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面国

历史知识

赭面国怎么写好看

赭面国怎么写好看

唐代文献中对吐蕃的别称。因吐蕃有以赭色涂面之俗,故名。敦煌写本法成译《释迦牟尼如来像法尽灭之记》作“赤面国”。《新唐书·吐蕃传》:“〔文成〕公主恶其人赭面,〔弃宗〕弄赞令国中权且罢之。”元和中,此俗曾一度传入长安,白居易《时世妆》诗讽之曰:“元和妆梳君记起,髻惟面赭非华风。”

词语分解

  • 赭面的解释 1.以赤色涂脸。亦指以赤色涂红的脸。新唐书·吐蕃传上:“﹝ 吐蕃 ﹞衣率毡韦,以赭涂面为好……公主恶国人赭面, 弄赞 下令国中禁之。” 唐 白居易 时世妆诗:“圆鬟无鬢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2.指赤红色的脸膛。 宋 王令 答王簿正叔诗:“重来赭面还如火,自许清诚卒似冰。” 清 吴升 快马来诗:“快马来,城门开,赭面髯者声如雷。”3.谓因愤怒而脸涨得通红。 明 汤显祖 <赵子瞑眩录>序:
  • 国的字典解释 国 (國) guó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国家

历史知识推荐:三京诸道僧尼都总管

官名。辽保宁六年974设。以沙门昭敏加侍中,统领皇都今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巴林左旗南波罗城、东京今辽宁辽阳、南京今北京各寺院僧尼。

关注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赭面国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知识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