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鹬蚌相争 渔人得利_鹬蚌相争 渔人得利解释_鹬蚌相争 渔人得利来历出处_鹬蚌相争 渔人得利历史典故

鹬蚌相争 渔人得利

历史典故

鹬蚌相争 渔人得利历史词典解释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第三者坐享其成。《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自古说,‘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到收场想一想,总是被没相干的人得了去。” ●《战国策·燕策二》: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 ‘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 乃止。” 曝(pu): 晒太阳。鹬(yu): 水鸟名。拑(qian): 同 “钳”,夹住。喙(hui): 鸟嘴。禽: 通 “擒” 。相支: 对峙。战国中期,赵将伐燕,苏代为燕劝阻赵惠文王。他说鹬蚌相争,渔翁并擒,今赵燕相互拼斗,而强秦则如渔翁乘机坐享其利。

词语分解:

  • 鹬蚌的解释 比喻两相对峙的人和物。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得入 关 ,据 蒲津 而屯 永丰 ,阻 崤 函 而临 伊 洛 ,东看羣贼鷸蚌之势,吾然后为 秦 人之渔父矣。” 清 金安清 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使我驾驭得宜,操纵有法,则彼且为我用,使为鷸蚌可也,使为冰炭可也。”参见“ 鷸蚌相持,渔人得利 ”。

历史典故推荐:功人功狗

    指西汉建立后,高祖刘邦对萧何及其他群臣论功封赏时之比喻。后以此典比喻有功的谋臣将领。萧何?——前193年,沛今江苏沛县人,曾为沛县主吏掾yuàn院,主管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鹬蚌相争 渔人得利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鹬蚌相争 渔人得利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