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国学>> 史部>> 水经注:卷三十五

卷三十五

《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

○江水三
△又东至华容县西,夏水出焉。
江水左迤为中夏水,右则中郎浦出焉。江浦右迤,南派屈西,极水曲之势,
世谓之江曲者也。
△又东南当华容县南,涌水出焉。
江水又东,涌水注之。水自夏水南通于江,谓之涌口。《春秋左氏传》所谓
阎敖游涌而逸者也。二水之间,谓之夏洲。江水又迳南平郡孱陵县之乐乡城北,
吴陆抗所筑,后王濬攻之,获吴水军督陆景于此渚也。
△又东南,油水从西南来注之。
又东,右合油口,又东迳gong6*安县北,刘备之奔江陵,使筑而镇之。曹公闻孙
权以荆州借备,临书落笔。杜预克定江南,罢华容置之,谓之江安县,南郡治。
吴以华容之南乡为南郡,晋太康元年改曰南平也。县有油水,水东有景口,口即
武陵郡界。景口东有沦口,沦水南与景水合。又南通澧水及诸陂湖,自此渊潭相
接,悉是南蛮府屯也。故侧江有大城,相承云仓储城,即邸阁也。江水左会高口,
江浦也,右对黄州。江水又东得故市口,水与高水通也。江水又右迳杨岐山北,
山枕大江,山东有城,故华容县尉旧治也。大江又东,左合子夏口。江水左迤北
出,通于夏水,故子曰夏也。大江又东,左得侯台水口,江浦也。大江右得龙穴
水口,江浦右迤也。北对虎洲。又洲北有龙巢,地名也。昔禹南济江,黄龙夹舟,
舟人五色无主。禹笑曰:吾受命于天,竭力养民。生,性也。死,命也,何忧龙
哉?于是二龙弭鳞掉尾而去焉,故水地取名矣。江水自龙巢而东,得俞口,夏水
泛盛则有,冬无之。江之北岸,上有小城,故监利县尉治也。又东得清扬土坞二
口,江浦也。大江右迳石首山北,又东迳赭要。赭要,洲名,在大江中,次北湖
洲下。江水左得饭筐上口,秋夏水通下口。上下口间。相距三十馀里。赭要下即
杨子洲,在大江中。二洲之间,常若蛟害。昔荆佽飞济此,遇两蛟,斩之,自后
有所患矣。江之右岸则清水口,口上即钱官也。水自牛皮山东北通江,北对清
水洲,洲下接生江洲,南即生江口,水南通澧浦,江水左会饭筐下口,江浦所入
也。江水又右得上檀浦,江溠也。江水又东迳竹町南,江中有观详溠,溠
东有太洲,洲东分为爵洲,洲南对湘江口也。
△又东至长沙下隽县北,澧水、沅水、资水合东流注之。
凡此诸水,皆注于洞庭之陂,是乃湘江水,非江川也。
△湘水从南来注之。
江水右会湘水,所谓江水会者也。江水又东,左得二夏浦,俗谓之西江口。
又东迳忌置山南,山东即隐口浦矣。江之右岸有城陵山,山有故城,东接微落山,
亦曰晖落<山几>。江之南畔名黄金濑,濑东有黄金浦,良父口,夏浦也。又东迳彭
城口,水东有彭城矶,故水受其名,即玉涧,水出巴丘县东玉山玉溪,北流注于
江。江水自彭城<山几>东迳如山北,北对隐<山几>,二<山几>之间,有独石孤立大江中,
山东江浦,世谓之白马口。江水又左迳白螺山南,右历鸭兰<山几>北,江中山也。
东得鸭兰、治浦二口,夏浦也。江水左迳上乌林南,村居地名也。又东迳乌黎口,
江浦也,即中乌林矣。又东迳下乌林南,吴黄盖败魏武于乌林,即是处也。江水
又东,左得子练口,北通练浦,又东合练口,江浦也。南直练洲,练名所以生也。
江之右岸得蒲<山几>口,即陆口也。水出下隽县西三山溪,其水东迳陆城北,又东
迳下隽县南,故长沙旧县,王莽之闰隽也。宋元嘉十六年,割隶巴陵郡。陆水又
屈而西北流,迳其县北,北对金城,吴将陆涣所屯也。陆水又入蒲圻县北,迳吕
蒙城西。昔孙权征长沙、零、桂所镇也。陆水又迳蒲<山几>山,北入大江,谓之刀
环口。又东迳蒲<山几>山北,北对蒲圻洲,亦曰擎洲,又曰南洲,洲头即蒲圻,县
治也,晋太康元年置。洲上有白面洲,洲南又有澋口,水出豫章艾县,东入蒲
圻县,至沙阳西南鱼岳山入江。山在大江中,杨子洲南,孤峙中洲。江水左得中
阳水口,又东得白沙口,一名沙屯,即麻屯口也。本名蔑默口,江浦矣。南直蒲
圻洲,水北入百馀里,吴所屯也。又迳鱼岳山北,下得金梁洲。洲东北对渊洲,
一名渊步洲。江濆从洲头以上,悉壁立无岸,历蒲圻至白沙,方有浦,上甚难。
江中有沙阳洲,沙阳县治也,县本江夏之沙羡矣。晋太康中改曰沙阳县。宋元嘉
十六年,割隶巴陵郡。江之左岸有雍口,亦谓之港口。东北流为长洋港。又东北
迳石子冈,冈上有故城,即州陵县之故城也。庄辛所言左州侯国矣。又东迳州陵
新治南,王莽之江夏也。港水东南流注于江,谓之洋口。南对龙穴洲,沙阳洲之
下尾也。洲里有驾部口,宋景平二年,迎文帝于江陵,法驾顿此,因以为名。文
帝车驾发江陵,至此黑龙跃出,负帝所乘舟,左右失色。上谓长史王云昙曰:乃
夏禹所以受天命矣,我何德以堪之?故有龙穴之名焉。江水又东,右得聂口,江
浦也。左对聂洲。江水左迳百人山南。右迳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
所起也。江水东迳大军山南。山东有山屯,夏浦江水左迤也。江中有石浮出,谓
之节度石。右则涂水注之。水出江州武昌郡武昌县泰山。西北流迳汝南侨郡故城
南,咸和中,寇难南逼,户口南渡,因置斯郡,治于涂口。涂水历县西,又西北
流注于江。江水又东迳小军山南,临侧江津,东有小军浦。江水又东迳鸡翅山北,
山东即土城浦也。
△又东北至江夏沙羡县西北,沔水从北来注之。
沌水上承沌阳县之太白湖,东南流为沌水,迳沌阳县南,注于江。谓之沌口。
有沌阳都尉治。晋永嘉六年,王敦以陶侃为荆州,镇此,明年徙林鄣。江水又东
迳叹父山,南对叹州,亦曰叹步矣。江之右岸当鹦鹉洲,南有江水右迤,谓之驿
渚。三月之末,水下通樊口水。江水又东迳鲁山南,古翼际山也。《地说》曰:
汉与江合于衡北翼际山旁者也。山上有吴江夏大守陆涣所治城,盖取二水之名。
《地理志》曰:夏水过郡入江也。旧治安陆,汉高帝六年置,吴乃徙此。城中有
《晋征南将军荆州刺史胡奋碑》。又有平南将军王世将刻石记征杜曾事。有刘琦
墓及庙也。山左即沔水口矣。沔左有却月城,亦曰偃月垒,戴监军筑,故曲陵县
也。后乃沙羡县冶也。昔魏将黄祖所守,吴遣董袭、凌统攻而擒之。祢衡亦遇害
于此。衡恃才倜傥,肆狂狷于无妄之世,保身不足,遇非其死,可谓咎悔之深矣。
江之右岸有船官浦,历黄鹄<山几>西而南矣。直鹦鹉洲之下尾。江水溠洄洑浦,
是曰黄军浦,昔吴将黄盖军师所屯,故浦得其名,亦商舟之所会矣。船官浦东即
黄鹄山。林涧甚美,谯郡戴仲若野服居之。山下谓之黄鹄岸,岸下有湾,目之为
黄鹄湾。黄鹄山东北对夏口城,魏黄初四年孙权所筑也。依山傍江,开势明远,
凭墉藉阻,高观枕流,上则游目流川,下则激浪崎岖,实舟人之所艰也。对岸则
入沔津,故城以夏水为名,亦水羡县治也。江水左得湖口,水通大湖,又东合滠
口,水上承涢水于安陆县而东迳滠阳县北,东流注于江。江水又东,湖水自北南
注,谓之嘉吴。江之右岸频得二夏浦,北对东城洲西,浦侧有雍伏戍。江之左岸,
东会龙骧水口,水出北山蛮中,江之左有武口,水上通安陆之延头。宋元嘉三元,
卫将军荆州刺史谢晦,阻兵上流,为征北檀道济所败,走奔于此,为戍主光顺之
所执处也。南至武城,俱入大江。南直武洲,洲南对杨桂水口,江水南出也,通
金女、大文、桃班三治。吴旧屯所在,荆州界尽此。江水东迳若城南。庾仲雍
《江记》曰:若城至武城口三十里者也。南对郭口,夏浦而不常泛矣。东得苦菜
夏浦,浦东有苦菜山,江迳其北,故浦有苦菜之名焉,山上有苦菜可食。江水左
得广武口江浦也。江之右岸有李姥浦,浦中偏无蚊蚋之患矣。北对峥嵘洲,冠军
将军刘毅破桓玄于此洲,玄乃挟天子西走江陵矣。
△又东过邾县南。
江水东迳bai6*虎<山几>北,山临侧江汶,又东会赤溪夏浦浦口,江水右迤也。又
东迳贝<山几>北,庾仲雍谓之沛岸矣。江之左岸有秋口,江浦也,又东得乌石水,
出乌石山,南流注于江。江水右迳黎<山几>北,亦曰黎岸也。山东有夏浦,又东迳
七碛北,山名也。仲雍谓之大小竹碛也。北岸烽火洲,即举洲也。北对举口,仲
雍作莒字,得其音而忘其字,非也。举水出gui6*头山,西北流迳蒙茏戍南,梁定州
治,蛮田超秀为刺史。举水又西流,右合垂山之水。水北出垂山之阳,与弋阳淠
水同发一山,故是水名之。水之东有南口戍,又南迳方山戍西,西流注于举水。
又西南迳梁司、豫二州东,蛮田鲁生为刺史,治湖陂城,亦谓之水城也。举水又
西南迳颜城南,又西南迳齐安郡西,倒水注之。水出黄武山,南流迳白沙戍西,
又东南迳梁达城戍西,东南合举水举水又东南历赤亭下,谓之赤亭水,又分为二
水,右水南流注于江,谓之举口,南对举洲,《春秋左传·定公四年》,吴、楚
陈于柏举。京相璠曰:汉东地矣。江夏有洰水,或作举,疑即此也。左水东南
流入于江。江浒曰文方口。江之右岸有凤鸣口,江浦也。浦侧有凤鸣戍。江水又
东迳邾县故城南,楚宣王灭邾,徙居于此,故曰邾也。汉高帝元年,项羽封吴芮
为衡山王,都此。晋咸和中,庚翼为西阳太守,分江夏立。咸康四年,豫州刺史
毛宝,西阳太守樊俊共镇之,为石虎将张格度所陷,自尔丘墟焉。城南对芦洲,
旧吴时筑客舍于洲上,方便惟所止焉,亦谓之罗洲矣。
△鄂县北。
江水右得樊口,庾仲雍《江记》云:谷里袁口,江津南入,历樊山上下三百
里,通新兴、马原二冶。樊口之北有湾。昔孙权装大船,名之曰长安,亦曰大舶,
载坐直之士三千人。与群臣泛舟江津,属值风起,权欲西到芦洲。谷利不从,及
拔刀急止。令取樊口薄,舶船至岸而败,故名其处为败舶湾。因凿樊山为路以上,
人即名其处为吴造岘,在樊口上一里,今厥处尚存。江水又左迳赤鼻山南,山临
侧江川。又东迳西阳郡南,郡治即西阳县也。《晋书地道记》以为弦子国志。江
之右岸有鄂县故城,旧樊楚也。《世本》称熊渠封其中子红为鄂王。《晋太康地
记》以为东鄂矣。《九州记》曰:鄂,今武昌也。孙权以魏黄初中,自gong6*安徙此,
改曰武昌县。鄂县徙治于袁山东。又以其年立为江夏郡,分建业之民千家以益之。
至黄龙元年,权迁都建业,以陆逊辅太子镇武昌。孙皓亦都之,皓还东,令滕牧
守之。晋惠帝永平中,始置江州,传综为刺史,治此城。后太尉庾亮之所镇也。
今武昌郡治,城南有袁山,即樊山也。《武昌记》曰:樊口南有大姥庙,孙权常
猎于山下,依夕,见一姥,问权猎何所得?曰:止得一豹。母曰:何不竖豹尾?
忽然不见。应劭《汉官·序》曰:豹尾过后,执金吾罢屯,解围。天子卤薄中,
后属车施豹尾。于道路,豹尾之内为省中。盖权事应在此,故为立庙也。又孙皓
亦尝登之,使将害常侍王蕃,而以其首虎争之。北背大江,江上有钓台,权常极
饮萁上曰:堕台醉乃已。张昭尽言处。城西有效坛,权告天即位于此,顾谓公卿
曰:鲁子敬尝言此,可谓明于事势矣。城东故城,言汉将灌婴所筑也。江中有节
度石三段,广百步,高五六丈,是西阳、武昌界,分江于斯石也。又东得五丈浦,
又东得次浦,江浦也。东迳五<山几>北,有五山,沿次江阴,故得是名矣,仲雍谓
之五圻,江水左则巴水注之,水出雩娄县之下灵山,即大别山也。与决水同出一
山,故世谓之分水山,亦或曰巴山。南历蛮中,吴时,旧立屯于水侧,引巴水以
溉野。又南迳巴水戍,南流注于江,谓之巴口,又东迳轪县故城南,故弦国也。
《春秋·僖公五年》秋,楚灭弦,弦子奔黄者也。汉惠帝二年,封长沙相利仓为
侯国。城在山之阳,南对五洲也。江中有五洲相接,故以五洲为名。宋孝武帝举
兵江州,建牙洲上,有紫云荫之,即是洲也。东会希水口,水出灊县霍山西麓。
山北有灊县故城。《地理志》曰:县南有天柱山,即霍山也,有祠南岳庙。音潜。
梁立霍州治此。西南流分为二水,枝津出焉。希水又南,积而为湖,谓之希湖。
湖水又南流,迳轪县东而南流注于江,是曰希水口者也。然水流急濬,霖雨暴
疾,漂滥无常,行者难之。大江右岸有厌里口、安乐浦。从此至武昌,尚方作部
诸屯相接,枕带长江。又东得桑步,步下有章浦,本南阳郡治。今悉荒芜。江水
左得赤水浦,夏浦也。江水又东迳南阳山南,又曰芍<山几>,亦曰南阳<山几>,仲雍
谓之南阳圻,一名洛至圻,一名石姥,水势建迅急。江水又东迳西陵县故城南,
《史记》秦昭王遣白起伐楚,取西陵者也。汉章帝建初二年,封阴棠为侯国。江
水东历孟家溠。江之右岸有黄石山,水迳其北。即黄石<山几>也。一名石茨圻,
有西陵县也。县北则三洲也。山连延江侧,东山偏高,谓之西塞,东对黄公九
<山几>,所谓九圻者也。于行小难,两山之间为阙塞。从此济于土复,土复者,北
岸地名也。
△又东过蕲春县南,蕲水从北来注之。
江水又得苇口,江浦也。浦东有苇山,江水东迳山北。北崖有东湖口,江波
左迆,流结成湖,故谓之湖口矣。江水又东得空石口,江浦左右,临江有空石山,
南对石穴洲,洲上有蕲阳县治也。又东,蕲水注之。江水又东,迳蕲春县故城南。
世祖建武三十年,封陈俊子浮为侯国也。江水又东,得铜零口,江浦也。大江右
迳蝦蟆山北,而东会海口。水南通大湖,北达于江。水左右翼山,江水迳其北,
东合臧口,江浦也。江水又左迳长风山南,得长风口,江浦也。江水又东迳积布
山南,俗谓之积布<山几>,又曰积布圻,庾仲雍所谓高山也。此即西阳、寻阳二郡
界也。右岸有土复口,江浦也。夹浦有江山,山东有护口,江浦。庾仲雍谓之朝
二浦也。
△又东过下雉县北,利水从东陵西南注之。
江水东迳琵琶山南,山下有琵琶湾也。又东迳望夫山南,又东得苦菜水口,
夏浦也。江之右岸,富水注之。水出阳新县之青湓山,西北流迳阳新县,故豫章
之属县矣。地多女鸟。《玄中记》曰:阳新男子。于水次得之,遂与共居,生二
女,悉衣羽而去。豫章间食儿,不露其衣,言是鸟落鹿于儿衣中,则令儿病,故
亦谓之夜飞游女矣。又西北迳下雉县,王莽更名之润光矣,后并阳新。水之左右,
公私裂溉,咸成沃壤。旧吴屯所在也。又东流注于江,谓之富口。江水又右得口,
又东,得兰溪水口。并江浦也。又东,左得青林口,水出庐江郡之东陵乡,江夏
有西陵县,故是言东矣。《尚书》云:江水过九江至于东陵者也。西南流,水积
为湖,湖西有青林山。宋太始元年,明帝遣沈攸之西伐子勋,伐栅青山,睹一童
子甚丽,问伐者曰:取此何为?答欲讨贼。童子曰:下旬当平,何劳伐此?在众
人之中,忽不复见。故谓之之青林湖。湖有鲫鱼,食之肥美,辟寒暑。湖水西流,
谓之青林水,又西南历寻阳,分为二水,一水东流,通大雷。一水西南流注于江,
《经》所谓利水也。右对马头岸。自富口迄此五十馀里,岸阻江山。
上一篇:卷三十四
下一篇:卷三十六
目录:水经注

猜你喜欢:

  • 《朱子语类》  ◎季氏篇   △季氏将伐颛臾章   问"焉用彼相"。曰:"看'扶持'两字,恐只是相瞽者之义。旧见一人亦如此说。"又问"相夫子"之义。曰:
  • 《高龙巴》    一箭双雕事件曾使比埃特拉那拉镇陷入惶惶然不可终日之中(报纸文笔),几个月后,某天下午,一个年轻人,左臂
  • 《金史》 ◎忠义三 ○徒单航 完颜陈和尚 杨沃衍 乌古论黑汉 陀满胡土门 姬汝作 爱申(马肩龙附) 禹显 徒单航,一
  • 《孙子兵法》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 《陈书》 ◎孝行 ◎殷不害 弟不佞 谢贞 司马皓 张昭 孔子曰:“夫圣人之德,何以加于孝乎!”孝者百行之本,人伦之至极也。
  • 《安娜·卡列尼娜》    在与他哥哥谈话的时候萦绕于列文心中的那件事,也是件私事.去年有一次他去看割草,对管家发了脾气,他使用了
  • 《呼啸山庄》    辛德雷先生回家奔丧,而且......有一件事使我们很惊讶,他带来一个妻子,这也使左邻右舍议论纷纷...
  • 《旧五代史》 ◎宗室 永王存霸,武皇子,庄宗第二弟,同光三年封。庄宗败,为军卒所杀。(《欧阳史》云:存霸历昭义、天平、河中三军节度使,居京师
  • 《宋史》 ◎五行四 ○金 从革,金性也。金失其性,则为变怪。旧说以僣咎、恒旸、诗妖、民讹、毛虫之孽,白眚、白祥之类皆属之金,今从之
  • 《仪礼》 公食大夫之礼。使大夫戒,各以其爵。上介出请,入告。三辞。宾出,拜辱。大夫不答拜,将命。宾再拜稽首。大夫还,宾不拜送,遂从之。宾朝服即
  • 《隋书》 ○王劭 王劭,字君懋,太原晋阳人也。父松年,齐通直散骑侍郎。劭少沈默,好读书。弱冠,齐尚书仆射魏收辟参开府军事,累迁太子舍人,
  • 《古文观止》 【高帝求贤诏】(《西汉文》) 盖闻王者莫高於周文,伯者莫高於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
  • 《乐府杂录》 箜篌乃郑、卫之音,权舆也;以其亡国之音,故号“空国之侯”,亦曰“坎侯”。古乐府有《公无渡河》之曲:昔有白首翁,溺于河,歌以哀之;其妻
  • 《搜神记》 寿光侯者,汉章帝时人也。能劾百鬼众魅,令自缚见形。其乡人有妇为魅所病,侯为劾之,得大蛇数丈,死于门外,妇因以安。又有大树,树有精,人
  • 《南齐书》 ◎王琨 张岱 褚炫 何戢 王延之 阮韬 王琨,琅邪临沂人也。祖薈,晋卫将军。父怿,不慧,侍婢生琨,名为昆仑。怿后娶南
  • 《尚书》 殷始咎周,周人乘黎。祖伊恐,奔告于受,作《西伯戡黎》。 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曰:“天子!天既讫我殷命。格人元龟,罔敢
  • 《宋书》 ◎文九王 文帝十九男:元皇后生劭,潘淑妃生浚,路淑媛生孝武帝,吴淑仪生南平王铄,高修仪生庐陵昭王绍,殷修华生竟陵王诞,曹婕妤生
  • 《朱子语类》  ◎尽心上   △尽其心者章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者"字不可不子细看。人能尽其心者,只为知其性,知性却在先。〔文蔚〕   李问"
  • 《菜根谭》 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公相;士夫徒贪权市
  • 《白鲸》    有些诗人曾经用颤音温柔地歌颂羚羊那种不十分明亮的眼睛,歌颂从来不曾飞下地来的可爱的鸟类的翎毛;可是,我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国学 文学名著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