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笏

历史典故

魏公笏怎么写好看

魏公笏怎么写好看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唐 文宗皇帝谓宰相曰:‘太宗得徵,采拾阙遗,成圣政。今我得魏謩,于疑似之间,必极匡谏。虽不敢希及贞观之政,庶几处无过之地。今授謩补阙,委舍人善为之词。’又问謩曰:‘卿家有何图书?’謩曰:‘家书悉无,唯有文贞笏在。’文宗令进来。覃在侧曰:‘在人不在笏。’文宗曰:‘卿浑未晓,但《甘棠》之,非要笏也。’”因以“魏公笏”表示先辈政绩卓著和家世荣显。清 唐孙华《题晋阳遗像》诗:“先剩有魏公笏,老辈仍看郭泰巾。”

词语分解

  • 笏的字典解释 笏 ù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俹 )笏。“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历史典故推荐:棋布星罗

像棋子般分布,像星星般罗列。形容多而密集。明 沈榜《宛署杂记.街道》:“棋布星罗,条分缕析,比之外府州县,特加繁重。”郑观应《盛世危言.交涉》:“远水近山,高坡大衢,洋房密如栉比,棋布星罗,风景歧异。

关注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魏公笏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评论发表评论

电脑版 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