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作文大全>> 散文>> 想起义乌的花作文

想起义乌的花

作者:范爱萍 来源:福州日报 2011-09-05 12:45:13(字数:1500字)

有些地方,即使你去过很多次,在记忆的深处,留下的恐怕也是光影斑驳的一团模糊;有些地方,即使只是萍水相逢,这一面之见,也会奇妙地定格在记忆的胶片上,成为时光里一段抹不去的永恒。我想,义乌于我,就是这样的一处所在。

的确是匆匆的一逢,短暂的一面。

但直到现在,只要提起义乌,我的记忆立刻就会鲜活起来:我的眼前,是四月的姿,我的心里,是那些行走的身影。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愫,让我很想亲切而矫情地喊一声:久违了,义乌!

那一年的四月,我去义乌参加一个笔会。会前的一个清晨,我和朋友来到骆宾王公园。位于市中心的骆宾王公园,不知始建于哪朝哪代,今日所见,是由当地政府修缮重现的。走进公园,一派宁静与清幽。园内游客不多,晨练的居民亦大都散去。我和朋友怀着崇敬,在60多块匾额与楹联中,连缀着骆宾王怀才不遇、挥斥方遒的一生。

身旁一位年轻的母亲,怀抱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女孩,站在骆宾王的史料展板前,一块块地看,边看边用母亲特有的软语跟女孩重复着:“宝宝,你看啊,这就是骆宾王爷爷,他写的诗歌就是妈妈教你的‘鹅鹅鹅’呀,我们背一遍好不好……”“宝宝,这就是小时候的骆宾王啊,他啊,勤奋聪明……”

这样的情景,是我走南闯北从未见过的。她那么自然与从容,不在意年幼的孩子是否会听懂,她只是在意自己作为一个母亲,在一种传承面前是否尽心尽力。而这种尽心尽力是无需他律的,是一辈又一辈人代代相传自然而成的。一种深层次的文化浸染,一种与时代经济大潮齐头并进的承袭,竟是这般无痕无隙,不能不深深地震触着我。

走出纪念堂,门外紫色的桐花正盛。硕大的花盏似乎遮住了大半个天空,没有扑鼻的香气,却依旧可以让我在浓郁的花荫下心旷神怡。这是义乌送我的第一朵花,无芳自美,深邃无声。

与会的那几日,我们参观了许多地方:佛堂古镇、双林寺、朱丹溪陵园、冯峰故居等。其实,这些只是义乌诸多历史古迹中的寥寥星辰而已。相信每一个初识义乌的人,绝不会是先从这里撩开义乌的面纱欣然往之的。繁华通达的国际小商品市场,蒸蒸日上的民营经济,才是义乌当今最耀眼的名片。可是,义乌的别致也就在这里。义乌大踏步走向现代,又精心呵护着曾经的古老;它向往未来,也同样珍存过去。

我想起了走进佛堂镇那一座座雕梁画栋的古屋时,总能看到一位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残缺着牙齿,满头银发,满脸沧桑,却是那般安详地守在古屋里,默默地聆听着时光的雕琢之音。看到我们走来,老人们会热情地相邀我们进屋小坐,也会用一口我们听不太懂的本地话说着时代的变迁。儿女可以离他们而去,但他们却甘愿留守在这里一辈子。他们说,不能让子孙后代遗忘了历史的风貌。话语平平,掷地有声。

在这些地方,我都能看到一种名为含笑的木本花卉。花朵不大,芳唇永远微启,无一丝张扬之气。只有走到近处,才能嗅到入腑之香。这多像我们与历史的相遇啊!心秉敬重,才能走得更远;守望与重塑,才会是新的永生。偶然与必然的内在联系,义乌最懂。

含笑的义乌,义乌的含笑,我绕不出来谁是谁了。悄然间已收到了义乌的第二朵花。

就要离开义乌的那个傍晚,我和与会的朋友沿街漫步。马路上的绿化带,还有街角处散落的的小园林,无一例外地盛开着许许多多的杜鹃。看到义乌的杜鹃,你会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红得胜火,白得赛雪。色彩的艳丽与纯真,光泽的饱满与充沛,让人很是嫉妒义乌的市民,怎么就能在大街上,在风吹打中,天天得见这样的灿烂。再疲惫的人,再失意的人,抬眼处只要见到这样的杜鹃,必定是神气自来、心海扬帆了。因为这样的繁茂与旺盛,无人可挡。这种生命的豪迈步伐,是不是就是义乌暗自涌动的勃勃之气呢?我想,无需向谁求证,一切已经在我的眼里。

义乌花开,年年依旧!

标签:义务,花,母亲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回复:想起义乌的花作文,即可方便查询。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列车飞快地在戈壁之中穿行,桌子上的半瓶矿泉水随着列车的节奏微微地震荡着。瓶子的的主人在向我们高谈阔论,从金融危机到全球气候变暖,从食品价格上
  • 路口,长着几棵大杨树,风吹过叶子哗哗啦啦,阳光从树叶缝隙探下,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光晕。地上摊着一些修车工具,一个老人正满头大汗地卸着一辆自
  •   雪在落,静静地……雪落的日子,有一种禅意的安静。纷纷扬扬的雪,渗透进我的梦里,那么柔软。从梦中醒来,周围静悄悄
  • 路过那个路口,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抬头往上看,那儿有一株很大的蔷薇覆盖在房顶上,像个上了岁数的老人,刮风下雨落雪,都是一样的姿态守在那里。
  • 自打前台煤矿破土动工之日起,矿东前台子村的村民到矿西门集市买东西就不再带钱了。他们挎个篮子穿矿而过,半拾半偷顺便往篮子里装点螺丝、螺母、道钉
  • 梧桐树下,不见凤羽。当年引来金凤凰的树,大都老矣。梧桐树下,也不乏城市,只是城市长得太快太高,早已逃出了梧桐的荫蔽。梧桐树,在我
  • 被誉为“东方高尔基”、伟大文学家、思想家的鲁迅先生,不但文章出众,而且人格完美,这离不开他家的好家风。鲁迅先生的母亲是一个饱受痛
  • 故乡,这是个从一出发就充满力量的地方,是许多作家不约而同把目光和笔触集中的地方,是文学作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鲁迅写绍兴,沈从文写湘
  • 第一次削这埂子的时候,心里还有点忐忑不安。怕人说,怕王家亮不依,只是用锨略略地划了点边边而已。第二次,胆子就大了些,用犁铧拉,一铧就
  • 多年以来,叶红作为公务员,一直工作在一个与文学毫无关涉的岗位上,但她懂得如何从当下的生活中抽离,实现精神上的出走。那些或尖锐或舒
  • 假期回老家,小侄儿兴奋地嚷嚷:“大伯回来得正好,你教奶奶认字吧。”一旁的小外甥也拍着手掌高兴地喊:“这下我们可‘解放’喽。”教母亲认
  • “妥协”是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呢?要放在过去那处处宣扬“人定胜天”的年代,肯定是贬义词,但在今日,人到中年后,越来越发觉妥协并非像传说的
  • 西安古称长安,历史上有“长安八景”,其中之一就是“雁塔晨钟”。这一景致并不是在声名远播的大雁塔,而是在无论规模还是历史皆属“小弟”的小雁塔。
  •   家,不仅是一个人的物质起点,更是心灵的起点。一个人的思维特点、人际模式乃至人格素养都深深烙上原生家庭的印记。暴躁的家庭大多有暴躁的孩
  • “太棒了,100分!”远打开作文簿,双眼像亮起来的小灯泡。我在她那篇作文后面写上这样的批语:“作文很美,你的心灵更美。一路上你像姐姐一样
  • 文化造假,如今已经不是个例了,而是“文学艺术界难以治愈的恶性肿瘤”。难怪舒天佑先生在《坚果》一书中,开篇即以《坚果》一文,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
  • 一轮透亮,或弯曲纤细,或圆润饱满,从山尖下边悄悄露头,优雅滑行,总是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陪伴了山村的整个月夜。看月亮,一定要到山
  • 九月七日晨七时整,我们恒安驾校部分学员,分乘七辆大巴从睢宁出发,驶往徐州,参加九月份的驾考。大巴沿着104国道缓缓
  • 柴米油盐,是生活必需品,每家每户都离不开。柴,列为第一,不是没有缘由的。一日三餐,烧水、做饭、炒菜、热汤,样样少不了柴,甚至煮饲料,煲药
  • 黎明,因等待而生动起来。 越过一层层夜,越过一阵阵风,越过一重重期待,一双双眼睛,一双双因等待而生动起来的眼睛,在顾盼,在张望……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作文大全 词典网 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