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寺清音堂

作者:洪咨夔 朝代:宋代

治平寺清音堂原文

普门以眼听,观音以耳观。
谓得观听真,竟被耳眼瞒。
瞎却观音耳,聋却普门眼。
万法本来空,蒙头都不管。

诗词问答

问:治平寺清音堂的作者是谁?答:洪咨夔
问:治平寺清音堂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洪咨夔的名句有哪些?答:洪咨夔名句大全

洪咨夔治平寺清音堂书法欣赏

洪咨夔治平寺清音堂书法作品欣赏
治平寺清音堂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普门

佛教语。谓普摄一切众生的广大圆融的法门。见《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隋 吉藏 《法华义疏》卷十二:“所言普门者,普以周普为义,门是开通无滞之名。” 唐 封演 《魏州开元寺新建三门楼碑》:“寺主僧 法敬 ……及诸徒众等,并精通妙法,坚持密行,名称普门,威仪无缺。” 唐 李华 《荆州大云寺故兰若和尚碑》:“法华三昧,惠照无边,菩萨普门,我愿亦然。”

观音

见“观世音”

耳观

谓但凭耳闻。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七:“晚节始极旁搜,使事该切,措法操纵,虽思探溟海,而不堕魔境。世之耳观者,乃谓其比前少退,可笑也。” 明 王世贞 《与俞仲蔚书》之十:“僕自寳 褚河南 《哀册》,后偶再閲 宋景濂 、 方希古 二跋,定知彼所见 詹 本之为摹,或为贋也,第恐耳观者翻据以蜉蝣撼我。”

观听

(1).看和听。 汉 扬雄 《太玄·释》:“次二,动于响景。测曰:动于响景,不足观听也。” 清 厉鹗 《三月十三日游清华寺》诗:“置身万松颠,心旷肃观听。”

(2).专指听。《后汉书·马援传》:“﹝ 援 ﹞闲於进对,尤善述前世行事。每言及 三辅 长者,下至閭里少年,皆可观听。”

(3).借指耳目。 清 唐甄 《潜书·权实》:“譬之优偶之戏,衣冠言貌,陈事辨理,无不合度,而岂其实哉!以娱人观听也。”

(4).看到和听到的;看的和听的人。《韩非子·内储说上》:“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 晋 左思 《蜀都赋》:“车马雷骇,轰轰闐闐,若风流雨散,漫乎数百里间,斯盖宅土之所安乐,观听之所踊跃也。” 宋 曾巩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变革因循,号令必信,使海内观听,莫不震动。”《好逑传》第十八回:“行查若此,似无可议;但县臣后任,只係耳闻,未经目击,不足服观听之心,一时难以定罪。”

(5).引申为舆论。《后汉书·阴识传》:“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宋 苏轼 《贺杨龙图启》:“伏审新改直职,擢司諫垣,传闻邇遐,竦动观听。”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徒以尊事 孔子 ,奉行儒术,崇饰观听,斯乃不得已而为之。”

万法

佛教语。梵语dharma,意译“法”,指事物及其现象,也指理性、佛法等。“万法”指一切事物。 南朝 宋 朱昭之 《难顾道士<夷夏论>》:“《金刚般若》,文不踰千,四句所弘,道周万法。” 宋 苏轼 《东林第一代广慧禅师真赞》:“而况於出三界,了万法,不生不老,不病不死,应物而无情者乎。” 明 汪廷讷 《狮吼记·摄对》:“有则万法俱来,无时一丝不挂,贫僧 佛印 是也。”

本来

(1) 从一开始

(2) 向来,原来

(3) 原先;先前

(4) 理所当然

不管

(1)

不顾,不被相反的力量阻塞或阻止;无视不利的结果

不管身体好坏,他都工作到深夜

(2)

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副词“都”“总”“也”等跟他呼应

只看到他的一些缺点,认为这些缺点在他身上是不可饶恕的,而不管这些缺点在别人身上的情况如何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