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诗词名句 >>名句:几岁青藜照,逾时全壁呈

几岁青藜照,逾时全壁呈

乾隆御赐书经传说汇纂恭纪二十二韵

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御赐书经传说汇纂恭纪二十二韵》

全文:
帝治布寰瀛,天心佑永清。
奉三宏建极,得一允居贞。
礼乐观明备,诗书悦性情。
石渠抡硕彦,天禄聚群英。
谓是典谟语,由来齐治程。
先朝曾纂辑,今日重脩明。
诸子收精粹,群言费品评。
孔门传伏氏,汉代著康成。
自合抽丝细,非如聚讼争。
紫阳经校定,仲默几研精。
多士承明命,儒臣殚悃诚。
午窗几上列,乙夜案头横。
几岁青藜照,逾时全壁呈
奎文光有蔚,圣语奥难名。
非仅筌蹄得,将俾天地平。
惠民符保赤,卜相法调羔。
佑起明良盛,栽培宅俊宏。
千秋传治典,万国仰躬行。
喜荷缥缃赐,恩叨雨露荣。
胪陈明国是,往复绎歌𢋫。
识浅难窥秘,心虔等捧盈。
从知文治化,海宇庆同声。

乾隆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青藜

(1).指藜杖。 唐 刘言史 《山中喜崔补阙见寻》诗:“鹿袖青藜鼠耳巾,潜夫岂解拜朝臣。” 宋 王安石 《昼寝》诗:“井径从芜漫,青藜亦倦抉。” 明 徐渭 《八月十八日阿枳三江观潮夜归示》诗之三:“ 阿宣 也锁书堂去,独曳青藜咏玉簪。”

(2).《三辅黄图·阁》:“ 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 ,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叩阁而进。见 向 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 向 ,授《五行洪范》之文。恐词説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后因以“青藜”指夜读照明的灯烛。 宋 王安石 《上元戏呈贡父》诗:“不知太一游何处,定把青藜独照公。”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金莲烛,祥光普照,喜得红云飞绕,依稀似对青藜耀。” 清 陈鹏年 《冬日感怀》诗:“直庐夜检青藜照,讲幄朝呈《白*虎通》。”

(3).借指苦读之事。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则得妻》:“衣冠俊雅,为姻亲青藜抛下。” 清 陈维崧 《满江红·怅怅词》词:“问何为潦倒、青藜笔砚。老大怕逢裘马辈,颠狂合入烟花院。”

(4).借指读书人。 明 夏完淳 《军宴》诗之一:“自愧青藜陪客座,幸从 细柳 识军威。”

逾时

亦作“踰时”。1.超过规定的时间。《礼记·三年问》:“今是大鸟兽,则失丧其羣匹,越月踰时焉,则必反巡,过其故乡,翔回焉,鸣号焉。”《汉书·谷永传》:“使天下黎元咸安家乐业,不苦踰时之役,不患苛暴之政,不疾酷烈之吏。”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惟逾时之役,怀怨旷之思。”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敬元颖》:“有邻家取水女子,可十数岁,怪每日来於井上,则逾时不去,忽堕井中而溺死。”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四:“政治工作大队第二队本邀余于午后四时前往谈话,归已逾时,住处被移至 崇德祠 。”

(2).一会儿;片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酒狂》:“ 繆 噪逾时,其子方知,扶持归家。” 潘漠华 《晚上》:“店堂里坐的人们渐渐稀少下去,只剩着几个无家可归的潦鬼,还在那儿默然各自痴坐,但逾时又互相在那里顾盼。”

乾隆名句,御赐书经传说汇纂恭纪二十二韵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诗词名句 乾隆名句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