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诗词名句 >>名句:明堂藉此一柱庄,他山之林皆凡材

明堂藉此一柱庄,他山之林皆凡材

仲并代人上师垣生辰三首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仲并的《代人上师垣生辰三首》

全文:
化工作意办春来,斗柄明朝后日回。
东风先到江南岸,江山濯濯无尘埃。
灵光葱葱随处有,夜半两两明三台。
天遣异人为时出,要作霖雨泽九垓。
明堂藉此一柱庄,他山之林皆凡材
如今国势盘泰华,向来天步屯云雷。
岁岁年年竞是日,人人争欲扫寿杯。
天知调羹付公手,江梅不为他人开。
长生唯在一清净,别无方丈并蓬莱。

仲并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仲并明堂藉此一柱庄,他山之林皆凡材书法作品欣赏
明堂藉此一柱庄,他山之林皆凡材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明堂

(1) 〈方〉∶打晒粮食的场地;院子

(2) ∶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乐府诗集·木兰诗》

一柱

(1).一根柱子。亦指象柱子的东西。 汉 王充 《论衡·谈天》:“石之质重,千里一柱,不能胜也。”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 江陵 有臺甚大,而有一柱,众木共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雷书》:“ 大中祥符 间, 岳州 玉真观为火所焚,惟留一柱。”《宋史·乐志十七》:“设二十五弦,弦一柱,崇二寸七分。”

(2).喻能担当重任,独力支撑局面的人。 唐 张祜 《读狄梁公传》诗:“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阁下为南溟之鹏,作中天之一柱。”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八:“代许孤忠留一柱,帝思耆德抚三辰。” 陈毅 《胡志明主席七十大寿祝辞》:“一柱南天欣老健,英雄肝胆福寿全。”

(3).指旧式账簿或清册里的一个项目。旧式账目分旧管(原有的)、新收(新收进的)、开除(支出的)、实在(剩下的)四项,称为“四柱”或“四柱清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我拿过来一看,就是 张鼎臣 交出来的盘店那一帐本,内中一柱一柱列的很是清楚。”

他山

(1).别处的山。 唐 郑谷 《登杭州城》诗:“潮来无别浦,水落见他山。” 宋 苏轼 《儋耳山》诗:“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2).引申泛指山石。 唐 苗神客 《乙速孤神庆碑》:“於是爰勒他山,用旌斯烈。”参见“ 他山之石 ”。

(3).指别处山上的石头。比喻磨砺自己,帮助自己成就的外力。《群书治要》卷四五引 汉 仲长统 《昌言》:“可令王侯子弟,悉入大学,广之以他山,肃之以二物,则腥臊之污可除,而芬芳之风可发矣。” 三国 魏 曹丕 《以郑称为武德傅令》:“龙渊太阿,出 昆吾 之金, 和氏 之璧,由 井里 之田。礱之以砥礪,错之以他山,故能致连城之价,为命世之宝。”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部》:“类我者,我友之,亦不媿为攻玉之他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幸相知爱,故极力为‘他山’之攻,生平未酬之愿,实欲借良朋一快耳!”详“ 他山之石 ”。

(4). 清 查慎行 的别称。 清 袁枚 《仿元遗山论诗》诗之五:“ 他山 书史腹便便,每到吟诗尽弃捐。”

凡材

(1).平常的木材或树木。《宋书·礼志五》:“散木凡材,皆可入用。” 明 陈恭尹 《南海神祠古木绵花歌》:“ 祝融 帝子天人杰,凡材不敢宫前列。挺生奇树号木绵,特立南州持絳节。”

(2).指平庸的人;凡人。 宋 陆游 《贺礼部曾侍郎启》:“盖道由时而升降,官以人而重轻,苟凡材非据於其间,则旧章何恃而不废?” 明 李东阳 《晓发蕲州》诗:“江湖苦留滞,游宦耻凡材。” 清 孙枝蔚 《夜睡偶觉双眸忽烂然尽见一室中物喜纪二绝》之二:“一室何期成不夜,凡材焉敢想登仙?”

仲并名句,代人上师垣生辰三首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诗词名句 仲并名句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