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鼓山

作者:郑江 朝代:宋代

题鼓山原文

携檄来游石鼓山,岛洲疑望有无间。
大江潮落海门出,洞口云深月户关。
名揭君谟椽笔健,诗留子真翠珉斑。
古灵更有碑三字,屴崱须登莫倦还。

诗词问答

问:题鼓山的作者是谁?答:郑江
问:题鼓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参考注释

石鼓

中国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辖镇。举世闻名的长江虎跳峡在此,虎跳峡山顶和江面高差3000多米,宽不足60米

有无

亦作“ 有亡 ”。1.有或无。《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 楚国 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然犹未能徧覩也。” 李善 注:“览於有无,谓或有所见,或復无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驰弋乎神明之囿,览观乎羣臣之有亡。” 唐 贾岛 《送僧》诗:“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个不难,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便见有无。”

(2).指家计的丰或薄。《礼记·檀弓上》:“ 子游 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恶乎齐?’” 陆德明 释文:“有亡……一音无。” 孔颖达 疏:“亡,无也。言各随其家计丰薄有无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与宗族同其有亡。”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无,到天王庙去杀猪,宰羊,磔狗,献鸡,献鱼,求神保佑五谷的繁殖,六畜的兴旺,儿女的长成,以及作疾病婚丧的禳解。”

(3).指有馀与不足。《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孙星衍 疏:“有为有餘,无为不足也。”按,《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韩愈 《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墟里通有无,垣墙任摧倒。”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洒脱的向深山中村庄走去,同平民作有无交易,谋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韩愈 《处士卢君墓志铭》:“其弟 浑 ,以家有无,葬以车一乘於 龙门山 先人兆。” 宋 曾巩 《故太常博士吴君墓碣》:“其丧父也,以家之有无葬,故葬不缓。”

(5).古代哲学范畴。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实有”等义;无,指事物的不存在,有“无形、无名、虚无”等义。《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几神之区;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

大江

(1) 大的江

(2) 中国的长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龟蛇锁大江。——毛 * 《菩萨蛮·黄鹤楼》

海门

海口。内河通海之处。 唐 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胄》:“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宋 吴琚 《酹江月·观潮应制》词:“晚来波静,海门飞上明月。”《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重阳前四日山响楼凭眺书感>诗》:“驱驾洪涛羽翼振,海门无计限飞轮。”

月户

(1).月下的门户。 南朝 宋 鲍照 《园中秋散诗》:“既悲月户清,復切夜虫酸。” 唐 白居易 《郡中夜听李山 * 三乐》诗:“风琴秋拂匣,月户夜开关。” 宋 向子諲 《鹧鸪天·戏韩叔夏》词:“只有梅花似玉容,云窗月户几尊同。” 清 阮大鋮 《燕子笺·闺忆》:“月户砧声,露堦虫语,件件无非催人愁具,怎又与愁人相对?”

(2).神话传说中修月的人家。语本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寳合成乎……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因开襆,有斤凿数事。”后用以喻能文者。

笔健

谓笔力雄健。 唐 罗隐 《投前夏口韦尚书启》:“ 王俭 望高,芙蓉比幕; 陈琳 笔健,瑇瑁为簪。”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余见贡院誊録人説:‘每日抛下卷子若干,限以时刻,迟则刑责随之,日夜不得休息,飢困交攻,眼目涩赤。见试卷有文省字大,涂注少,则心开目明,自觉笔健,乐为抄写。’”

子真

汉 褒中 人 郑朴 的字。居 谷口 ,世号 谷口子真 。修道守默, 汉成帝 时大将军 王凤 礼聘之,不应;耕于岩石之下,名动京师。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唐 张乔 《七松亭》诗:“已比 子真 耕 谷口 ,岂同 陶令 卧江边。” 宋 范仲淹 《送鄞江窦尉》诗:“ 王 谢 江山久萧索, 子真 今为起清风。”

翠珉

石碑的别称。 宋 黄庭坚 《题淡山岩》诗之一:“惜哉 次山 世未显,不得雄文鑱翠珉。” 元 谢应芳 《谢复邹忠公墓田》诗之六:“府公遗爱沾幽壤,吏部文章勒翠珉。”

三字

(1).指古字、篆、隶三种字体。《北史·刘芳传》:“昔 汉 世造三字石经於太学,学者文字不正,多往质焉。”

(2).知制诰的别称。 宋 陈师道 《何郎中出示黄公草书》诗:“一官早要称三字,二鬢何须着两毛。”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知制誥’为‘三字’。”

(3).指“莫须有”三字。 清 赵翼 《岳祠铜爵》诗:“狱冤虽已昭三字,家祭终非告两 河 。”参见“ 三字狱 ”。

屴崱

(1).形容山峰高耸。 元 贡师泰 《题颜辉山》诗:“苍龙渡海成叠嶂,屴崱西来势何壮。” 清 钱谦益 《由天都峰趾径莲华峰》诗:“ 天都 屴崱不可上,縋腰束胸将安往?”

(2).形容态度端庄。 唐 元稹 《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隐笑甚艰难,敛容还屴崱。”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