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欢

作者:佚名 朝代:宋代

万年欢原文

天气严凝,乍寒梅数枝,岭上开拆。
傅粉凝脂,疑是素娥妆饰。
先报阳和信息。
更雪月、交光一色。
因追念,往日欢游,共君携手同摘。
别来又经岁隔。
奈高楼梦断,无计寻觅。
冷艳寒容,啼雨恨烟愁湿。
似向人前泪滴。
怎不使、伊家思忆。
惟只恐,寂寞空枝,又随昨夜羌笛。

诗词问答

问:万年欢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万年欢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万年欢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佚名万年欢书法欣赏

佚名万年欢书法作品欣赏
万年欢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天气

在较短时间内特定地区的大气状况;气象情况

严凝

(1).犹严寒。《礼记·乡饮酒义》:“天地严凝之气,始於西南,而盛於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此天地之义气也。” 唐 顾况 《补亡诗·十月之郊》:“冬日严凝,言纳其阳,和风载昇。” 宋 陆游 《大雪》诗:“大雪 江 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明 沉鲸 《双珠记·人珠还合》:“气序严凝,遥忆征人倥傯。”

(2).形容脸色严厉。《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朕每读书,见古帝王多自尊大,深拱严凝,谁敢犯颜言事。”

(3).谓冷酷。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二折:“怕不道是外面儿温和,则你那彻底儿严凝。”

(4).严肃凝重。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宋 沉 之诗,以严凝之骨,饰流丽之词,颂扬休明,渊乎盛世之音。”

寒梅

梅花。因其凌寒开放,故称。 唐 张谓 《早梅》诗:“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谿桥。” 宋 柳永 《瑞鹧鸪》词:“天将奇艳与寒梅。乍惊繁杏腊前开。” 明 何景明 《二月见梅》诗:“二月寒梅开满枝,素心寧与艷阳期!” 柯灵 《香雪梅·序一》:“初来时霜菊正丹,现在早开的寒梅已经着花。”

上开

元 代杂剧,脚色登场,开始表演,略称“上开”。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一折:“[末抱监背剑冒雪上开]‘自家 韩信 的便是。’” 元 杨梓 《霍光鬼諫》第一折:“[正末重扮 霍光 带剑上开]‘老夫 霍光 ,官拜大司马。’”

傅粉

(1).搽粉。《汉书·广川王刘越传》:“前画工画 望卿 舍, 望卿 袒裼傅粉其傍。” 南朝 梁简文帝 《独处愁》诗:“弹棋镜奩上,傅粉高楼中。” 明 孙梅锡 《琴心记·勉拨房赀》:“你看我男子烧汤女傅粉,嗏, 临邛 市上不折本。”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从来傅粉之面,止耐远观,难於近视。” 巴金 《家》三十:“却换了一个画眉傅粉的小生。”

(2).搽粉的人。借指妾婢。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你傅粉盈房,岂无殊色?我洗妆入道,不变初心。”

凝脂

凝冻了的油脂,比喻光洁白润的皮肤

温泉水滑洗凝脂。——唐· 白居易《长恨歌》

素娥

(1). 嫦娥 的别称。亦用作月的代称。《文选·谢庄<月赋>》:“引玄兔於帝臺,集 素娥 於后庭。” 李周翰 注:“ 常娥 窃药奔月,因以为名。月色白,故云 素娥 。” 唐 李商隐 《霜月》诗:“ 青女 素娥 俱耐冷,月中霜里鬭嬋娟。” 明 徐渭 《月下梨花》诗之一:“莫遣风吹廻作态, 素娥 应妬舞《霓裳》。” 郁达夫 《旧历八月十六夜观月》诗:“窗外 素娥 窗内客,分明各自梦 巫阳 。”

(2).白衣美女。指月宫仙女。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见有素娥十餘人,皆皓衣,乘白鸞,往来舞笑于 广陵 大桂树之下。”

妆饰

(1) 装扮修饰

着意妆饰

(2) 装扮修饰后的模样

妆饰典雅大方

阳和

(1).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宋 李昴英 《瑞鹤仙》词:“想阳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娇桃冶。” 明 刘基 《梅花》诗之三:“不是孤芳贞不挠,阳和争得上枯枝。”

(2).借指春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鳩,至於识者,犹憎其眼。”《旧唐书·于志宁传》:“今时属阳和,万物生育,而特行刑罚,此谓伤春。” 元 萨都剌 《雪中妃子》诗:“疑是阳和三月暮,杨花飞处牡丹开。”

(3).温暖;和暖。 唐 陈子昂 《谏刑书》:“狱吏急法,则惨而阴雨;陛下赦罪,则舒而阳和。”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阳和的春日晒着的这日中,我还不能自觉,依旧穿了这件夜游的敝袍,在大街上阔步。”

(4).喻指和悦的脸色。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内峻外和,相对者如登 泰 华 ,坐春风,非不阳和熙熙,贮在颜间,而业已置人於青云上。”

(5).阳气。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接煞气则彫瘁於凝霜,值阳和则鬱蔼而条秀。” 唐 方干 《除夜》诗:“煦育诚非远,阳和又欲昇。” 清 姚莹 《噶玛兰台异记》:“泽源与山脉僨兴,阴晦与阳和交战,二气相薄,梗塞乍通。”

(6).祥和的气氛。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四:“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唐 杨巨源 《上裴中丞》诗:“政引风霜成物色,语回天地到阳和。”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诗:“光浮太乙照千门,徧召阳和布密恩。”

(7).借指佳音。 明 孙柚 《琴心记·廷尉伸冤》:“ 长卿 本意九死为期,不意阳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还令 文园 。”

信息

(1) 有目的地标记在通讯系统或计算机的输入上面的信号…(如电话号码的一个数字)

(2) 音信消息

听说智化求见,必是丈夫有了信息,连忙请进。——《三侠五义》

雪月

(1).雪和月。 唐 李商隐 《无题》诗:“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臺十二层。” 宋 朱熹 《水调歌头·联句问讯罗汉同张敬夫》词:“雪月两相映,水石互悲鸣。” 元 刘因 《梅杖》诗:“雪月冷怀随步履,溪山高兴入支颐。”

(2).明月。 唐 贾岛 《酬胡遇》诗:“游远风涛急,吟清雪月孤。” 前蜀 贯休 《苦吟》:“河薄星疏雪月孤,松枝清气入肌肤。”

一色

(1).单色;一种颜色。《汉书·梅福传》:“一色成体谓之醇,白黑杂合谓之駮。”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宋 欧阳修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诗:“明月浄松林,千峰同一色。” 峻青 《烟墩》:“你站立墩上,凭堞远眺,俯瞰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沧海,遥瞻那峰峦千里岚气迷蒙的群山。”

(2).一种;一类。《唐六典·户部尚书·金部郎中》:“ 开元 二十年敕,以为﹝俸食﹞名目虽多,料数先定,既烦案牘,因此生姦,自今以后,合为一色,都以月俸为名。”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望请命妇会於别殿;九部乐从东门入;散乐一色,伏望停省。”

(3).谓全部一样。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梔子》“粱米第一,粟米第二”原注:“必用一色纯米,勿使有杂。” 金 元好问 《雪岩》诗:“贞松劲柏四时春,霽月光风一色新。” 郁达夫 《迟桂花》:“这沉静清彻的声气,也和 翁则生 的一色而没有两样。”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土改时,我分一幢地主的横屋,一色的青瓦。”

追念

追忆怀念

追念老一辈革命家的风范

往日

过去的日子;从前

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从未有过冤仇

欢游

欢聚嬉游。 唐 司空曙 《送曹同椅》诗:“惆悵空相送,欢游自此疏。” 宋 张先 《庆佳节》词:“花满南园月满楼,偏使我忆欢游。” 宋 柳永 《木兰花慢》词:“皇都,暗想欢游,成往事,动欷歔。”

携手

手拉手

携手并肩

别来

(1).离别以来。 南朝 宋 谢惠连 《代古诗》:“别来经年岁,欢心不同凌。” 唐 窦群 《赠刘大兄院长》诗:“路自 长沙 忽相见,共惊双鬢别来殊。”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我们别来将近两个月了。”

(2).另外。《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眼见得这座祖宅,还值万数银子,怎么又要捨作道院;别来募化黄金,兴铸仙像。”

高楼

高层的住宅大楼或办公大楼

梦断

犹梦醒。 唐 李白 《忆秦娥》词:“簫声咽, 秦 娥梦断 秦 楼月。” 元 尹公远 《尉迟杯·题卢古溪响碧琴所》词:“何事梦断湖山,尚 九里 松声,八月潮怒。” 清 钱谦益 《西湖杂感》诗之五:“残灯彷彿朱衣语,梦断潮声夜殷牀。”

寻觅

寻求,探索

不难寻觅到服饰与战争之间的联系

绕墙寻觅。——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冷艳

形容花耐寒而艳丽。也指耐寒而艳丽的花或人物冷傲而美艳

冷艳女郎

不使

不顺从。《墨子·非命下》:“若以为政乎天下,上以事天鬼,天鬼不使。”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三》:“《尔雅》:使,从也。天鬼不从,犹上文言上帝不顺耳。”《汉书·外戚传·赵皇后》:“少主幼弱则大臣不使。” 颜师古 注:“不使,不可使从命也。”《后汉书·庞参传》:“今苟贪不毛之地,营恤不使之民,暴军 伊吾 之野,以虑三族之外,果破 凉州 ,祸乱至今。”

伊家

你。 宋 黄庭坚 《点绛唇》词:“闻道伊家终日眉儿皱。” 元 吴弘道 《梅花引》套曲:“儘教人妒,谁敢声扬。参详。但得伊家好覷当。” 明 高明 《琵琶记·南浦嘱别》:“娘子,年老爹娘望伊家看承。”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快起来,立了讲话,敢将奴隶待伊家,将来未必居人下。”

思忆

想念。《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黄鹄曲一》:“腹中车轮转,君知思忆谁。” 唐 韩偓 《玉合》诗:“中有兰膏渍红豆,每回拈著长思忆。”《水浒传》第四二回:“忽然感动 公孙胜 一个念头,思忆老母在 蓟州 ,离家日久,未知如何。”

寂寞

(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空枝

花果谢落的枝条。 唐 王建 《山中惜花》诗:“游丝缠故蕊,宿夜守空枝。” 唐 郑谷 《摇落》诗:“夜来摇落悲,桑枣半空枝。”

昨夜

(1).昨天夜里。 南朝 宋 鲍照 《上浔阳还都道中》诗:“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 芦洲 。” 前蜀 毛文锡 《醉花间》词之一:“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 巴金 《探索集·长崎的梦》:“昨夜,我梦见我在 长崎 。”

(2).日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夫人与 郑恆 亲。虽然昨夜见许,未足取信。”

羌笛

羌族簧管乐器,双管并在一起,每管各有六个音孔,上端装有竹簧口哨,竖着吹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诗

胡琴琵琶与羌笛。——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