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喻炼师归茅山

作者:李建勋 朝代:唐代

送喻炼师归茅山原文

休粮知几载,脸色似桃红。
半醉离城去,单衣行雪中。
水声茅洞晓,云影石房空。
莫学秦时客,音书便不通。

诗词问答

问:送喻炼师归茅山的作者是谁?答:李建勋
问:送喻炼师归茅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送喻炼师归茅山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李建勋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建勋名句大全

李建勋送喻炼师归茅山书法欣赏

李建勋送喻炼师归茅山书法作品欣赏
送喻炼师归茅山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739-79

参考注释

休粮

亦作“ 休粮 ”。谓停食谷物。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朮饵,令人肥健,可以负重涉险,但不及黄精甘美易食,凶年可以与老小休粮,人不能别之,谓为米脯也。” 唐 贾岛 《山中道士》诗:“头髮梳千下,休粮带瘦容。” 清 吴伟业 《海市》诗之二:“仙家囷为休粮闭, 河伯 宫因娶妇开。”

见“ 休粮 ”。

知几

谓有预见,看出事物发生变化的隐微征兆。《易·繫辞下》:“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凟,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后汉书·袁绍传》:“监军之计,在於持牢,而非见时知几之变也。” 唐 吴筠 《览古》诗之十二:“达者贵量力,至人尚知几。” 清 方文 《赠钱驭少》诗之二:“ 伯子 知几早,逃名 震泽 西。”

脸色

(1) 面部皮肤的色调

脸色红润

(2) 脸部表情

桃红

像桃花一样的颜色;粉红色

离城

(1).犹言离宫别馆。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古城 者, 吴王 闔庐 所置美人离城也。去县七十里。”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巫欐城 者, 闔庐 所置诸侯远客离城也,去县十五里。”

(2).古地名。《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舒鳩 人卒叛 楚 ,令尹 子木 伐之,及 离城 , 吴 人救之。” 杨伯峻 注:“ 杜 《注》,‘ 离城 、 舒鳩城 ’,则当在今 舒城县 之西,为 楚 军至 舒鳩 所经之邑。 洪亮吉 《詁》谓即 钟离 ,不知 钟离 在今 安徽 凤阳县 东北二十里,远在 舒鳩城 东北, 楚 伐 舒鳩 ,断不至行军至此。”

单衣

只有一层衣料的衣服

洞晓

透彻地了解;精通

至于图画、博弈、音律,无不洞晓。——《宋史·丁谓传》

云影

(1).云的影像。 南朝 梁元帝 《夜宿柏斋》诗:“烛暗行人静,帘开云影入。” 宋 叶梦得 《满江红》词:“云影淡,天容窄。晓风漪十顷,暖浮晴色。”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这些时想晨鐘暮鼓,马足车尘,细看来恰便似云影空中尽。” 沙汀 《夏夜》:“水田明晃晃的,倒映着天光云影。”

(2).比喻妇女的美发。 宋 黄机 《眼儿媚》词:“鬔鬆两鬢飞云影,鈿合未梳妆。” 宋 陈著 《洞仙歌·次韵花蕊夫人》词:“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云影鬅鬙翠山远。”

石房

犹石屋。 唐 鲍溶 《送僧文江》诗:“ 吴王 剑池 上,禪子石房深。” 唐 孟贯 《寄山中高逸人》诗:“猿共摘山菓,僧邻住石房。”

时客

木槿的别称。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月季为痴客,木槿为时客。”

音书

音讯,书信。 唐 宋之问 《渡汉江》诗:“ 岭 外音书断,经冬復歷春。”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都做了一春鱼雁无消息,不甫能一纸音书盼得。” 明 高明 《琵琶记·丹陛陈情》:“况隔千山万水,生死存亡,虽有音书难寄。” 李大钊 《南天动乱适将去国忆天问军中》诗:“风尘 河 北音书断,戎马 江 南羽檄纷。”

不通

(1).阻塞;不通达。《左传·成公十三年》:“东道之不通,则是 康公 絶我好也。”《楚辞·九辩》:“閔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

(2).不相往来。《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近且婚媾不通,兄弟乖絶。”

(3).不共同使用。《礼记·内则》:“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

(4).不明白;不了解。《汉书·哀帝纪》:“皇天降非材之佑, 汉 国再获受命之符,朕之不德,曷敢不通!” 三国 魏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 冲 等不通大体,敢以陈闻。” 王愿坚 《普通劳动者》:“说着,他动了真气,象不屑于和这个不通情理的人说话似的,一翻身躺下去。”

(5).谓学识浅陋。 汉 王充 《论衡·别通》:“夫通人犹富人,不通者犹贫人也。俱以七尺为形,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不通者空腹无一牒之诵。”

(6).谓文理悖谬不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是为一论物体,一就人情,殊不通矣。”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鼎甲》:“邑宰见其文,以为不通,贴文於照墙,不取。”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