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已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代

原文

鹄袍林里过芳辰,闻道春来不识春。
及至识春春巳老,於中更老是诗人。

诗词问答

问:《上已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万里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杨万里上已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书法作品欣赏
上已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鹄袍

白袍。古代应试士子所服。 宋 杨万里 《送项圣与诣太常》诗:“鵠袍诣闕柳袍归,来年书院更光辉。” 宋 方岳 《送刘仲子就试》诗:“鵠袍纔脱须重读,六籍久为场屋苦。” 元 王逢 《寄林季文周叔彬二进士时训松庠弟子员》诗:“鵠袍联射圃,鱼饭独经帷。”

芳辰

美好的时光。多指春季。 南朝 梁 沉约 《反舌赋》:“对芳辰於此月,属今余之遵暮。” 唐 陈子昂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暮春嘉月,上巳芳辰。” 明 杨慎 《寿叙庵司马弟》诗:“绕膝斑衣当蔗境,何须止酒负芳辰。”

闻道

(1).领会某种道理。《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唐 韩愈 《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明 李贽 《卓吾论略》:“吾父子儻亦闻道於此,虽万里可也。”

(2).听说。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闻道 长安 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岂不闻道是哀哀父母劬劳。” 李木庵 《东山吟》:“闻道时危党錮急,伤心不许问家国。”

不识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及至

表示等到某种情况出现;直至

及至始皇。—— 汉· 贾谊《过秦论》

及至后世。——宋· 苏轼《教战守》

及至绵惙已极。——清· 袁枚《祭妹文》

及至中午轮船才开进长江三峡

中更

(1).爵位名。 秦 立爵二十级, 汉 沿袭之。中更为第十 *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 颜师古 注:“更,言主领更卒,部其役使也。”

(2).中途变更;中间经历。《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吕延济 注:“本图相与同往,而中间不能俱遂此志。” 宋 叶适 《高夫人墓志铭》:“荣绪华宗,中更坠落,以一线引千钧,乔木之萌生復见径尺,夫人之助也。” 清 方苞 《原人下》:“ 秦 汉 以还,中更衰乱。”

老是

副词。一直,总是。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文人相轻”》:“老是说着同样的一句话是要厌的。” 茅盾 《子夜》三:“他的老是带几分开玩笑似的笑嘻嘻,和 孙吉人 的沉默寡言是很相反的。”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 丁老九 老是还你一个不理。”

诗人

作诗的名人

生来就是一个诗人,不是造就出来的

诗文赏析


【原题】:
上已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上,得十绝句,呈同社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