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诗词名句 >>名句:识不识,何处觅,堪与丛林为轨则

识不识,何处觅,堪与丛林为轨则

释昙华偈颂六十首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释昙华的《偈颂六十首》

全文:
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
从头点检来,笑杀维摩诘。
带累李胡子,喷水髭须湿。
洒净已周圆,次念波罗密。
蒋山恁么道,千古谁热识。
识不识,何处觅,堪与丛林为轨则

释昙华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释昙华识不识,何处觅,堪与丛林为轨则书法作品欣赏
识不识,何处觅,堪与丛林为轨则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不识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丛林

(1) 树林

丛林战

(2) 和尚聚居修行的处所,后泛指大寺院

鲁智深回到丛林选佛场中禅床上,扑倒头便睡。——《水浒传》

轨则

规则;准则。《史记·律书》:“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於六律。” 唐 杨炯 《隰川县令李公墓志铭》:“诸侯取其轨则,四海瞻其仪表。”《清史稿·礼志一》:“ 顺治 三年,詔礼臣参酌往制,勒成礼书,为民轨则。” 郭沫若 《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言谈合乎轨则,行为揆乎正义,好恶是非都得其正。”

释昙华名句,偈颂六十首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诗词名句 释昙华名句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