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故人/烛影摇红

作者:王诜 朝代:宋代

忆故人/烛影摇红原文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
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沈雨散。
凭阑干、东风泪眼。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诗词问答

问:忆故人/烛影摇红的作者是谁?答:王诜
问:忆故人/烛影摇红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忆故人/烛影摇红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王诜的名句有哪些?答:王诜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烛影摇红

(1).灯烛光亮晃动貌。 宋 王詵 《忆故人》词:“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一折:“花遮翠拥,香靄飘霞,烛影摇红,月梁云栋上,金钩十二帘櫳。”《宋宫十八朝演义》第十九回:“只遥见烛影摇红, 晋王 在烛光影里时或离席,像逊让退避的形状。”

(2).词牌名。双调九十六字,仄韵。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乐府二》:“ 王都尉 ( 王詵 )有《忆故人》词云:‘烛影摇红向夜阑’…… 徽宗 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恨。遂令大晟府别撰腔, 周美成 增损其词,而以首句为名,谓之‘烛影摇红’。”

(3).曲牌名。属南曲大石调。字数与词牌前半阕同,亦有与全阕同的,用为引子。

夜阑

夜将尽;夜深

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期。——蔡琰《胡笳十八拍》

夜阑更秉烛,相对成梦寐。——杜甫《羌村》

夜阑人静

酒醒

醉后清醒过来

心情

(1) 心神,情绪;兴致,情趣

那种心情又控制了他

(2) 精神状态

一个梦幻者的心情同一个士兵的气质结合在一起

尊前

(1).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唐 马戴 《赠友人边游回》诗:“尊前语尽北风起,秋色萧条胡雁来。”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宋 晏几道 《满庭芳》词:“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 明 陈所闻 《初春看晴雪》曲:“喜尊前花萼相辉,听曲里阳春同调。”

(2).尊长之前。书信中的敬词。《西游记》第八九回:“我看他帖子上写着‘……右启,祖翁 九灵元圣 老大人尊前’。”

阳关

(1).古邑名。 春秋 鲁 地,后入 齐 。在今 山东省 泰安市 偏东而南约六十里。《左传·襄公十七年》:“ 高厚 围 臧紇 于 防 。师自 阳关 逆 臧孙 ,至于 旅松 。”

(2).古聚落名。在今 河南省 禹州市 境内。《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将数千兵,徼之於 阳关 。” 李贤 注:“聚名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 潁水 东南流,逕 阳关聚 ,聚夹水相对,俗谓之东西二土城也。”

(3).古关名。在今 甘肃省 敦煌市 西南 古董滩 附近,因位于 玉门关 以南,故称。《汉书·地理志下》:“ 敦煌郡 …… 龙勒 。有 阳关 、 玉门关 ,皆都尉治。” 唐 王维 《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 阳关 好像有意不开门。”

(4).古关名。常用以泛指远方。 元 顾瑛 《发阊门》诗:“ 閶门 西去是 阳关 ,迭迭秋风迭迭山。”

(5).古关名。 战国 时 巴国 三关之一。 三国 蜀 刘备 又置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江水 东逕 阳关 巴子梁 , 江 之两岸,犹有梁处, 巴 之三关,斯为一也。 延熙 中, 蜀 车骑将军 邓芝 为 江州 都督,治此。”

(6).古曲《阳关三迭》的省称。亦泛指离别时唱的歌曲。 唐 李商隐 《饮席戏赠同舍》诗:“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宋 柳永 《少年游》词:“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上兰橈。” 清 姚鼐 《送演纶归里》诗:“金尊斟緑醅,为唱古《阳关》” 郁达夫 《奉赠》诗之一:“解识将离无限恨,《阳关》只唱第三声。”

离恨天

佛经谓 须弥山 正中有一天,四方各有八天,共三十三天。民间传说:三十三天中,最高者是离恨天。后比喻男女生离,抱恨终身的境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这的是 兜率宫 ,休猜做了离恨天。”《花月痕》第四三回:“ 玉帝 震怒,召著 金公 兆剑 替你作了仙主,将我们监禁在离恨天。”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永结愁思之梦,长居离恨之天。”参见“ 三十三天 ”。

无奈

(1) 没有别的办法

无奈反对意见太多,只得取消会议

(2) 表示“惋惜”的转折

雨散

(1).雨水普降。 晋 曹毗 《晋江左宗庙歌·歌中宗元皇帝》:“化若风行,泽犹雨散。” 南朝 梁 刘孝标 《东阳金华山栖志》:“迴流映流,则十仞洞底;肤寸云合,必千里雨散。”

(2).如雨布散。众多貌。《文选·扬雄<剧秦美新>》:“云动风偃,雾集雨散。” 李善 注:“言众瑞之多也。”《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骆驛纵横,烟霏雨散。” 李周翰 注:“烟霏雨散,众多貌。”

(3).比喻朋友离散。 南朝 齐 谢朓 《和刘中书絵入琵琶峡望积布矶诗》:“山川隔旧赏,朋僚多雨散。” 唐 王维 《酬诸公见过》诗:“登车上马,倏忽雨散。” 清 谭嗣同 《报刘淞芙书》一:“亲知雨散,益復无聊。”

(4).指男女欢会已毕。 宋 程垓 《意难忘》词:“似云收 楚 峡,雨散 巫 阳。”参见“ 雨散云收 ”。

(5).谓雨过天晴。 唐 皇甫曾 《张芬见访郊居作》诗:“林中雨散早凉生,已有迎秋促织声。” 唐 张乔 《题湖上友人居》诗:“野白梅繁后,山明雨散初。”

阑干

(1) 纵横交织;弥漫嵌合

瀚海阑干百丈冰

(2) 用竹、木、金属等制成的遮拦物

(3) 横流的样子

忍不住泪珠阑干

风泪眼

眼疾。症状为见风流泪。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五:“‘你哭啥?’‘我是个风泪眼。’老奶奶故意转了话题说,‘孩子,你多大啦?’”

海棠

(1)

(2) 即海棠树,落叶乔木,卵形叶,开淡红或白花,结红、黄色球形果,酸甜可食

(3) 该植物所结果实

子来

谓民心归附,如子女趋事父母,不召自来,竭诚效忠。《诗·大雅·灵台》:“经始 灵臺 ,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朱熹 集传:“ 文王 之臺,方其经度营表之际,而庶民已来作之,所以不终日而成也。虽 文王 心恐烦民,戒令勿亟,而民心乐之,如子趣父事,不召自来也。”《宋书·武帝纪中》:“今 荆 雍 义徒,不召而集,子来之众,其会如林。” 元 揭傒斯 《大元敕赐修堰碑》:“吾伐石兮石自摧,吾召民兮民子来。” 清 黄本铨 《枭林小史》:“邑文生 郁松年 捐银二十万为办善后,士民皆踊跃,子来之力必有可观。”

黄昏

(1) 日落以后至天还没有完全黑的这段时间

奄奄黄昏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渐黄昏清角吹寒。——宋· 姜夔《扬州慢》

(2) 见“傍晚”

庭院

正房前面的宽阔地带;也泛指院子

庭院纳凉。——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诗文赏析


    ①夜阑:夜深。
    ②阳关:即《阳关曲》。王维诗:“西出阳关无故人”。
    【评解】
    此词写宴别。上片写宴会上的情景。下片写别后相思。海棠开后,谁与共赏?双燕来时,庭院寂然。时值黄昏,更觉凄凉。全词工丽婉曲,新颖别致。
    【集评】
    黄山谷云:晋卿乐府,清丽幽远,工在江南诸贤季孟之间。(《宋词通论》)
    吴曾《能改斋漫录》:都尉忆故人作,徽宗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憾。遂令大晟府别撰腔。周美成增益其词。而以首句为名,谓之烛影摇红云。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这首《忆故人》词意与调名相仿佛,为代言体形式,写的是一个痴情女子对故人的忆念。全词深情谴绻,感人至深。
首四句写女主人公深夜酒醒时的情景 。“烛影摇红 ”,写的是夜间洞房深处的静态 :当时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女主人公刚刚酒醒,睁开惺忪的醉眼看看室内,只觉得空荡荡的、静悄悄的,唯有一枝孤零零的蜡烛在摇着红色的光焰 。“长”字状静定空气中之麝烟,似在目前 ;“摇”字形容微风中之烛光,亦分明可睹。后来汤显祖《牡丹亭》烛影摇红,意趣盎然引人遐想。“向夜阑”,是说临近天晓。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三说 :“向,犹临也。”“夜阑,是说夜将残尽。在更深夜阑之际,女主人公宿酒初醒,神思慵怠。着一“懒”字,写出了她心情之失意落拓。虽未言“忆 ”,而回忆之意已隐然逗出。“尊前”二句,才开始落到忆字上。这里的倒叙不是平铺直叙地回忆,而是在人物抒情时将往事自然而然地带出来,这样就比客观地描述要生动得多,感人得多 。“尊前谁为唱《阳关》”,说的是在饯别故人之时,她无可奈何地唱了一曲送别之歌。至此,可知她的“酒醒”乃是在饯别时喝醉了的,前呼后应,针脚绵密。“谁为”二字,饱含着幽怨。她虽然唱了《阳关 》,但又是懊悔,又是怨恨,充满了自怨自艾的情绪,至于为何,又不点透,这样此句便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离恨天涯远 ”,蝉联上句,意境又进一步拓开。大凡词中写离情的,常常说“魂梦绕天涯 ”,此处女主人公本在睡中,却直接用了“离恨 ”,这就避免了落套。此词不主故常,刬尽华藻,直抒胸臆,纯以情语见长。离恨远至天涯,表明她的思绪也跟踪故人而去,其情之深挚,露于言表。
下片起句用了一个典故,暗示幽会之后,故人音讯杳然。宋玉《高唐赋序》云 :“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 ,旦为朝云 ,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暗示楚怀王遇巫山神女,成为后世文人骚客寄迹青楼的代称。“云沉雨散”,暗示词中女主人公乃是一名青楼女子。而冠以“无奈”二字,则加强了感 * 彩 ,似乎可以听到这名不幸的青楼女子的叹息声。
以下几句时间跨度较大,即从夜阑酒醒,到这时的倚阑远眺,再到黄昏时的庭院。在这长长的过程中,她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思量。此词意境空灵幽丽。黄庭坚云 :“晋卿(王诜字)乐府,清丽幽远,工在江南诸贤季孟之间 ,”(《词林纪事》卷五引)以这段评语来衡量此词,也颇为恰切。从这几句,可以想见女主人公斜倚阑干,凝神远望的神态。她那双盈盈泪眼饱含着离情别绪,饱含着怨恨和忧思 。“东风”二字,勾勒出她在特定的氛围中苦盼的神情,丰神独具,颇有韵味。
词最后以景语作结 。“海棠开后 ”,是说花落春残 ,象征女子的芳华易逝,境已惨矣;“燕子来时”,是以归燕反衬故人之未归 ,激发和增添女子之离思,情更凄然。此处化用晏殊《破阵子》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把“梨花”易为”海棠”,并压缩为一联四言偶句,以更为凝炼的词笔表现人物的伤春之感和念远之情。这两个并列的句子一写花,一写鸟,原为两景,接着“黄昏庭院”一句,便把两景融合在一个统一的意境中,自然浑成,思致渺远,真可谓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