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蜀来者因感旧游作短歌

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有自蜀来者因感旧游作短歌原文

锦城如海行不极,马迹重重车毂击。
家住城西三十年,闻说城东未曾识。
看花走马宿中路,经月酒徒无觅处;露香风暖海棠开,碧鸡坊中倘相遇。
放翁憔悴鬓成丝,空有西游千首诗。
今朝雨霁上危榭,意气颇如年少时。
持杯欲作消愁计,酒未著人愁已醉;不成题句写幽情,一幅蛟绡空寄泪。

诗词问答

问:有自蜀来者因感旧游作短歌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有自蜀来者因感旧游作短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锦城

见“ 锦官城 ”。

海行

(1).海上航行。《三国志·吴志·薛综传》:“海行无常,风波难免。” 唐 孟浩然 《宿天台桐柏观》诗:“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元史·外夷传三·爪哇》:“ 爪哇 在海外……海行者先至 占城 ,而后至其国。”

(2).谓通行天下。 宋 赵昇 《朝野类要·法令》:“敕令格式,谓之海行,盖天下可行之义也。” 宋 司马光 《申明役法札子》:“其不当职之人,为高奇之论,不切事情者,不得施行。亦不可将一路一州一县利害,作海行条贯。”

(3).引申为流行。 宋 道山先生 《道山清话》:“其( 章子厚 )门人 林特 者,亦乡人也,以诗为寿。 子厚 晚于坐上取诗以示客,且指其颂德处云:‘只是海行言语,道人须道著乃为工。’”

不极

(1).不寻根究底。《礼记·儒行》:“过言不再,流言不极。” 郑玄 注:“不极,不问所从出也。”

(2).不到极点;不到顶点。《汉书·天文志》:“冬至日南极,晷长南;不极则温为害。夏至日北极,晷短北;不极则寒为害。” 明 刘基 《郁离子·天地之盗》:“是故天地之盗息,而人之盗起。不极,不止也。”

(3).不合中正的准则。《汉书·董仲舒传》:“迺其不正不直不忠不极,枉于执事,书之不泄。” 颜师古 注:“极,中也。公卿执事有不忠直而阿枉者,皆令言之。”

(4).不急。《淮南子·精神训》:“随其天资而安之,不极。” 高诱 注:“资,时也,一曰性也;极,急也。喻道人不急求生也。”

(5).无穷;无限。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序》:“蓝朱成彩,杂错之变无穷;宫角为音,靡曼之态不极。”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三:“ 周穆 八荒意, 难皇 万乘尊。淫乐心不极,雄豪安足论。” 宋 孙光宪 《河渎神》词:“独倚朱栏情不极,魂断终朝相忆。” 明 杨慎 《崤关行》:“曾陵高不极,脩坂回欝盘。”

重重

(1) 很多层

重重围住

(2) 许多

矛盾重重

(3) 充满

烦恼重重

毂击

(1). 战国 齐 人令车交驰,以毂相击为乐的一种活动。《晏子春秋·杂下二》:“ 齐 人甚好轂击,相犯以为乐。禁之不止。 晏子 患之,迺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曰:‘轂击者不祥,臣其祭祀不顺,居处不敬乎!’下车弃而去之。然后国人乃不为。” 明 陈继儒 《枕谭·毂击》:“ 苏秦 称 临淄 ﹝涂﹞中,车轂击以为盛。其义何居?按《乐府》云, 齐 人本好轂击相犯以为乐也。”

(2).车子来往,其毂相击。形容交往频繁。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贵人之家,云行於涂,轂击於道。”《汉书·匈奴传下》:“虽智者劳心於内,辩者轂击於外,犹不若未然之时也。” 颜师古 注:“言使车交驰,其轂相击也。” 南朝 梁 何逊 《拟轻薄篇》:“轂击晨已喧,肩排暝不息。” 宋 苏轼 《和陶诗·和咏二疏》:“世途方轂击,谁肯行此路。”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说城

劝说举城投降。 宋 文天祥 《集杜诗·行淮东》诗序:“ 李庭芝 闻余至 真州 ,以为来説城,遣使数十辈来涖杀予。” 宋 文天祥 《集杜诗·自淮归浙东》诗序:“初七日至郡,地分官盘詰甚至,称制置司有报: 文丞相 来説城。”

未曾

不曾

臣未曾闻也。——《战国策·魏策》

这样的丰收年,我活了八十岁也未曾见过

看花

唐 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 长安 城中看花的风俗。 唐 刘禹锡 《元和十一年自郎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宋 钱易 《南部新书》甲:“ 施肩吾 与 赵嘏 同年不睦, 嘏 旧失一目,以假珠代其精。故 施 嘲之曰:‘二十九人同及第,五十七隻眼看花。’”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愿借酒杯,预贺看花之喜。”

走马

(1) 骑着马跑

平原走马

(2) 善跑的马

团长有一匹棕色马,是匹好走马

中路

(1).半路。《楚辞·九辩》:“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压按而学诵。”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十:“黄鵠游四海,中路将安归。” 明 高启 《张节妇词》:“谁言妾有夫,中路弃妾身先殂。”

(2).路的当中。 汉 司马相如 《上书谏猎》:“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

(3).当中的一路。常指军队部署。《晋书·慕容暐载记》:“ 护 穷寇假合,王师既临,则上下丧气,曾不敢闚兵中路,展其螗蜋之心。” 宋 张唐英 《蜀梼杌》卷上:“是时 关东 危急, 蜀 中未寧, 庄宗 令宦者 向延嗣 往中路诛之。”《清史稿·饶馀敏郡王阿巴泰传》:“闻敌伏兵於右,诸贝勒相约入隘必趋右,若出中路,与避敌同。”

(4).质量中等;普通。如:中路货。

经月

指太阴历月亮经历一次朔望的标准时间;整月。《周髀算经》卷下:“术曰:置经月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后汉书·献帝纪》:“是岁, 长沙 有人死经月復活。”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 徐登 ﹞惟喜饮醇酎,经月不一粒食,殊不知书。”《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苏老泉 见 安石 衣服垢敝,经月不洗面,以为不近人情,作《辨奸论》以刺之。”

酒徒

嗜酒的人。《韩非子·诡使》:“今死士之孤飢饿乞於道,而优笑酒徒之属乘车衣丝。” 唐 韦应物 《酒肆行》:“ 长安 酒徒空扰扰,路傍过去那得知。” 清 龚諴 《二月望日西涧佥宪招饮》诗:“酒徒嗜酒慙户小,饮未三升迷白皂。” 艾青 《芦笛·透明的夜》:“酒徒们,走向村边,进入了一道灯光敞开的门。”

露香

在露天焚香。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上·霍山显灵》:“一舟之人,皆分已死。主者露香望空而拜乞命。”《宋史·赵抃传》:“日所为事,入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 林纾 《张贞孝传》:“ 贞孝 露香告天,请减算以益母寿。”

海棠

(1)

(2) 即海棠树,落叶乔木,卵形叶,开淡红或白花,结红、黄色球形果,酸甜可食

(3) 该植物所结果实

碧鸡坊

亦作“ 碧鷄坊 ”。街巷名。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 唐 诗妓 薛涛 曾住此。其地所种海棠特富艳。 唐 杜甫 《西郊》诗:“时出 碧鸡坊 ,西郊向 草堂 。” 仇兆鳌 注引《梁益记》:“ 成都 之坊,百有二十,第四曰 碧鸡坊 。” 宋 陆游 《病中久止酒有怀成都海棠之盛》诗:“ 碧鸡坊 里海棠时,弥月兼旬醉不知。”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巴 蜀 ﹞海棠富艳, 江 浙 则无之。 成都 燕王宫 、 碧鷄坊 尤名奇特。” 吴梅 《读朱素臣<秦楼月乐府>》诗:“记取 玉簫 来世约, 虎山 山下 碧鸡坊 。”

相遇

遇见,遇到

这些候选人在许多讲坛上相遇进行辩论

憔悴

(1) 黄瘦;瘦损

憔悴孤虚。——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形容憔悴

憔悴了许多

(2) 枯萎;凋零

花有点憔悴

(3) 困顿

漂沦憔悴。——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生民憔悴

(4) 烦恼

何苦将钱去买憔悴,白折了五百两银子,又送了五条性命。——《二刻拍案惊奇》

空有

(1).佛教语。空,指法性;有,指幻相。谓相反相成的真俗两谛。《佛地经论》卷四:“菩萨藏,千载已前,清净一味,无有乖諍;千载已后,乃兴空有二种异论。”《后汉书·西域传论》:“详其清心释累之训,空有兼遣之宗,道书之流也。” 李贤 注:“不执著为空,执著为有;兼遣谓不空不有,虚实两忘也。” 南朝 梁简文帝 《 * 颂》:“二諦现空有之津,二智包权实之底。” 宋 王安石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词:“普愿众生同我愿,能於空有善思惟。”

(2).徒有;只有。 后蜀 欧阳炯 《江城子》词:“空有 姑苏臺 上月,如 西子 镜,照江城。”

游千

即秋千。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七回:“ 张金龙 瞧见院里有一棵槐树,就和 李六子 高高的爬到树上,把绳子一头拴住树干,一头拴住 李六子 的腰, 李六子 就吊在空中了; 张金龙 把他推着打游千,游了两下, 李六子 就扒住高房,翻上去。”

朝雨

晨雨。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 渭城 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春。” 唐 归仁 《题贾岛吟诗台》诗:“天悲朝雨色,岳哭夜猿声。” 明 李贽 《初潭集·君臣一·贤臣》:“ 列精子高 听行乎 齐湣王 ,善衣练布衣,白縞冠,顙推之履,特会朝雨,袪步堂下。”

危榭

耸立于高台上的屋宇。 宋 晏殊 《中园赋》:“载扫危榭,爰张宴豆。” 宋 韩维 《登湖光亭》诗:“匝岸平波清照雁,压城危榭鬭回鸦。”

意气

(1) 志向与气概

意气风发

意气扬扬。——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精神;神色

意气自若。——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意气之盛。——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3) 志趣

意气投合

(4) 偏激、任性的情绪

意气用事

少时

年幼时;少年时期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史记·陈涉世家》

消愁

消除忧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弹綦亦近世雅戏,消愁释憒时可为之。” 唐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红楼梦》第一回:“只愿世人当那醉餘睡醒之时,或避事消愁之际,把此一玩,不但洗旧翻新,却也省了些寿命筋力。”京剧《贵妃醉酒》:“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

不成

——作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反问或揣度的语气,常与“难道”、“莫非”等词相呼应

老五不在这儿,莫非又下厂去了不成

题句

(1).谓就一事一物或一文一图写上一句(或几句)话以表示自己想法。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访僧 红叶寺 ,题句 白云房 。”

(2).指题写的字句。 宋 委心子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谶兆门下·遐周阿环》引《青琐》:“ 李遐周 有道术, 天宝 中作题句以兆 禄山 之乱,曰:‘ 燕 市人皆去, 函关 马不归;若逢山下鬼,环上记罗衣。’”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死魂灵百图>小引》:“移译序文和每图的题句的,也是 孟十还 君的劳作;题句大概依照译本,但有数处不同,现在也不改从一律;最末一图的题句,不见于第一部中。” 鲁迅 《书信集·致孟十还》:“倘有,乞借给我一用,照出后即奉还,如能将图下的题句译示,尤感。”

幽情

深远或高雅的情思

发思古之幽情

一幅

(1).表数量。用于布帛、纸张、图画等。《后汉书·符融传》“幅巾奋褒” 唐 李贤 注:“幅巾者,以一幅之也。”《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贵者綾锦裙襦,上施锦一幅。” 宋 王安石 《陶缜菜示德逢》诗:“ 陶 生画此共言好,一幅往往黄金百。”《朱子语类》卷一○六:“只以一幅纸,截作三片。” 顾笑言 《你在想什么》十二:“在最近一期的黑板报中,针对矿山机关一些同志说得多,做得少的问题,刊出了一幅漫画。”

(2).表数量。用于景物。犹一片。 宋 陆游 《乍晴风日已和泛舟至扶桑埭》诗:“接罗一幅烟雾薄,舴艋八尺鳧鷖轻。” 元 揭傒斯 《楚山秋晚》诗:“一幅秋光舒復卷,谁教尘土涴人衣。”

蛟绡

传说鲛人所织的丝织品。泛指绢帛。蛟,通“ 鮫 ”。亦喻轻烟细雨。 唐 罗隐 《江南行》:“江烟溼雨蛟綃软,漠漠小山眉黛浅。” 宋 陆游 《临别成都帐饮万里桥赠谭德称》诗:“美人再拜乞利市,醉墨飞落生蛟綃。”参见“ 蛟綃纱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