至幸,而文士之至荣矣。
△《松亭行记》·二卷(通行本)
国朝高士奇撰。康熙辛酉二月癸酉,圣祖仁皇帝恭奉太皇太后行幸温泉。四
月戊子驾出喜峰口。士奇皆扈从,因纪其来往所经。谓喜峰口为古松亭关,故以
名书。然松亭关在喜峰口外八十里,士奇合而一之,未详考也。所述滦河源流,
亦不明确。至温泉有朱砂、矾石、硫磺三种,圣祖御制《几暇格物编》中言之甚
明。士奇日侍禁闼,典文翰之职,不应不睹,乃仍袭宋唐庚揣测之说,殆不可解。
以其叙述山川风景,足资考证。而附载诗文,亦皆可观。故所著《塞北小钞》别
存其目,而此编则仍录之焉。
──右“传记类”杂录之属,九部、二十一卷,皆文渊阁著录。
(案:传记者,总名也。类而别之,则叙一人之始末者为传之属,叙一事之始
末者为记之属。以上所录,皆叙事之文。其类不一,故曰杂焉。)

猜你喜欢:

  • 《牡丹亭》 〔老旦上〕“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可怜小儿女,长自绣窗前。”几日不到女孩儿房中,午晌去瞧他,只见情思无聊,独眠香阁。问知他在后花园
  • 《黄帝内经素问》 ○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
  • 《百战奇略》【原文】凡战,所谓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则出兵以攻之,无有不胜。法曰:“可胜者,攻也。”①三国魏曹公②遣朱光③为庐江太守,屯皖④,
  • 《邦斯舅舅》    "她真迷人,我的小莉莉."庭长夫人说,她老是用以前的小名称呼塞茜尔. &
  • 《史记》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馀年,乃呼扁鹊
  • 《辽史》 ◎仪卫志四(仪仗) 帝王处则重门击柝,出则以师兵为营卫,劳人动众,岂得已哉。天下大患生于大欲,不得不远虑深防耳。智英勇杰、魁臣
  • 《史通》 ○诸晋史(六条) 东晋之史,作者多门,何氏《中兴》,实居其最。而为晋学者,曾未之知,傥湮灭不行,良可惜也。王、檀著书,是晋史之
  • 《清史稿》 ◎交通二 △轮船 自西人轮船之制兴,有兵轮,有商轮。其始仅往来东西洋各国口岸而已。中国自开埠通商而后,与英吉利订江宁条约
  • 《宋史》 ○颜衎 剧可久 赵逢 苏晓 高防 冯瓒 边珝 王明 许仲宣 杨克让段思恭 侯陟 李符 魏丕 董枢 颜
  • 《南史》 太宗明皇帝,讳彧,字休景,小字荣期,文帝第十一子也。元嘉十六年十月生。二十五年,封淮阳王,二十九年改封湘东王。孝武践阼,累迁镇军将军
  • 《文心雕龙》 夫心术之动远矣,文情之变深矣,源奥而派生,根盛而颖峻,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
  • 《菜根谭》 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填,不可乘快而多
  • 《新五代史》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搢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
  • 《贞观政要》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讟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始
  • 《辽史》 ◎卓行 ○萧札剌 耶律官奴 萧蒲离不 辽之共国任事,耶律、萧二族而已。二族之中,有退然自足,不淫于富贵,不诎于声利,
  • 《百战奇略》【解析】本篇以《归战》为题,旨在阐述对退归之敌作战应注意掌握的原则,同前篇《逐战》一样,仍属追击作战的问题。它认为,对于退归之敌,必须在查明
  • 《清史稿》 ○桂良 瑞麟(子怀塔布) 官文 文煜 桂良,字燕山,瓜尔佳氏,满洲正红旗人,闽浙总督玉德子。入赀为礼部主事,晋员外郎。出
  • 《旧唐书》 ○鲁炅 裴茙 来瑱 周智光 鲁炅,范阳人也。身长七尺余,涉猎书史。天宝六年,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引为别奏。颜真卿为监察御史,
  • 《北齐书》 ◎废帝 废帝殷,字正道,文宣帝之长子也,母曰李皇后。天保元年,立为皇太子,时年六岁。性敏慧。初学反语,于“迹”字 * 云自反。时
  • 《周书》 ◎文闵明武宣诸子 文帝十三子。姚夫人生世宗,后宫生宋献公震,文元皇后生孝闵皇帝,文宣皇后叱奴氏生高祖、卫剌王直,达步干妃生齐炀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国学 文学名著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