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普眼菩萨章

作者:释正觉 朝代:宋代

原文

谁从普眼道场来,天帝堂前珠网开。
彻底光明成一段,个中清净绝纤埃。
交罗理事真空观,照破根尘不夜台。
恰恰相应尔时节,陶家壁上起梭雷。

诗词问答

问:《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普眼菩萨章》的作者是谁?答:释正觉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正觉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正觉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释正觉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普眼菩萨章书法作品欣赏
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普眼菩萨章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道场

道士或和尚做法事的场所,也指所做的法事

天帝

神话传说中天上的主神

堂前

(1).正房前面。 汉 无名氏 《艳歌行》:“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一:“榆柳荫后簷,桃李罗堂前。” 唐 杜甫 《又呈吴郎》诗:“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2).正厅。 唐 朱庆馀 《近试上张籍水部》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 翠莲 ﹞泡了一盘茶,托至堂前,摆下椅子,走到公婆面前,道:‘请公公、婆婆堂前吃茶。’”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羿 又在房里转了几个圈子,走到堂前,坐下,仰头看着对面壁上的彤弓、彤矢、卢弓、卢矢、弩机、长剑、短剑。”

(3).代指母亲。《宋史·列女传·陈堂前》:“ 陈堂前 , 汉州 雒县 王氏 女,节操行义为乡人所敬,但呼曰堂前,犹私家尊其母也。”

珠网

缀珠之网状的帐帏。《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夕露为珠网,朝霞为丹雘。” 吕延济 注:“珠网,以珠为网,施於殿屋者。” 唐 王维 《白鹦鹉赋》:“经过珠网,出入金铺。” 宋 刘筠 《清风十韵》:“珠网疎难掩,铜炉冷易侵。” 元 大訢 《次韵答曹德昭台郎见寄》:“花压雕阑护玉墀,光涵珠网耀摩尼。”

彻底

(1) 通透到底。形容深透、完全而无所遗留

说话前彻底打量过她

彻底打扫了一遍

(2) 形容水清见底

清澄彻底的江水

光明

(1)

(2) 明亮的

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祝福》

(3) 比喻正义或有希望

光明大道

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回忆我的母亲》

(4) 没有私心

光明磊落

心地光明

一段

一部分

一段树干

中清

谓符合洁身之道。《论语·微子》:“谓 虞仲 夷逸 ,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於是,无可无不可。” 唐 陈子昂 《唐故朝议大夫梓州长史杨府召碑》:“闻 少连 之风而悦之,庶乎身中权,行中清。”

纤埃

亦作“纎埃”。微尘。 晋 潘岳 《藉田赋》:“微风生於轻幰,纎埃起於朱轮。” 宋 苏舜钦 《和彦猷晚宴明月楼》之二:“落晚天边燕席开,溪山相照絶纤埃。”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三折:“我则见天连着水,可便无半点儿纤埃。” 续范亭 《八一南阳府市场开幕大会》诗:“四山浓緑新雨后,空气芬芳无纤埃。”

交罗

(1).交杂罗列。 宋 叶适 《沉仲一墓志铭》:“冰肝雪胆自琢磨,书林画苑纷交罗。”

(2).犹交织。 明 袁宗道 《江上游记》:“左江右湖,烟水交罗。” 刘大白 《心印》诗:“告诉你,吾爱!只有心和心,才能交罗地互印。”

理事

(1) 理事会的成员

(2) 代表团体行使职权并处理事务的人员

真空

(1)

(2) 指没有任何实物粒子的空间

真空封装罐

(3) 指没有气体或气体极少的空间

(4) 借指不存在某种事物的领域

军事力量真空

根尘

佛教语。佛家谓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色之所依而能取境者谓之根;根之所取者,谓之尘。合称根尘。《楞严经》卷五:“根尘同源,缚脱无二。” 唐 王维 《能禅师碑》:“至于定无所入,慧无所依,大身过于十方,本觉超于三世,根尘不灭,非色灭空,行愿无成,即凡成圣。” 宋 苏轼 《次韵定慧长老守钦见寄》之四:“根尘各清浄,心境两奇絶。” 清 黄宗羲 《泽望黄君圹志》:“深恨释氏根尘洗涤未浄。”

夜台

坟墓。亦借指阴间。 南朝 梁 沉约 《伤美人赋》:“曾未申其巧笑,忽沦躯於夜臺。” 唐 刘禹锡 《酬乐天见寄》诗:“华屋坐来能几日?夜臺归去便千秋。” 宋 梅尧臣 《吴资政挽词》诗之二:“夜臺埋琬琰,陇道刻騏驎。” 明 唐寅 《绮疏遗恨》诗之一:“闻説夜臺侵骨冷,可怜无路寄寒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李伯言》:“谁谓夜臺无天日哉?” 清 无名氏 《亡国恨·缳杰》:“俺今日和你呵,依稀握手喁喁,再做夜臺夫妇。”

恰恰

形容鸟叫声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相应

(1) 相宜,应该

随着工业的发展,对环境保护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2) 彼此相当的或互补的;交互,互惠

商定彼此都给对方公民以相应的权利

尔时

犹言其时或彼时。《左传·襄公十三年》“使 士匄 将中军,辞曰: 伯游 长,昔臣习於 知伯 ,是以佐之,非能贤也” 晋 杜预 注:“ 罃 代将中军, 士匄 佐之。 匄 今将让,故谓尔时之举,不以己贤。”

陶家

(1).谓烧制陶器与从事稼穑。家,通“ 稼 ”。《大戴礼记·五帝德》:“﹝ 帝舜 ﹞ 蟜牛 之孙, 瞽叟 之子也,曰 重华 。好学孝友,闻于四海,陶家事亲,宽裕温良。” 王聘珍 解诂:“‘家’当为‘稼’。《孟子》曰:‘自耕稼陶渔。’”

(2).烧制陶器的人。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 广州 陶家皆作土锅鑊,烧熟,以土油之,其洁浄则愈于铁器,尤宜煮药。”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陶埏》:“凡陶家为缶属,其类百千。大者缸瓮,中者鉢盂,小者瓶罐。”

(3).指 晋 诗人 陶潜 。 唐 司空图 《杨柳枝》词:“ 陶 家五柳簇衡门,还有高情爱此君。” 唐 薛能 《折杨柳》诗之九:“众木犹寒独早青,御沟桥畔 曲江亭 , 陶 家旧日应如此,一院春条满遶厅。” 唐 皎然 《酬乌程杨明府华雨后小亭对月见呈》:“夜凉喜无讼,霽色摇閒情。暑退不因雨, 陶 家风自清。”参见“ 陶叟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