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诗四十八首

作者:张继先 朝代:宋代

金丹诗四十八首原文

急认浮沉水内金,若能烹炼鬼神钦。
四神守卫炉固,九转工夫转色深。
龙虎翻施双入路,龟蛇腾焰两边侵。
但知五色纷纷起,满室荧煌可照心。

诗词问答

问:金丹诗四十八首的作者是谁?答:张继先
问:金丹诗四十八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继先的名句有哪些?答:张继先名句大全

张继先金丹诗四十八首书法欣赏

张继先金丹诗四十八首书法作品欣赏
金丹诗四十八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浮沉

在水中时而浮起,时而沉下,指随波逐流,也比喻盛衰,升降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内金

指进贡金、银、铜等物。《礼记·礼器》:“内金,示和也。” 郑玄 注:“此所贡也。内之庭实,先设之,金从革,性和。 荆 扬 二州贡金三品。” 陆德明 释文:“内音纳。”

烹炼

(1).冶炼。《朱子语类》卷五九:“且如银坑有鑛,谓鑛非银不可,然必谓之银不可,须用烹炼,然后成银。”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復北行一里餘,市舍復夹道,盖烹炼开炉之处也。”

(2).提炼、锤炼。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 东坡 近体诗,少藴酿烹炼之功,故言尽而意亦止。” 清 张祥龄 《<半箧秋词>序录》:“喜疏快者,丽密以为病;主气局者,烹炼以为嗤:求悦于人难矣。”

鬼神

(1).鬼与神的合称。《易·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礼记·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丧纪得其哀。” 孔颖达 疏:“鬼神得其饗者,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韩愈 《原鬼》:“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夫古人作书垂后……亦鉴及后人之无赖,故徐引其机,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庶不蹈妄传之戒,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灵、精气。《史记·五帝本纪》:“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 张守节 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记·五帝本纪》:“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张守节 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注:“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4).指形体与精灵。《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孔颖达 疏:“鬼谓形体,神谓精灵。《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体精灵相会,然后物生。”

(5).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韩康伯 注:“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 孔颖达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为,但极聚散之理,则知鬼神之情状也。”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气的往来屈伸解释“鬼神”。 汉 王充 《论衡·论死》:“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程颐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 张子 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朱子语类》卷三:“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

四神

(1).指苍龙、 * 、朱雀、玄武四星之精。 前蜀 杜光庭 《道门为皇帝醮太一并点金箓灯词》:“昨者以四神行运,在咸池之宫。”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四神四灵四祥》:“天有苍龙、 * 、朱雀、玄武四星之精,降而在地则为龙、虎、鸟、龟四兽之象,兵家为之四神。”

(2).指南海 祝融 、北海 玄冥 、东海 勾芒 、西海 蓐收 四神。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故得 河 浮五老,启赤文於帝期;海荐四神,奉丹书于王会。” 陈熙晋 注引 师尚父 曰:“南海神名 祝融 ,北海神名 玄冥 ,东海神名 勾芒 ,西海神名 蓐收 。”

守卫

防守护卫

告诉他守卫在外面,注意不要让任何人进来

九转

(1).九次提炼。道教谓丹的炼制有一至九转之别,而以九转为贵。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得仙。” 元 无名氏 《货郎担》第四折:“恰便似九转飞芒, 老君 炼丹。”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九:“盖仙人以万斛朱沙,十年伏火,九转成此渥丹耳。”

(2).指九转丹或其炼制秘诀。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寻玉尘於万里,守金灶於千年。三尸可度,九转难传。” 宋 苏辙 《唐修撰义问挽词》之一:“九转今犹在,参同岂妄传。”《镜花缘》第六回:“此草生於开闢之初,歷年既深,故功有九转之妙,洵为希世希珍。”

(3).指官秩相当于从三品。《南史·刘亨之传》:“ 亨之 出为 南郡 太守,帝谓尚书令 何敬容 曰:‘ 荆州 长史、 南郡 太守,皆是僕射出入。今者 亨之 便是九转。’”《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勋:十有二转为上柱国,比正二品;十一转为柱国,比从二品;十转为上护军,比正三品;九转为护军,比从三品。”

(4).九次迁官。《宋史·王安石传》:“ 慈圣 、 宣仁 二太后流涕谓帝曰:‘ 安石 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 观文殿 大学士知 江寧府 ,自礼部侍郎超九转为吏部尚书。”按 宋 制,礼部侍郎须九次转官始至吏部尚书。 王安石 由礼部侍郎迳转吏部尚书,故云“超九转”。参阅《宋史·职官志九》。

(5).反复诵读。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一折:“我和他十载习兵书,九转能成诵。”

(6).反复翻转。《平山冷燕》第八回:“一霎时,心中就有千思万虑,肠回九转。”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四回:“ 元洪 数月以来,踌躇再四,受功忧乱,五内交萦,回肠九转,忧心百结。”

工夫

(1)

(2) 时间

有顿饭工夫方回来。——《红楼梦》

那有工夫讲话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曹禺《雷雨》

(3) 作事所费的人力

艺文不贵,徒消工夫。——·葛洪《抱朴子·遐览》

重行整理,又须费一番新工夫。——鲁迅《书信集》

(4) 经过训练学到的胜任工作的能力;培养的或学到的才能

始知名画有工夫

这些演员真有工夫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术的上品。——《苏州园林》

(5) 工作

白天下田做工夫

(6) 同“功夫”

他有一身好工夫

龙虎

(1) 形容皇帝的气派

(2) 比喻英雄豪杰

皆为龙虎。——《史记·项羽本纪》

龟蛇

(1).龟和蛇。古人常将此二物绘于旗上,以为能消灾避害。《周礼·春官·司常》:“龟蛇为旐。” 郑玄 注:“龟蛇象其扞难辟害也。” 贾公彦 疏:“龟有甲能扞难,蛇无甲,见人避之,是避害也。”按, 清 王引之 以为“龟蛇”当为“龟旐”之误。参见“ 龟旐 ”。《参同契》卷下:“雄不独处,雌不孤居, 元武 龟蛇,蟠紏相扶。”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九:“ 祥符 间避 圣祖 讳,始改 玄武 为 真武 ……后兴 醴泉观 ,得龟蛇,道士以为 真武 现,绘其像为北方之神,披髮黑衣,仗剑踏龟蛇,从者执黑旗,自后奉事益严。”参见“ 玄武 ”。

(2).神名。即 玄武 。

(3). 龟山 和 蛇山 的并称。在今 湖北省 武汉市 。 龟山 在 汉阳 , 蛇山 在 武昌 ,两山隔 江 对峙。古为扼守 江 汉 要塞。 武汉长江大桥 即建于两山间。 毛 * 《水调歌头·游泳》词:“风檣动, 龟 蛇 静,起宏图。”

两边

(1) 两方面

两边讨好

(2) 两方向

人群向两边散开

五色

指青、黄、赤、白、黑五色,也泛指各种色彩

五色纷披。——《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纷纷

(1) 多而杂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荧煌

辉煌。 唐 李白 《明堂赋》:“崇牙树羽,荧煌葳蕤。”《三国演义》第五回:“龙驹跳踏起天风,画戟荧煌射秋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竹青》:“开目,见高堂中巨烛荧煌。”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竹窗敞开,灯火荧煌。”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