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步

历史典故

邯郸学步怎么写好看

邯郸学步怎么写好看

    比喻摹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固有的技能。孙龙问牟,我少学古圣贤之道,成年又了解的宗,自己以为已无所不通了。可是在听到庄子高论之后,极觉新奇,不知是自己口才不如他,还是知识不如他。现在我都无法张嘴说话了。你看怎么办?魏牟回答时一方面以井底之蛙东海老鳖对话极言庄子学说博大精深,不可企及。另一方面,又劝公孙龙不要盲目放弃自己学说,改学庄子。他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燕国少年到赵国邯郸向当地学习走事吗?结果不但没有学会赵国人走路的方式,反而失去了来走路的本,只好爬回本国去了。现在你不离开这儿,也忘记你原先擅长的那一套本事,失去职业。公孙龙张口结舌,远避而去。

典】:

    《庄子·秋水》:“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茫然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公子牟隐机太息,仰天而笑曰:‘……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例句】: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上:“昔有学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偏正 比喻盲目模仿(别人),而把自己原来的长处都忘掉。语本《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宋·姜夔《送项平甫倅池阳》:“论文要得文中天,邯郸学步终不然。”△贬义。多用于描写效人出丑。 →东施效颦 颦别开生面。也作“邯郸匍匐”、“学步邯郸”。

词语分解

  • 邯郸的解释 河北省地级市。位于河北省南部京广铁路线上,人口万。邯郸是河北南部钢铁、纺织、电子基地。战国时赵王城遗址在市区西南详细解释.古地名。今 河北省 邯郸市 。 春秋 时, 卫 地,后属 晋 。公元前年
  • 学步的解释 学习走路刚会学步的孩子详细解释.见“ 学步邯郸 ”。.小孩学习走步。亦比喻学习做,学习从事。 宋 陆游 《三山杜门作歌》之一:“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 孙中山 《建国方略·民权初步序》

历史典故推荐:章台

①借指楚人。唐李涉《寄荆娘写真》诗:“章台玉颜年十六,小来能唱西梁曲。” ②代称楚地。唐陈子昂《度荆门望楚》诗: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左传·昭公七年》: “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

关注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邯郸学步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评论发表评论

电脑版 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