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作者:侯善渊 朝代:元代

减字木兰花原文

今生不悟。
指望来生何处去。
六道交加。
一步铖亡永*差。
君还识破。
尘世般般都打过。
云水逍遥。
稳泛虚舟物外漂。

诗词问答

问:减字木兰花的作者是谁?答:侯善渊
问:减字木兰花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减字木兰花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侯善渊的名句有哪些?答:侯善渊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今生

这辈子;现在的一生

今生快乐,来世更幸福

不悟

(1).没有觉察。《史记·张仪列传》:“ 张仪 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 苏君 明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晋武帝 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传后意,诸名臣亦多献直言。”

(2).不了解;不理会。《南史·江淹传》:“不悟明公见眷之重。”《隋书·史祥传》:“本即述职南蕃,宣条下国,不悟皇鉴曲发,备位少阳。”

(3).不觉悟。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封继妻》:“而 夏 不悟,妄度 河套 指日可復,作《渔家傲》一闋。”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 清 时,许多 中国 人似并不悟自己之为奴,一叹。”

指望

(1) 盼望

指望在遇到疑难的时刻得到家庭的帮助

(2) 指所盼望的事物

来生

指人死后再转生到世上的那一生;下辈子(迷信)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六道

(1).谓耳、目、鼻、口及 * 之前后二孔。《管子·君臣下》:“四肢不通,六道不达,曰失。” 尹知章 注:“六道,谓上有四窍下有二窍也。”

(2).佛教语。谓众生轮迴的六去处: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 南朝 陈 徐陵 《报德寺刹下铭》:“三心断缚,六道除怨。”《新唐书·傅弈传》:“ 西域 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涂六道吓愚欺庸。”

交加

(1) 两种事物同时出现

雷电交加

(2) 交错;错杂

交加之藤。——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悲喜交加的情绪

一步

(1).行走时两脚间的距离。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以万里为一步,以千岁为一朝。”《朱子语类》卷二:“只似在圆地上走,一人过急一步,一人差不及一步,又一人甚缓,差数步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马儿往西行,坐车儿往东拽,两口儿一步儿离得远如一步也。”

(2).谓步伐一致。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收拾行李,一步地都行上,两口儿眉头暂开放。”

(3).指某一地步、境地或事务的某一段。《景德传灯录·灵龛禅师》:“出处非千佛,春来草自清,问碌碌地时如何?试进一步看。” 宋 真德秀 《西山语录·日至月至》:“ 孟子 教人只云养心莫善於寡欲, 周子 又进一步教人曰:‘由寡以至於无, 颜子 三月不违者,已到无欲之地。’”《儿女英雄传》第二回:“我的意思,总等他进一步,功名成就,纔给他提亲呢。”《红楼梦》第七十回:“我们每日每人临一篇给他,搪塞过这一步儿去就完了。” 毛 *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六章第三节:“要从这种斗争中去肃清公开的或隐藏的汉奸势力;要做到这一步也只有依靠民众的力量。”

(4).长度名。历代不一,如 周 以八尺为一步, 秦 以六尺为一步,后亦以五尺为一步。《礼记·王制》:“古者以 周 尺八尺为步,今以 周 尺六尺四寸为步。” 孔颖达 疏:“古者八寸为尺,今以 周 尺八尺为步,则一步有六尺四寸。”《新唐书·突厥传上》:“ 后魏 筑长城,议者以为人治一步,方千里,役三十万人。”

(5).中医运气学说以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为“一步”。《素问·六微旨大论》:“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 王冰 注:“一步,凡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

识破

看穿;看破

识破他的伪装,并揭发他的真面目

尘世

佛教、道教等指人世间,现实世界

般般

众多貌。 程善之 《拟古》诗:“衣锦返故乡,骑从何般般。”

(1).犹种种,样样,件件。 唐 方干 《海石榴》诗:“亭际天妍日日看,每朝颜色一般般。”《清平山堂话本·戒指儿记》:“那 阮三 年方二九,一貌非俗,诗词歌赋,般般皆晓。” 清 李渔 《奈何天·焚券》:“我只怕你助边焚券般般好,却与那节用生财事事违。”

(2).犹斑斑。灿烂多彩。般,通“ 斑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般般之兽,乐我君囿。” 司马贞 索隐:“般般,文彩之皃也。音班。”

打过

放过去。《朱子语类》卷八:“学者须是立志,今人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云水

(1).云与水。 唐 杜甫 《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诗:“ 台州 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 宋 陆游 《长相思》词:“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三折:“这堝里云水林峦,甚么去处。”

(2).谓漫游。漫游如行云流水的飘泊无定,故称。 唐 黄滔 《寄湘中郑明府》诗:“莫耽云水兴,疲俗待君痊。” 明 高启 《太湖》诗:“我性好游观,夙负云水债。” 清 施峻 《中途见雁》诗:“云水家何在,风尘味已諳。”

(3).指僧道。僧道云游四方,如行云流水,故称。 唐 项斯 《日东病僧》诗:“云水絶归路,来时风送船。”《宋史·方技传下·莎衣道人》:“帝岁命内侍即其居设千道斋,合云水之士,施予优普。” 明 李中馥 《原李耳载·寻亲诚感》:“ 原 邑 赵孝子 名 威晋 ,其父好黄冠术,遇全真云水,无不以礼下之。”

(4).河流名。在今 广东省 乐昌县 南境。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 林水 自源西注于 瀧水 ,又与 云水 合。”

逍遥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虚舟

(1).无人驾御的船只。语本《庄子·山木》:“方舟而济於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宋 司马光 《酬王安之闻罢真率会》诗:“虚舟非有意,飘瓦不须嗔。” 明 何景明 《内篇》之一:“故陗壑之阻,盗贼弗怨;虚舟之触,褊心弗怒:无意也。”

(2).比喻胸怀恬淡旷达。 唐 骆宾王 《秋日于益州李长史宅宴序》:“长史公玄牝凝神,虚舟应物。” 清 钱谦益 《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张振秀授奉直大夫》:“朗鑑在心,虚舟应物。”

(3).谓任其漂流的舟楫。常比喻人事飘忽,播迁无定。 唐 高适 《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诗:“片云对渔父,独鸟随虚舟。” 金 卢挚 《折桂令·武昌怀古》曲:“身世虚舟,千载悠悠,一笑休休。” 清 刘荻 《题陈世长舫斋》诗:“想到虚舟百事慵,当窗端只爱云峰。”

(4).轻捷之舟。《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李周翰 注:“轻舟而进曰虚舟。”

物外

世外;世俗之外

飘然物外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