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潘文虎

作者:郑刚中 朝代:宋代

招潘文虎原文

亲朋数日闻,俯仰作礼数。
既事还书斋,妙画倚庭柱。
春蚓细萦纡,知子常我顾。
坐此尘俗因,颜色阻良晤。
迟疑负中心,恍若失所遇。
新诗今鼎来,车马审留驻。
拨置或少间,尚几枉前步。
别来胸腹奇,彼此欲呈吐。
当为扫中庭,柏子香一炷。

诗词问答

问:招潘文虎的作者是谁?答:郑刚中
问:招潘文虎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郑刚中的名句有哪些?答:郑刚中名句大全

郑刚中招潘文虎书法欣赏

郑刚中招潘文虎书法作品欣赏
招潘文虎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亲朋

亲友

至爱亲朋

俯仰

(1) 低头和抬头,泛指随便应付

左右周旋,进退俯仰。——《左传·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时间

俯仰之间,已成陈迹。——王羲之《兰亭集序》

作礼

举手施礼;行礼。 南朝 梁 简文帝 《六根忏文》:“懺悔已竟,诚心作礼。”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法一 ﹞叱之曰:‘与汝共学了生死大事,乃眷眷此物耶!我适已为汝投之江流矣。’ 杲 ( 宗杲 )展坐具作礼而行。”《初刻拍案惊奇》卷四:“ 十一娘 与二女童作礼而还。”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 呼韩邪 与 王昭君 相对缓缓作礼。”

还书

(1).报书,致信。《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王乃遣人持黄金五十斤送 博 ( 张博 ), 博 喜,还书谢。” 颜师古 注:“还书,报书。”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谢万 寿春 败后,还书与 王右军 云:慙负宿愿。” 王闿运 《莫姬哀词》:“归及秋深,别当冬始。 夏口 还书, 淮阳 咏史。”

(2).指答复的信。《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四·乌夜啼》:“此日无啼音,裂帛作还书。” 南朝 梁 吴均 《山中杂诗》之三:“奈何 梁 隐士,一去无还书。”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二:“留 赵 一日,赠縑数匹,以还书託焉。”

(3).归还所借的书。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十七八九夜,还书復借书。”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今人云:借书还书,等为二痴。”

(4).谓生徒对着老师背书。《新华日报》1987.5.15:“此后,两个多月的时间, 丽堂 每天对着爷爷‘还书’。”

萦纡

盘旋弯曲;回旋曲折;萦回

云栈萦纡

坐此

因此;由此。 宋 苏轼 《和顿教授见寄》诗:“一生溷尘垢,晚以道自盥。无成空得懒,坐此百事缓。”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 张魁 ﹞钱财到手輒尽,坐此不名一钱,时人共非笑之。” 严复 《救亡决论》:“胜代之所以亡,与今之所以弱者,不皆坐此也耶!”

尘俗

(1) 流俗

一扫文坛尘俗

(2) 尘世

形居尘俗而栖心天外

颜色

(1) 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

(2) 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

颜色不少变。——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指颜料或染料

(4) 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

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良晤

犹欢聚。 元 戴良 《至古城饮冯氏家》诗:“鄙人获良晤,是节牵薄宦。”

迟疑

犹豫不决

她迟疑了一会儿,然后说道:“是的。”

中心

(1)

(2) 跟四周距离相等的位置;中央

花园的中心有一个池塘

(3) 在某一方面占重要地位的城市或地区;某一方面的主要机构

商业中心

(4) 事物的主要部分

中心工作

(5) 内心

我有嘉宾,中心喜之

恍若

(1).茫然。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岑顺》:“使者復命, 顺 忽然而寤,恍若自失。” 金 段成己 《醒心亭》诗:“翛然自得天游趣,恍若那知地境灵。”

(2).好像,仿佛。 唐 韩愈 《答李秀才书》:“ 元宾 之面容,恍若相接。” 宋 叶适 《医工叹重赠柳山人》诗:“一身尽异形质变,恍若土木徒人言。”《老残游记》第二回:“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 刘白羽 《火光照红海洋》:“狂啸的海风与澎湃的海涛从几面袭来,使你恍若置身于海上悬崖。”

失所

(1) 失去安身之处

流离失所

(2) 失当

新诗

(1).新的诗作。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良朋貽新诗,示我以游娱。”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清 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海外偏留文字缘,新诗脱口每争传。”

(2).指“五四”以来的白话诗。 毛 * 《关于诗的一封信》:“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写新诗,我填旧词,也是个诗人高唱的时代。”

鼎来

方来;正来。《汉书·匡衡传》:“诸儒为之语曰:‘无説《诗》, 匡 鼎来; 匡 説《诗》,解人颐。’”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鼎犹言当也,若言 匡 且来也。’ 应劭 曰:‘鼎,方也。’” 宋 王安石 《与张护戎启》:“鼎来敝邑,甫次近郊,传闻使旌,适在州部,将亲盛德,尤激欢悰。”《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 允文 ( 虞允文 )再具捷奏,且言:‘敌军鼎来,臣不当便引去。’”

车马

(1).车和马。古代陆上的主要交通工具。《诗·小雅·十月之交》:“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夫车马小义,而歷代莫悟。” 明 孙柚 《琴心记·王孙作醵》:“早求车马,同行共赴。”

(2).谓驰骋游乐。《汉书·郊祀志下》:“愿明主时忘车马之好,斥远方之士虚语,游心帝王之术,太平庶几可兴也。”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耆年闕市井之游,稚齿丰车马之好。”

留驻

军队、机关等留在某地执行任务

拨置

(1).废置;搁置。 晋 陶潜 《还旧居》诗:“拨置且莫念,一觴聊可挥。”拨,一本作“ 废 ”。 元 汪元亨 《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曲之三:“山翁醉如泥,村酒甜如蜜,追思蓴与鱸,拨置名和利。” 明 刘基 《旅兴》诗之四五:“但愿长若斯,拨置身外事。”

(2).挑拨。《水浒传》第四四回:“你这廝在 蔡九知府 后堂,且会説黄道黑,拨置害人,无中生有。” 明 姚茂良 《精忠记·蜡书》:“都道他是报国忠臣,岂当我谗言拨置。”

少间

(1) 过一会儿;隔不多时

少间便知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聊斋志异·促织》

(2) 指病稍好

病少间

(3) 一点空隙

户外之屦,至无少间

别来

(1).离别以来。 南朝 宋 谢惠连 《代古诗》:“别来经年岁,欢心不同凌。” 唐 窦群 《赠刘大兄院长》诗:“路自 长沙 忽相见,共惊双鬢别来殊。”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我们别来将近两个月了。”

(2).另外。《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眼见得这座祖宅,还值万数银子,怎么又要捨作道院;别来募化黄金,兴铸仙像。”

胸腹

(1).胸部与腹部。亦以指心腹。《荀子·议兵》:“臣之於君也,下之於上也,若子之事父,弟之事兄,若手臂之扞头目而覆胸腹也。”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论》“为法之弊,一至于此乎”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载 三国 魏 曹冏 上书:“譬犹芟刈股肱,独任胸腹。”

(2).比喻要害之处或中间部分。《战国策·秦策四》:“ 韩 ,天下之咽喉; 魏 ,天下之胸腹。” 明 胡应麟 《诗薮内编·古体下》:“盖歌行……不难於胸腹,而难於首尾。”

(3).犹胸襟。 宋 王令 《送朱明之昌叔赴尉山阳》诗:“身躯虽小胸腹宽,沛如絶海横秋涨。” 明 李贽 《卓吾论略》:“吾大人何如人哉?身长七尺,目不苟视,虽至贫,輒时时脱吾 董母太宜人 簪珥以急朋友之婚,吾 董母 不禁也。此岂可以世俗胸腹窥测而预贺之哉!”

彼此

对称词。指你我、双方,那个和这个

彼此错杂。——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军中之将,各有彼此。——《资治通鉴》

中庭

(1).古代庙堂前阶下正中部分。为朝会或授爵行礼时臣下站立之处。《管子·中匡》:“ 管仲 反入,倍屏而立,公不与言;少进中庭,公不与言。”《礼记·檀弓上》:“ 孔子 哭 子路 於中庭。” 陈澔 集说:“哭於中庭,於中庭南面而哭也。不於阼阶下者,别於兄弟之丧也。”阼阶、堂前东阶。

(2).厅堂正中;厅堂之中。《汉书·朱买臣传》:“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謁。” 唐 李商隐 《齐宫词》:“ 永寿 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復印中庭。”《宣和遗事》前集:“红袖调筝於屋侧,青衣演舞於中庭。”

(3).庭院;庭院之中。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醴泉涌於清室,通川过於中庭。” 南朝 宋 鲍照 《梅花落》诗:“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 宋 李清照 《添字采桑子》词:“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餘情。” 郭沫若 《牧羊哀话》:“小小一个中庭,薄有一些花木。”

(4).指现代高级旅馆中庭院式的大厅。《科学画报》1983年第6期:“所谓中庭,往往是一个多层的、带有玻璃天棚的大厅…… 北京 的 香山饭店 ,在世界著名建筑师 贝聿铭 先生精心设计下,建造了一个具有 中国 园林特色的中庭-- 溢香厅 (又名 四季庭院 )。”

(5).中草药“百合”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百合》。

柏子香

香名。 宋 贺铸 《宿芥塘佛祠》诗:“开门未扫梅花雨,待晚先烧柏子香。” 元 黄溍 《夏日漫书》诗:“枕上初残柏子香,鸟声帘外已斜阳。”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