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卜居今三十有三年矣屋陋甚而地有余数世

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原文

印累累,绶若若,换君朱颜君不觉。
冠如箕,剑拄颐,苍头庐儿笑君痴。
不如短褐归乡舍,上毕租庸下婚嫁。
横陂引水莳禾黍,高陆犁荒种桑柘。
比邻毕出观夜场,老稚相呼作春社。
鸡争舂米茅檐底,犬吠行人槿篱罅。
数椽幸可传子孙,此地它年名陆村。
藜羹一饱能世守,殊胜养牛并上尊。

诗词问答

问:《三山卜居今三十有三年矣屋陋甚而地有余数世》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累累

(1) 多次

(2) 数目多得无法计算的

罪行累累

(3) 重叠,重积;另联贯成串,众多的样子

若若

(1).长而下垂的样子。《汉书·佞幸传·石显》:“ 牢 邪 石 邪, 五鹿 客邪!印何纍纍,綬若若邪!” 颜师古 注:“若若,长貌。” 唐 柳宗元 《故尚书户部侍郎王君先太夫人河间刘氏志文》:“若若紫綬,荣于高堂。” 清 钱谦益 《渡淮河闻何三季穆之讣》诗:“自言星星髮,不紆若若綬。”

(2).众多的样子。《列子·力命》:“今昏昏昧昧,纷纷若若,随所为,随所不为。”

(3).每每,常常。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猴》:“女自是精爽迷罔,顿如痴人,正昼眠睡,暮则华妆艷饰,伺夜,若若有所之。”

朱颜

(1).红润美好的容颜。《楚辞·大招》:“嫮目宜笑,娥眉曼只。容则秀雅,穉朱颜只。” 王夫之 通释:“穉朱颜者,肌肉滑润,如婴穉也。” 南朝 宋 鲍照 《芙蓉赋》:“陋 荆 姬之朱颜,笑 夏 女之光髮。”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雕栏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颜改。”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评》:“ 元卿 年十八第进士,其叔 正叟 贺之云:‘月中丹桂输先手,镜里朱颜正后生。’” 清 刘大櫆 《祭吴文肃公文》:“我初见公,公在内阁,皓髮朱颜,笑言磊磊。”

(2).和悦的脸色。表示亲热信任。《汉书·淮阳王刘钦传》:“ 博 自以弃捐,不意大王还意反义,结以朱颜,愿杀身报德。”

(3).美色;美女。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四:“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余冠英 注:“朱颜为美色。” 南朝 梁简文帝 《美女篇》:“朱颜半已醉,微笑隐香屏。”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七折:“欲觅佳姻,须索放还,强羈留,空絮烦,算除非为觅朱颜,算除非为觅朱颜。” 清 方文 《王抑之招集斋中有赠》诗:“翠幙出朱颜,清謳发皓齿。”

(4).指青春年少。 唐 郎士元 《闻蝉寄友人》诗:“朱颜向华髮,定是几年程。” 宋 曾巩 《孔教授张法曹以曾论荐特示长笺》诗:“緑髮朱颜两少年,出伦清誉每相先。” 元 曾瑞卿 《留鞋记》第一折:“[梅香云]姐姐,你纔一十八岁,慌怎么的![正旦唱]我则怕一去朱颜唤不回,误了我这佳期。” 清 顾炎武 《蓟门送子德归关中》诗:“与子穷年长作客,子非朱颜我头白。”

(5).脸红。形容酒醉的面容。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玄醴染朱颜,但愬杯行迟。” 宋 司马光 《和子华招潞公暑饮》:“闲来高韵浑如鹤,醉里朱颜却变童。”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自古缨冕无丑士,酸寒一洗朱颜酡。”

(6).脸红。羞赧之色。《北齐书·王晞传》:“丞相西閤祭酒 卢思道 谓 晞 曰:‘昨被召朱颜,得不以鱼鸟致怪。’”

不觉

(1)

(2)

没有发觉,没有感觉到

一路景物极佳,也就不觉路途遥远

(3)

想不到,无意之间

天天作诗著文,天长日久不觉已是著述颇丰

(4)

不禁,不由得

他们两双眼好像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扬沫《青春之歌》

拄颐

(1).顶到面颊。形容剑长。《战国策·齐策六》:“ 齐 婴儿謡曰:‘大冠若箕,脩剑拄颐,攻 狄 不能,下垒枯丘。’” 宋 苏轼 《武昌铜剑歌》:“君不见 凌烟 功臣长九尺,腰间玉具高拄颐。” 清 吴伟业 《送宛陵施愚山提学山东》诗之二:“长剑忽拄颐,掉舌谭天雄。”

(2).悠闲自得貌。 宋 苏轼 《次韵钱穆父会饮》:“东门未祖道, 西山 空拄颐。”参见“ 拄笏看山 ”。

苍头

(1).指以青巾裹头的军队。《战国策·魏策一》:“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餘万,苍头二千万。”《史记·项羽本纪》:“少年欲立 婴 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苍头特起,言与众异也。苍头,谓士卒皁巾,若赤眉、青领,以相别也。” 清 赵翼 《拟老杜诸将》诗:“萑苻未扫一年迟,特起苍头又几支。”

(2).指奴仆。《汉书·鲍宣传》:“使奴从宾客浆酒霍肉,苍头庐儿皆用致富。”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 汉 名奴为苍头,非纯黑,以别於良人也。” 前蜀 贯休 《少年行》:“却捉苍头奴,玉鞭打一百。”《老残游记》第九回:“话言未了,苍头送上茶来。”

(3).言头发斑白。指年老的人。 唐 王维 《送高判官从军赴河西序》:“苍头老将,持 汉 节以临戎;白面书生,坐胡床而破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六郎》:“苍头稚子毕集,祖送出村。”

庐儿

家奴;仆从。《汉书·鲍宣传》:“苍头庐儿,皆用致富。”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 汉 名奴为苍头。诸给殿中者所居为庐,苍头侍从,因呼为庐儿。” 唐 韦应物 《长安道》诗:“既请诸侯封部曲,还将金印授庐儿。” 宋 叶适 《周君南仲墓志铭》:“今庙堂无能,尽出胥吏,苍头庐儿,干政接踵。”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短褐

古代平民穿的粗布短衣

邻有短褐而欲窃之。——《墨子·公输》

归乡

归心向往。《诗·商颂·长发》“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 汉 郑玄 笺:“天丰大先三正之后世,谓居以大国,行天子之礼乐,然而无有能以德自遂达於天者,故天下归乡 汤 。”

回乡。《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太后愍 阴氏 之罪废,赦其徙者归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父老传言, 屈原 既流放,忽然暂归乡。”

租庸

古代交纳谷帛的税制。 唐 杜甫 《岁晏行》之三:“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元 揭傒斯 《寄题九江义门陈氏寿安堂》诗:“詔书十度復租庸,每岁朝廷仍贷米。”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高张筹筴而不能平一租庸。”参见“ 租庸调 ”。

婚嫁

结婚的行为或礼仪

横陂

长坡。 宋 王安石 《蔷薇》诗之三:“ 北山 输緑涨横陂,直壍回塘灧灧时。” 宋 陆游 《闲游》诗:“柴车去去度横陂,正是春残入夏时。”

引水

(1) 见“引航”

(2) 开沟渠把水引过来

禾黍

(1).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后汉书·承宫传》:“后与妻子之 蒙阴山 ,肆力耕种,禾黍将孰,人有认之者, 宫 不与计,推之而去,由是显名。”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袴襦优足徧里巷,禾黍丰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由草料的恐慌,发生了刍秣的栽培;由刍秣的栽培,更发明了禾黍的种植。”

(2).《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宗周 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以“禾黍”为悲悯故国破败或胜地废圮之典。 唐 许浑 《金陵怀古》诗:“楸梧远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宫。” 宋 苏轼 《南都妙峰亭》诗:“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擒嚭》:“千载 吴 宫皆禾黍。嘆故国已无望。” 清 周实 《重九偕吹万天梅亚希哲夫石子平子诸子过明故宫谒孝陵有作》诗之一:“松楸抱恨依残日,禾黍伤心赋变风。”

高陆

高地。 北魏 高允 《鹿苑赋》:“固爽塏以崇居,枕平原之高陆。”

桑柘

(1).桑木与柘木。《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无伐桑柘,鸣鳩拂其羽,戴胜降於桑。”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而先植桑柘已成,蚕丝之利,甲於东南,迄今尤盛。” 元 张养浩 《寨儿令·绰然亭独坐》曲:“杨柳风微,苗稼云齐,桑柘翠烟迷。” 清 周亮工 《樵川城中》诗:“林边桑柘好,何地认烽烟。”

(2).指农桑之事。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惟思涤瑕垢,长去事桑柘。” 清 黄宗羲 《郑兰生八十寿序》:“先生沉名於桑柘,弋者何慕。”

比邻

(1) 近邻,街坊

跟车站比邻的那个工厂

生女犹得嫁比邻。——唐· 杜甫《兵车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2) 邻近

融与 鸿豫州里比邻。——《后汉书·孔融传》

夜场

晚场

老稚

老幼。老人和小孩。《孟子·滕文公上》:“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新唐书·循吏传·裴怀古》:“人知其还,携扶老稚出迎。” 宋 苏轼 《次前韵再送周正孺》:“遥知 句谿 路,老稚相扶拥。”

春社

古时于春耕前( 周 用甲日,后多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以祈丰收,谓之春社。《礼记·明堂位》:“是故,夏礿、秋甞、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 郑玄 注:“春田祭社。” 唐 王驾 《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宋 史达祖 《双双燕·咏燕》词:“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张素 《得利寺》诗:“柘柳阴浓春社罢,牛羊日夕牧童来。”

茅檐

茅,指盖屋的草;檐,本是房檐。茅檐指茅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犬吠

狗叫。喻小的惊扰。 唐 杜牧 《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一军无主,仅一月日,曾无犬吠,况於他谋。”参见“ 犬吠之警 ”。

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称

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错缩,厥图不果。——《三国演义》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槿篱

木槿篱笆。 南朝 梁 沉约 《宿东园》诗:“槿篱疎復密,荆扉新且故。” 唐 王维 《春过贺遂员外药园》诗:“前年槿篱故,今作药栏成。” 赵殿成 笺注引《通志略》:“木槿,人多植庭院间,亦可作篱,故谓之槿篱。” 宋 孙光宪 《风流子》词:“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

幸可

犹言尽可。《北史·薛聪传》:“帝曾与朝臣论海内姓地人物,戏谓 聪 曰:‘世人谓卿诸 薛 是 蜀 人,定是 蜀 人不?’ 聪 对曰:‘臣远祖 广德 ,世仕 汉 朝,时人呼为 汉 。臣九世祖 永 ,随 刘备 入 蜀 ,时人呼为 蜀 。臣今事陛下,是 虏 非 蜀 也。’帝抚掌笑曰:‘卿幸可自明非 蜀 ,何乃遂復苦朕。’”

子孙

(1) 儿子和孙子

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2) 泛指后代

子孙相继为王。——《战国策·赵策》

(3) 又

子孙侯者。

人主之子孙。

远者及其子孙。

此地

这里,这个地方。 唐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 燕丹 ,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它年

以后的某年或某一时期。《秦併六国平话》卷上:“讲武储粮图再举,它年六国一齐休。” 明 高启 《九日与客登虎丘》诗:“它年何必问谁健,但令不负持螯手。”

藜羹

用藜菜作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庄子·让王》:“ 孔子 穷於 陈 蔡 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 成玄英 疏:“藜菜之羹,不加米糝。” 晋 陶潜 《咏贫士》之二:“弊襟不掩时,藜羹常乏斟。” 宋 曾巩 《寄题饶君茂才葆光庵》诗:“适意藜羹与布裘,结庐人境地还幽。” 阿英 《吃茶文学论》引《近世丛语》:“夫小人樵苏以给食,豆粥藜羹,仅以充腹。”

殊胜

(1).稍胜;略胜。《宋书·范晔传》:“号泣何关人,向见道边亲故相瞻望,亦殊胜不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魏晋宋诗》:“ 晋 人 张 陆 辈,惟 景阳 殊胜,在 太冲 之下,诸家之上。”

(2).特别优美。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舒州 皖公山 洞,留题甚众……予尝亲到名公题刻已遍,山水殊胜。”

(3).指特别的胜境。 唐 柳宗元 《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见怪石特出,度其下必有殊胜。” 宋 朱熹 《念奴娇》词:“絶艷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养牛

(1).饲养牛。《史记·秦本纪》:“ 周 王子穨 好牛,臣以养牛干之。”

(2).御厩所养的牛。《汉书·匡衡传》:“因称病乞骸骨……﹝ 成帝 ﹞因赐上尊酒、养牛。 衡 起视事。”《后汉书·刘隆传》:“ 隆 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綬,罢,赐养牛,上樽酒十斛,以列侯奉朝请。”参见“ 公牛 ”。

上尊

(1).古代祭祀或燕饮时放在上位的酒杯。《礼记·郊特牲》:“黄目,鬱气之上尊也。” 孔颖达 疏:“祭祀时列之最在诸尊之上,故云上也。”黄目,一种用黄铜雕饰的酒杯。《礼记·少仪》:“尊者,以酌者之左为上尊。” 郑玄 注:“尊者,设尊者也;酌者乡尊,其左则上尊也。”

(2).泛指堂上的酒杯。《礼记·文王世子》:“於成均,以及取爵於上尊也。” 孔颖达 疏:“上尊,堂上之酒尊。”

(3).谓上等酒。《元史·张思明传》:“﹝ 思明 ﹞因疏 和林 运粮不便事十一条,帝劳以端砚、上尊。” 明 唐龙 《寿少师石淙先生五十韵》:“饌分玉筋洁,酒赐上尊醇。”

(4).尊奉。《史记·晋世家》:“十二年冬, 齐顷公 如 晋 ,欲上尊 晋景公 为王, 景公 让不敢。”

诗文赏析


原题:三山卜居今三十有三年矣屋陋甚而地有余数世之後当自成一村今日病少间作诗以示後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