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把铅黄记宫样,莫教弦管作蛮声

苏轼次韵和王巩六首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苏轼的《次韵和王巩六首》

全文:
君家玉臂贯铜青,下客何时见目成。
勤把铅黄记宫样,莫教弦管作蛮声
熏衣渐叹衙香少,拥髻遥怜夜语清。
记取北归携过我,南江风浪雪山倾。

苏轼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苏轼勤把铅黄记宫样,莫教弦管作蛮声书法作品欣赏
勤把铅黄记宫样,莫教弦管作蛮声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铅黄

(1).铅粉和雌黄。古代妇女化妆用品。 唐 卢纶 《皇帝感词》:“铅黄艳河汉,笑语合笙鏞。” 宋 周邦彦 《丑奴儿·咏梅》词:“洗尽铅黄,素面初无一点妆。”《文明小史》第五八回:“依了他的话,果然打开镜子,细匀铅黄。”

(2).铅粉和雌黄。古人常用铅粉和雌黄点校书籍,故称校勘之事为“铅黄”。 唐 杨炯 《公卿以下冕服议》:“尽南宫之粉墨,不足写其形状;罄东观之鈆黄,无以纪其名实;固不可毕陈於法服也。”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四:“尝校改字之法,刮洗则伤纸,纸贴之,又易脱。粉涂则字不没,涂数遍方能漫灭,惟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古人谓之铅黄,盖用之有素矣。”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下》:“故书成证俗,未足比其铅黄。”

(3).矿物名。俗称氧化铅。化学成分为Pbo。通常成鳞片状、土状或块状。主要见于某些硫化物矿床的氧化带,系含铅硫化物氧化后的产物。人工制成的铅黄用于制釉和黄色颜料。

宫样

皇宫中流行的装束、服具等的式样。 唐玄宗 《好时光》词:“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 宋 辛弃疾 《浣溪沙·为岳母庆八十》词:“臙脂小字点眉间,犹记得旧时宫样。”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一折:“将两叶赛宫样眉儿画,把一个宜梳裹脸儿搽,额角香鈿贴翠花,一笑有倾城价。” 清 洪昇 《长生殿·私祭》:“旧时云髻抛宫样,依古观共焚香。”

莫教

犹莫非。《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 吴教授 听得外面声音,不是别人,是我浑家和 锦儿 ,怎知道我和 王七三 官人在这里?莫教也是鬼?”

弦管

(1).弦乐器和管乐器。泛指乐器。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此必为至乐,不可託之於瞽史,必须圣人理其弦管,尔乃雅音得全也。” 唐 崔亘 《春怨》诗:“妾有今朝恨,君无旧日情。愁来理弦管,皆是断肠声。”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起源与发展》:“依乐府题以製辞,而其声不被弦管者,若 子建 、 士衡 所作是也。”

(2).泛指歌吹弹唱。 唐 李商隐 《思贤顿》诗:“内殿张弦管,中原絶鼓鼙。”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一:“弦管 燕京 三月天,风沙扑面若为怜。”

絃管:亦作“ 絃筦 ”。 1.弦乐器与管乐器。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功可象於图画,德可刻於金石,声可託於絃管,名可留於竹帛。”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许汉阳》:“诸乐絃管尽备,其鸟再拜,女郎举酒,众乐具作,萧萧泠泠,杳入神仙。” 宋 韩维 《踏莎行·次韵范景仁寄子华》词:“辛夷花谢早梅开,应须次第调絃管。”

(2).指弹奏丝竹;丝竹乐声。 前蜀 韦庄 《上行杯》词之一:“满楼絃管,一曲离肠寸寸断。”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德行》:“教以歌舞絃筦六博之艺,饰之以珠翠金玉衣服之具。” 明 谭贞良 《楼桑先主庙》诗:“枌榆存旧社,絃管尚纷纷。” 清 曹寅 《中秋西堂待月》诗:“直待满城絃管歇,渐分清影上屏山。”《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新人坐在花轿里,但听得大吹大擂,絃管喧杂。”参见“ 弦管 ”。

蛮声

少数民族地区的乐声。 宋 苏轼 《和王巩》之六:“勤把鈆黄记宫样,莫教絃管作蛮声。”

苏轼名句,次韵和王巩六首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