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嵩山途经缑岭

作者:宋之问 朝代:唐代

奉使嵩山途经缑岭原文

侵星发洛城,城中歌吹声。
毕景至缑岭,岭上烟霞生。
草树饶野意,山川多古情。
大隐德所薄,归来可退耕。

诗词问答

问:奉使嵩山途经缑岭的作者是谁?答:宋之问
问:奉使嵩山途经缑岭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奉使嵩山途经缑岭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宋之问的名句有哪些?答:宋之问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51_26

参考注释

侵星

拂晓。此时星尚未落,故云。 南朝 宋 鲍照 《上浔阳还都道中》诗:“侵星赴早路,毕景逐前儔。” 闻人倓 注:“侵星,犹戴星也。” 唐 杜甫 《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诗:“征途乃侵星,得使诸病入。” 宋 王禹偁 《寄金乡张赞善》诗:“北堂侍膳侵星起,南亩催耕冒雨归。”

歌吹

歌唱吹奏。《汉书·霍光传》:“引内 昌邑 乐人,击鼓歌吹作俳倡。” 宋 司马光 《早春戏作呈范景仁》诗:“常思去岁初,西轩习歌吹。”

歌声和乐声。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廛閈扑地,歌吹沸天。” 唐 温庭筠 《旅泊新津却寄一二知己》诗:“併起别离恨,思闻歌吹喧。” 鲁迅 《呐喊·社戏》:“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 赵庄 ,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毕景

(1).日影已尽。指入暮。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 昭帝 ﹞乃命以文梓为船……随风轻漾,毕景忘归,乃至通夜。” 齐治平 注:“毕景,日影已尽,谓日暮也。” 唐 杜甫 《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诗:“出尘閟轨躅,毕景遗炎蒸。” 仇兆鳌 注:“毕景,谓尽一日之影。” 清 黄景仁 《泥涂叹》诗:“毕景不半程,用力亦云竭。”

(2).比喻人之暮年。 唐 杜甫 《寄司马山人十二韵》:“髮少何劳白,颜衰肯更红,望云悲轗軻,毕景羡冲融。” 仇兆鳌 注:“四句衰老之叹。”

(3).竟日;整天。《南史·殷臻传》:“﹝ 臻 ﹞幼有名行, 袁粲 、 储彦回 并赏异之,每造二公之席,輒清言毕景。” 唐 孟浩然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诗:“两心喜相得,毕景共谈笑。”

缑岭

即 缑氏山 。多指修道成仙之处。 唐 崔湜 《寄天台司马先生》诗:“何年 緱岭 上,一谢 洛阳 城。” 明 屠隆 《綵毫记·泛舟采石》:“二神姬鼓瑟 湘灵 ,两仙郎吹笙 緱岭 。” 清 吴伟业 《七夕即事》诗之四:“ 淮南 丹未熟, 緱岭 树先秋。”参见“ 緱氏山 ”。

烟霞

烟雾和云霞,也指“山水胜景”

饶野

富饶的田野。《孙子·九地》:“掠於饶野,三军足食。” 杜预 注:“兵在重地,须掠粮於富饶之野,以丰吾食。”

山川

山岳、江河

祖国壮丽的山川

大隐

(1).指身居朝市而志在玄远的人。 晋 王康琚 《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藪,大隐隐朝市: 伯夷 窜 首阳 , 老聃 伏柱史。” 郁达夫 《舒姑屏题壁》诗:“不知池上 西王母 ,亦忆 东方 大隐无?”

(2).指真正的隐士。 清 黄鷟来 《题毛闇斋采芝图》诗:“大隐不忘世,葆璞天地间。美哉 綺 与 甪 ,采芝於 商山 。”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退耕

把已改为耕地的土地重新改作他用(林、牧、渔等)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