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寿王实之)

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代

木兰花慢(寿王实之)原文

瀛洲真学士,为底事、在红尘。
为语触宫围,沈香亭里,瞋谪仙人。
为亲近君侧者,见万言策子惎刘蕡。
为是尚方请剑,汉廷多惮朱云。
君言往事勿重陈。
且斗酒边身。
也不会区区,算他甲子,记甚庚寅。
尔曹譬如朝菌,又安知、老柏与灵椿。
世上荣华难保,古来名节如新。

诗词问答

问:木兰花慢(寿王实之)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木兰花慢(寿王实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木兰花慢(寿王实之)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瀛洲

亦作“ 瀛州 ”。1.传说中的仙山。《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史记·秦始皇本纪》:“ 齐 人 徐市 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蓬莱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 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 瀛洲 同泛济川船,伊吾共仗屠龙剑。”

(2).借指 日本 。 章炳麟 《狱中赠邹容》诗:“ 邹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 鲁迅 《集外集·<题三义塔>诗》:“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 瀛洲 。”

(3). 唐太宗 为网罗人才,设置文学馆,任命 杜如晦 、 房玄龄 等十八名文官为学士,轮流宿于馆中,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典籍。又命 阎立本 画像, 褚亮 作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时人慕之,谓“登瀛洲”。事见《新唐书·褚亮传》。后来的诗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获得殊荣,如入仙境。 宋 王禹偁 《病起归思》诗之二:“四十为郎非不偶,况曾提笔直 瀛州 。” 明 沉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朝登 瀛洲 ,暮赐莲炬。” 清 陈梦雷 《杨椒山先生祠》诗:“衅开马市英魂恨,庙焕 瀛洲 俎豆香。”参见“ 登瀛洲 ”。

学士

(1) 学位的一种,通常是初级或最低级学位

文学士

(2) 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

底事

(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

(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红尘

(1) 闹市的飞尘,借指繁华的社会

红尘百戏

(2) 佛教指人世间

看破红尘

沈香亭

亦作“沉香亭”。 唐 时宫中亭名。 唐 李白 《清平调词》之三:“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 北倚阑干。”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 开元 中,禁中重芍药,即今之牡丹也,得数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於 兴庆池 东, 沉香亭 前……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 李龟年 持金花牋,宣赐翰林 李白 立进《清平调辞》三章。”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料来春困把湖山倚。偏疑: 沉香亭 北 太真妃 。”

谪仙

亦作“ 謫僊 ”。1.谪居世间的仙人。常用以称誉才学优异的人。《南齐书·高逸传·杜京产》:“ 永明 中 会稽 钟山 有人姓 蔡 ,不知名。山中养鼠数十头,呼来即来,遣去便去。言语狂易。时谓之‘謫仙’。” 唐 李白 《玉壶吟》:“世人不识 东方朔 ,大隐 金门 是謫仙。”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吴彩鸾所写之书》:“ 吴彩鸞 ,世传謫仙也。”

(2).专指 李白 。 唐 孟棨 《本事诗·高逸》:“ 李太白 初自 蜀 至京师,舍於逆旅。 贺监 知章 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復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謫仙’。” 唐 韩愈 《石鼓歌》:“ 少陵 无人 謫僊 死,才薄将奈石鼓何!”一本作“ 謫仙 ”。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李太白》:“故 李謫仙 《吹笛》诗:‘ 黄鹤楼 中吹玉笛, 江城 五月《落梅花》。’”

(3).借指被谪降的官吏。 唐 刘禹锡 《寄唐州杨八归厚》诗:“謫仙年月今应满,戇諫声名众所知。”

见“ 謫仙 ”。

亲近

信任接近

兄弟亲近。——《汉书·李广苏建传》

不是我十分亲近的朋友

君侧

原指在君主身边,后指亲信

言策

言论与谋略。《后汉书·荀彧传论》:“察其定举措,立言策,崇明王略,以急国艰,岂云因乱假义,以就违正之谋乎?”

为是

抑或;还是。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王江州 夫人语 谢遏 曰:‘汝何以都不復进?为是尘务经心,天分有限?’” 唐 吴筠 《冲虚真人》诗:“未知风乘我,为是我乘风?”《敦煌变文集·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文》:“为是上界 天帝释 ?为是梵众四天王?”

(1).因为是;为的是。 前蜀 魏承班 《玉楼春》词:“好天凉月尽伤心,为是玉郎长不见。”《水浒传》第五一回:“﹝ 柴进 道:﹞为是家间祖上有 陈桥 让位之功,先朝曾敕赐丹书铁券,但有做下不是的人,停藏在家,无人敢搜。”《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姑娘,这安位可是你自己的事了;但是他二位老人家,自然该双双升座,为是你一人断分不过来……如今也叫 玉格 替你代劳。”

(2).因此。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一:“我这就给太太打电话,为是再告诉你一声,怕她一着急,把我的话忘了,你好提醒她一声。”

尚方

(1).古代制造帝王所用器物的官署。 秦 置,属少府。 汉 末分中、左、右三尚方。 唐 称“尚署”。 元 惟置中尚监。 明 废。《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条侯 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 司马贞 索隐:“工官即尚方之工,所作物属尚方,故云工官尚方。”《三国志·魏志·锺繇传》“於赫 有魏 ,作 汉 藩辅……百寮师师,楷兹度矩”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昔忝近任,并得赐玦。尚方耆老,颇识旧物。名其符采,必得处所。”

(2).尚方多以役徒服劳作,因以为系罪囚之所。《宋书·恩倖传·戴法兴》:“上大怒,赐 敬 死,繫 明宝 尚方。”《梁书·良吏传·孙谦》:“ 永明 初,为冠军长史、 江夏 太守,坐被代輒去郡,繫尚方。”《隋书·高励传》:“高方役徒,积骸千数;疆埸防守,长戍三年。”

(3).泛称为宫廷制办和掌管饮食器物的官署、部门。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饴饧》:“飴餳人巧千方,以供甘旨,不可枚述。惟尚方用者名‘一窝丝’,或流传后代,不可知也。” 清 吴伟业 《织妇词》:“少时织綺贡尚方,官家曾给千金直。”

(4).谓掌管方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廝 征伯侨 而役 羡门 兮,属 岐伯 使尚方。”《汉书·郊祀志上》“ 欒大 , 胶东 宫人……已而为 胶东王 尚方。” 颜师古 注:“主方药。”

(5).见“ 尚方剑 ”。

(6).复姓。 汉 有 长陵 大姓 尚方禁 。参阅《通志·氏族四》。

请剑

(1).《汉书·朱云传》:“ 云 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 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孔子 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餘。’上问:‘谁也?’对曰:‘ 安昌侯 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廷 * 傅,罪死不赦!’御史将 云 下, 云 攀殿槛,槛折。 云 呼曰:‘臣得下从 龙逄 、 比干 游於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后以“请剑”为忠直敢谏,请诛奸佞之典。 明 王世贞 《京山过故王侍御时育宅有感因伸薄酹仍许为其子铭墓》诗:“ 汉 贼不两立,臣死安足辞。唯怜请剑恨,犹鬱盖棺时。” 清 阎尔梅 《黄石斋先生南谪余于珠梅闸送之》诗:“魑魅充朝须请剑,豺狼当道且埋轮。” 清 林昌彝 《章槛词》:“休休休,伊谁请剑斩而头?”

(2).捧剑。旧时皇帝坐朝,有捧剑的侍者。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王翱 ﹞歷陞 乾清宫 牌子,随朝请剑。”

朱云

汉成帝 时人,以直臣闻名于世。 唐 杜牧 《洛中送韦楚老拾遗归朝》诗:“十载丈夫堪耻处, 朱云 犹掉直言旗。” 宋 戴复古 《寄复斋陈寺丞》诗之一:“平生风节谁其似, 汲黯 朱云 伯仲间。” 明 李东阳 《章菉毅公挽诗》:“欲殉 朱云 借时剑,九原重斩负恩人。”参见“ 朱云折槛 ”。

往事

从前的事情

往事历历在目

重陈

再陈说,重复叙述。 晋 刘琨 《扶风歌》:“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 唐 白居易 《太行路》诗:“行路难,难重陈。” 五代 和凝 《菩萨蛮》词:“离恨又迎春,相思难重陈。”

斗酒

亦作“鬭酒”。比酒量。 唐 杜牧 《街西长句》:“游骑偶同人鬭酒,名园相倚杏交花。” 清 陈维崧 《菩萨蛮·为竹逸题徐渭文画紫牡丹》词:“年时鬭酒红栏下,一丛姹紫真如画。” 清 陈于王 《燕九竹枝词》之九:“观傍培塿氍毺新,酒市争看鬭酒人。”

不会

(1).不领会;不知道。 唐 元稹 《进田弘正碑文状》:“臣若苟务文章,广徵经典,非唯将吏不会,亦恐 弘正 未详。” 宋 周邦彦 《南乡子》词:“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两点春山满镜愁。”

(2).不可能。 明 康湋川 《粉蝶儿·寄寿康对山太史》套曲:“也不索门栽五柳,也不索湖泛扁舟,利和名自不会挂心头。” 毛 * 《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这样做,基本方向是不会错的。”

(3).谓不以时朝见天子。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或如 唐太宗 之责 尉迟恭 以 汉高 故事,或如 汉文 之责 吴 不会而赐杖以愧之,亦保全之一道也。”

区区

(1) 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区区之薛。——《战国策·齐策四》

区区之地。——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何乃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区区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区区之数

区区五毛钱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2) 犹方寸。形容人的心

区区之心

(3) 旧时谦辞,我

区区向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 (语气不庄重)

此人非他,就是区区

(5) 诚挚

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甲子

(1) 干支纪年或记岁数时六十组干支轮一周称一个甲子,共六十年

(2) 岁月,年岁

尔曹

代词,汝辈,你们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

譬如

(1) 举个例子,打个比方;例如

(2) 比如,好比

天下之势譬如一身。——宋· 苏轼《教战守策》

朝菌

菌类植物,朝生暮死

朝菌不知晦朔。——《庄子·逍遥游》

灵椿

(1).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树。典出《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唐 韩偓 《小隐》诗:“灵椿朝菌由来事,却笑 庄生 始欲齐。”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四折:“和那瑶草为隣,灵椿共茂,丹桂同芳。” 清 赵翼 《放言》诗:“灵椿寿八千,朝菌及夕萎。”

(2).喻年高德劭的人。 前蜀 张蠙 《投翰林张侍郎》诗:“丹穴虽无凡羽翼,灵椿还向细枝条。” 宋 辛弃疾 《沁园春·寿赵茂嘉郎中》词:“天教多寿,看到貂蝉七叶孙。君家里,是几枝丹桂,几树灵椿?”

(3).比喻父亲。 五代 冯道 《赠窦十》诗:“ 燕山 竇十郎 ,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明 吴承恩 《贺金秋泉翁媪障词》:“日近灵椿,接龙光於瑞桂;露溥慈竹,籍凤采於崇兰。” 明 汪廷讷 《种玉记·嘉会》:“灵椿雨露应沾泽,使棠棣春风亦并妍。”

世上

世界上;人间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荣华

开花,引伸指人之显贵

富贵荣华

难保

难于确保

难保他不说

古来

自古以来

古来如此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唐· 李白《将进酒》

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清· 林觉民《与妻书》

名节

名誉与节操。

出处:

《汉书·龚胜传》:“二人相友,并著名节。”

晋 李密 《陈情事表》:“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晋书·吕光载记》:“欲全卿名节 ,不使贻笑将来。”

宋 王禹偁 《上史馆吕相公书》:“今馆中之士先进者……皆砥砺名节,老于文学。”

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董先生(董其昌)曰:‘ 公(袁可立)护名节,胜于功名。善刀而藏,见机勇退’”

明 于谦《无题》: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

许杰 《邻居》一:“人家的名节呢,你不能轻易毁坏。”

如新

谓交友情意不投,时间虽久,仍和新相识一样。《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司马贞 索隐引 服虔 曰:“人不相知,自初交至白头,犹如新也。” 唐 刘禹锡 《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幸免如新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参见“ 白头如新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