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权载之离合诗

作者:潘孟阳 朝代:唐代

和权载之离合诗原文

咏歌有离合,永夜观酬答。
笥中操彩笺,竹简何足编。
意深俱妙绝,心契交情结。
计彼官接联,言初并清切。
翔集本相随,羽仪良在斯。
烟云竞文藻,因喜玩新诗。

诗词问答

问:和权载之离合诗的作者是谁?答:潘孟阳
问:和权载之离合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和权载之离合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潘孟阳的名句有哪些?答:潘孟阳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330-14

参考注释

咏歌

亦作“ 咏謌 ”。吟咏歌颂。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其周游天下,凡有行,必请于搢绅先生,以求咏謌其所志。”謌,一本作“ 歌 ”。 唐 柳宗元 《唐故兵部郎中杨君墓碣》:“﹝君﹞以疾居家三年,復登于朝,遐邇咏歌,仍遇痼疾。”

(1).吟咏歌唱。《国语·周语下》:“五曰夷则,所咏歌九则,平民无贰也。”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夫读古史者,明其章句,皆可咏歌。” 明 陈懋仁 《泉南杂志》卷上:“如 渊明 于下潠田舍穫,释鑱咏歌,翛然自适。”

(2).诗歌。《文选·任昉<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不忍一辰意,千龄万恨生。已矣本生事,咏歌盈篋笥。” 刘良 注:“咏歌谓平生所述文章也。” 宋 陈善 《扪虱新话·逸诗六篇笙歌》:“ 明帝 去 孔子 删诗之世未远,必见其辞,故得以播之咏歌。” 清 戴名世 《<李县圃唱和诗>序》:“ 子美 当 唐 室板荡,忧时感事,无可如何,而托之於咏歌。”

离合

分开和结合;分离和聚会

离合器

悲欢离合

永夜

长夜;永夕

山中此夕莫嗟讶,师弟睽违永夜。——《镜花缘》

酬答

(1) 酬报;报答

(2) 以言语、文字酬和作答

中操

中曲。《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贯歷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 李善 注:“中操,操之中也。” 吕延济 注:“操,曲也……言次第歷其声至於中曲,叹息自激厉也。”详“ 中曲 ”。

彩笺

亦作“ 彩牋 ”。 1.小幅彩色纸张。常供题咏或书信之用。 后蜀 欧阳炯 《三字令》词:“彩牋书,红粉泪,两心知。”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红票儿》:“每届岁除,凡富贵之家以银易钱者,皆用彩笺书写,谓之红票儿。”

(2).借指诗笺或书信。 宋 张先 《蝶恋花》词:“欲寄彩牋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竹简

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

何足

犹言哪里值得。《史记·秦本纪》:“﹝ 百里傒 ﹞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六:“ 颖 心愴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贽 《复夏道甫》:“再勤学数年便当大捷矣,区区一秀才,何足以为轻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但因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将来还可以有新的复译本的,七八次何足为奇,何况 中国 其实也并没有译过七八次的作品。”

妙绝

(1) 美妙极了

(2) 精妙绝伦

心契

(1).心中领会;心中向往。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石门最高顶》诗:“心契九秋干,日翫三春荑。”《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原来吾丈精於丹道,学生见此最是心契。”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园林心契卅餘年,今日真来大隐居。”

(2).谓志同道合。 宋 张滋 《送赵季言知抚州》诗:“同寅心契每难忘,林野投閒话最长。”《宋史·刘清之传》:“ 吕伯恭 、 张栻 皆神交心契。”

(3).指知心朋友。 金 王若虚 《李仲和墓碣铭》:“ 若虚 有心契曰 李君 ,讳 仝 ,字 仲和 , 博州 高唐 人。” 明 无心子 《金雀记·平贼》:“见如今,全盛时,掛冠裳,解铁衣,山林远避寻心契。”

交情

互相交往而产生的情谊

老交情

接联

接连。 唐 杜甫 《奉赠严八阁老》诗:“客礼容疏放,官曹可接联。” 仇兆鳌 注引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高门接连。”

清切

(1).清贵而切近。指清贵而接近皇帝的官职。 汉 刘桢 《赠徐干》诗:“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拘限清切禁,中情无由宣。” 唐 白居易 《夏日独直寄萧侍御》诗:“宪臺文法地,翰林清切司。”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旧翰林学士,地势清切,均不兼他务。” 清 吴伟业 《送沉绎堂太史之官大梁》诗:“唯留诗句满 长安 ,清切长宜禁近官。”

(2).形容声音清亮急切。 唐 王昌龄 《宴南亭》诗:“城楼空杳靄,猿鸟备清切。” 宋 陈师道 《晚泊》诗:“清切临风笛,深明隔水灯。” 清 顾炎武 《又酬傅处士次韵》:“清切频吹 越石 笳,穷愁犹驾 阮生 车。”

(3).清晰准确;真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又诗人综韵,率多清切;《楚辞》辞 楚 ,故讹韵实繁。” 宋 严羽 《沧浪诗话·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以禪喻诗,莫此清切。”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颜渊篇二十》:“ 尹 氏之言,特发 程子 之意,而分贴经文,尤为清切。”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二:“八月十五中秋节,满月的银光之下,说着蟾蜍玉兔的故事,何其清切?”

清凉而急剧。指秋时之气。《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侯清切。” 王冰 注:“清,大凉也;切,急也,风声也。” 于天星 按:“秋时之气也。”

翔集

(1).众鸟飞翔而后群集于一处。语出《论语·乡党》:“色斯举矣,翔而后集。” 晋 葛洪 《抱朴子·良规》:“翔集而不择木者,必有离罻之禽矣。”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详察泛采。翔,通“ 详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若夫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洞晓情变,曲昭文体,然后能莩甲新意,雕画奇辞。”

相随

(1).亦作“ 相隋 ”。谓互相依存。《老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之相随。” 马王堆 汉 墓帛书《老子·道经》作“相隋”。

(2).伴随;跟随。《史记·苏秦列传》:“是何庆弔相随之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夫説贵抚会,弛张相随。” 马烽 《饲养员赵大叔》:“说完,匆匆忙忙相随那女人走了。”

羽仪

(1).《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孔颖达 疏:“处高而能不以位自累,则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也。”后因以“羽仪”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被人尊重或堪为楷模。《汉书·叙传上》:“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成帝 时, 班况 女为倢伃,父子并在京师为朝臣也。”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公以宗室羽仪,允膺嘉选。” 唐 韩愈 《燕喜亭记》:“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於天朝也不远矣。”

(2).犹翼翅。 晋 左思 《吴都赋》:“湛淡羽仪,随波参差。理翮整翰,容与自玩。”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嵇康<言志>》:“灵凤振羽仪,戢景西海滨。” 唐 聂夷中 《胡无人行》:“更愿生羽仪,飞身入青冥。”

(3).引申为辅翼。 唐 张九龄 《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赠太师张公墓志铭》:“翰飞戾天,羽仪清朝。” 宋 陈亮 《祭郭德扬文》:“晚值兄疾,赖君羽仪。”

(4).仪仗中以羽毛装饰的旌旗之类。《南齐书·东昏侯纪》:“帝乌帽袴褶,备羽仪,登 南掖门 临望。”《周书·皇后传·武帝阿史那皇后》:“ 纯 等设行殿,列羽仪,奉之以归。”《旧唐书·魏徵传》:“ 徵 平生俭素,今以一品礼葬,羽仪甚盛,非亡者心志。”

(5).指帝王卫队。 唐 樊绰 《蛮书·南蛮条教》:“羽仪亦无员数,皆清平官等子弟充,诸蛮不与焉。常在 云南王 左右。羽仪长帐前管係之。”《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以清平子弟为羽仪,王左右有羽仪长八人,清平官见王不得佩剑,唯羽仪长佩之为亲信。”

在斯

在这里。《论语·卫灵公》:“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后汉书·文苑传上·崔琦》:“履道者固,杖埶者危。微臣司戚,敢告在斯。”

烟云

烟气和云

烟云缭绕

文藻

(1).水草。 明 夏完淳 《谢康乐游山》诗:“石蘚碧幛开,文藻曲波冷。” 王闿运 《会试萍始生赋》:“隐文藻与冰菭兮,若擥秀之可餐。”

(2).词彩;文彩。《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文帝 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唐 刘知几 《史通·覈才》:“但自世重文藻,词宗丽淫,於是 沮涌 失路, 灵均 当轴。”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哭友》:“想着你綰银黄飘飘气燁,想着你抒文藻翩翩锦纈。” 刘师培 《文说》:“自此以降,文藻空存,非復 屈 宋 之旨矣。”

(3).指文章;文字。《北齐书·儒林传·马元熙》:“少传父业,兼事文藻。” 唐 陆法言 《<切韵>序》:“今返初服,私训诸弟子,凡有文藻,即须明声韵。”

新诗

(1).新的诗作。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良朋貽新诗,示我以游娱。”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清 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海外偏留文字缘,新诗脱口每争传。”

(2).指“五四”以来的白话诗。 毛 * 《关于诗的一封信》:“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写新诗,我填旧词,也是个诗人高唱的时代。”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