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_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解释_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来历出处_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历史典故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历史典故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历史词典解释

    鹬(yù),一种水鸟。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比喻双方争战,两败俱伤,而使第三者坐享其成,因而得利。战国时期,赵惠文王想要攻打燕国。苏对赵王说,我这从燕国来,易水时,见到一个河蚌张开壳,在河滩上晒太阳。刚好一个鹬鸟飞下来,伸嘴就啄食蚌肉。河蚌合起壳来夹住鹬鸟的嘴。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了。河蚌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有死鹬了。它们互不相让,但谁也战胜不了谁。正在这时,渔人走过,把它们一起抓住了。现在赵国要伐燕,燕、赵两国长期相持不下,我恐怕秦国要坐享渔人之利了,希望大王您慎重地加以考虑。赵王觉得苏代讲得有道理,于是就决定停止攻打燕国。

【出典】:

    《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之为渔父也。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例句】:

    《元曲选》失名《气英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 《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这正叫做“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词语分解:

  • 鹬蚌的解释 比喻两相对峙的人和物。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得入 关 ,据 蒲津 而屯 永丰 ,阻 崤 函 而临 伊 洛 ,东看羣贼鷸蚌之势,吾然后为 秦 人之渔父矣。” 清 金安清 《洋务

历史典故推荐:丧家之犬

同“丧家之狗”。《 * 词话》四七回:“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冰心《老舍和孩子们》:“舒伯伯给我的信里说,他在纽约,就像一条丧家之犬。” 见“丧家之狗”。琼瑶《船》:“他们两人默默相对,彼

关注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