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颜鲁公真卿落玄真子舴艋舟歌

作者:皎然 朝代:唐代

原文

沧浪子后玄真子,冥冥钓隐江之汜。
刳木新成舴艋舟,诸侯落舟自兹始。
得道身不系,无机舟亦闲。
从水远逝兮任风还,朝五湖兮夕三山。
停纶乍入芙蓉浦,击汰时过明月湾。
太公取璜我不取,龙伯钓鳌我不钓。
竹竿袅袅鱼簁簁,此中自得还自笑。
汗漫一游何可期,后来谁遇冰雪姿。
上古初闻出尧世,今朝还见在尧时。

诗词问答

问:《奉和颜鲁公真卿落玄真子舴艋舟歌》的作者是谁?答:皎然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杂言
问:皎然的名句有哪些?答:皎然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821-12

参考注释

沧浪子

指隐逸者。 唐 王昌龄 《悲哉行》:“若非沧浪子,安得从所愿。” 唐 皎然 《访陆处士羽》诗:“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

玄真子

(1).传说中的古神仙。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五:“曷见 玄真子 ,观世玉壶中?窅然遗天地,乘化入无穷。”

(2). 唐 张志和 坐事贬 南浦 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 烟波钓徒 ,著《玄真子》,亦以自号。参阅《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后泛指归隐江湖之人。 宋 范成大 《次韵致远自毘陵见寄》:“故情若问 玄真子 ,依旧江头把钓竿。”

冥冥

(1) 不明亮

天色冥冥

杳以冥 冥。——《楚辞·屈原·涉江》

薄暮冥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指人不明事理

(3) 形容高远;深远

鸿飞冥冥

(4) 迷信的人指有鬼神暗中起作用的境界

刳木

剖凿木头(用以做舟)。《易·繫辞下》:“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 孔颖达 疏:“舟必用大木刳凿其中,故云刳木也。” 唐 皎然 《奉和颜鲁公真卿落玄真子舴艋舟歌》:“刳木新成舴艋舟,诸侯落舟自兹始。”

舴艋

小船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词

诸侯

古时帝王所辖各小国的王侯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宋· 苏洵《六国论》

得道

(1) 指符合正义

得道多助

(2) 指道教、佛教修行达到非凡的境界

不系

不属于。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此印及直殿监印、鐘鼓司、混堂、灵臺等印,皆本衙第一员僉书挨掌,不係贵近内臣掌。”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刻漏房,官十数员,不係灵臺,专管每日时刻。”

无机

原指化合物是跟非生物体有关或从非生物体而来,现通常指化合物不含碳原子

无机盐

远逝

远行;远去。《楚辞·离骚》:“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后汉书·苏竟传》:“昔 智果 见 智伯 穷兵必亡,故变名远逝。” 唐 裴铏 《传奇·聂隐娘》:“此人如俊鶻,一搏不中,即翩然远逝,耻其不中,才未逾一更,已千里矣。”

五湖

(1).古代 吴 越 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 吴县 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 扬州 ……其泽藪曰 具区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郑玄 注:“ 具区 、五湖在 吴 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 具区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 吴 ,战於 五湖 。” 韦昭 注:“ 五湖 ,今 太湖 。”《文选·郭璞〈江赋〉》:“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张勃 《吴录》:“ 五湖 者, 太湖 之别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韦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南江东注於 具区 ,谓之五湖口。五湖谓 长荡湖 、 太湖 、 射湖 、 贵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个湖。《史记·夏本纪》“ 震泽 致定” 唐 张守节 正义:“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贡湖 、 胥湖 ,皆 太湖 东岸五湾为五湖,盖古时应别,今并相连。”

(2). 江 南五大湖的总称。《史记·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 司马贞 索隐:“五湖者, 具区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总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阳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苏 长荡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阳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东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归雁》诗:“年年霜露隔,不过 五湖 秋。” 朱鹤龄 注:“雁至 衡阳 则回。此五湖当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称 华中 、 华东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阳湖 、 巢湖 、 洪泽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国 大夫 范蠡 ,辅佐 越王 勾践 ,灭亡 吴国 ,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於五湖。见《国语·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当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寻渔父於沧浪。”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清 李渔 《巧团圆·闻诏》:“从今后呵,纔知道隐 三湘 泛五湖,这仙缘没福难图。”

三山

(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三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宋 苏轼 《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 清 黄遵宪 《和沉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 徐巿 ,横纵六里听 张仪 。”

(2). 福州 的别称。 福州 城中西有 闽山 ,东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称 三山 。见 宋 曾巩 《道山亭记》。 元 萨都剌 《入闽过平望驿》诗:“ 广陵 城里别匆匆,一去 三山 隔万重。”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 元 郭珏 《送友人从军》诗:“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 明 费信 《星槎胜览·占城国》:“其酋长头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蹄悬四跼脑颗方,胯耸三山尾株直。”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书怀》:“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详“ 三山骨 ”。

(5).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 郭沫若 《颂党庆》诗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红旗鲜。” 萧华 《井冈山颂》诗:“推翻三山惊寰宇,社会主义日日新。”

芙蓉

(1) 芙蓉花。中国的锦葵植物( Hibiscus mutabilis ),花美丽,白色或粉红色,在夜间变深红色

(2) 荷花的别名。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木

击汰

拍击水波。亦指划船。《楚辞·九章·涉江》:“乘舲船余上 沅 兮,齐 吴 榜以击汰。” 唐 王维 《送邢桂州诗》:“赭圻将赤岸,击汰復扬舲。” 清 陈维崧 《桂枝香·石亭探桂和竹逸韵》词:“南郭先生,约我 画溪 击汰。”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公取

谓公然劫夺他人财物。《唐律·贼盗四·公取窃取皆为盗》:“诸盗公取窃取,皆为盗。” 长孙无忌 疏议:“公取,谓行盗之人,公然而取。”

不取

不赞成;不采取。《汉书·文帝纪》:“今不选举焉,而曰必子,人其以朕为忘贤有德者,而专於子,非所以忧天下也。朕甚不取。” 颜师古 注:“不取,犹言不用此为善也。” 明 何景明 《拟与藩司论救荒书》:“窃於执事有不取焉。” 茅盾 《子夜》五:“如果这大规模计划本身是建筑在空虚的又一大规模计划上,那也是他所不取的。”

龙伯

(1).指 龙伯国 的巨人。 唐 张说 《入海》诗之二:“ 龙伯 如人类,一钓两鼇连。”《三国演义》第四六回:“至若 龙伯 、 海若 、 江妃 、 水母 ,长鲸千丈,天蜈九首,鬼怪异类,咸集而有。”

(2).喻指渔者。 唐 李白 《大猎赋》:“龙伯钓其灵鼇, 任公 获其巨鱼。” 清 赵翼 《晚泊》诗:“远火晚廻龙伯驾,荒芦寒打雁奴更。”参见“ 龙伯国 ”。

钓鳌

《列子·汤问》:“﹝ 勃海 之东有五山,﹞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蹔峙焉。仙圣毒之,诉之於帝。帝恐流於西极,失羣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 龙伯之国 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 岱舆 、 员嶠 二山流於北极,沉於大海。”后因以“钓鼇”喻抱负远大或举止豪迈。 唐 李白 《悲清秋赋》:“临穷溟以有羡,思钓鼇于沧洲。” 南唐 陈陶 《渡浙江》诗:“静寇思投笔,伤时欲钓鼇。”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下:“ 宋景文 有诗曰:‘捫虱须逢英俊士,钓鰲岂在牛蹄湾。’以小物与大为对,而语壮气劲可嘉也。” 张素 《秋风曲》:“钓鰲者谁子,中流闻前叹。”

竹竿

(1).砍下来的削去枝叶的竹子。《诗·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 淇 。”《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 慈 ﹞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於盘中,须臾引一鱸鱼出。” 唐 孟浩然 《岘潭作》诗:“试垂竹竿钓,果得查头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那几个人却是对着我走来,一个提着半明不灭的灯笼,那两个每人摃着一根七八尺长的竹竿子。” 沉从文 《边城》一:“渡船头竖了一根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

(2).竹子的主干。 唐 元稹 《种竹》诗:“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 清 金人瑞 《对雪》诗:“压倒竹竿终劲直,怜斯鸟雀尽徬徨。”

(3).指竹子。 元 耶律楚材 《西域和王君玉诗》之六:“奔走红尘积有年,深思雪涧竹竿千。” 章炳麟 《董逃歌》:“ 秦 帝不蹈海,归蒔千竹竿。”

袅袅

(1) 形容烟气缭绕升腾

袅袅浮航金画龙。——温庭筠《台城晓朝曲》

青烟袅袅

(2) 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

垂杨袅袅

(3) 形容声音延长不绝,宛转悠扬

余音袅袅

(4) 体态柔美的样子

袅袅 *

簁簁

(1).鱼跃貌。 汉 卓文君 《白头吟》:“竹竿何嫋嫋,鱼尾何簁簁。” 唐 皎然 《奉和颜鲁公真卿落玄真子舴艋舟歌》:“竹竿嫋嫋鱼簁簁,此中自得还自笑。” 明 何景明 《津市打鱼歌》:“簁簁红尾三尺长,操刀具案不忍伤。”

(2).色白貌。 清 杜濬 《扬州雪》诗:“雪下白簁簁,入釜不可炊。”

自得

自觉得意、开心

意气扬扬,甚为自得

悠然自得。——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汗漫

(1).广大,漫无边际。《淮南子·俶真训》:“至德之世,甘暝于溷澖之域而徙倚于汗漫之宇。” 宋 文天祥 《酹江月·南康军和东坡》词:“空翠晴嵐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汉口后湖诗》:“后湖汗漫无际,贼舟楫未具,不得渡。”

(2).渺茫不可知。《淮南子·道应训》:“吾与汗漫期於九垓之外。” 高诱 注:“汗漫,不可知之也。”后附会为仙人的名字。 晋 张协 《七命》:“过 汗漫 之所不游,躡 章亥 之所未迹。” 唐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先期 汗漫 九垓上,愿接 卢遨 游太清。”

(3).漫无标准;不着边际。《新唐书·选举志上》:“因以谓按其声病,可以为有司之责,捨是则汗漫而无所守。”《金史·高汝砺传》:“内外百官所司不同,比应詔言事者不啻千数,俱不达各司利害,汗漫陈説,莫能详尽。” 明 胡道 《<归田诗话>序》:“﹝ 瞿佑 ﹞著《诗话》三卷,大略似野史,有抑扬可法之旨,非汗漫无稽之词。” 鲁迅 《热风·估<学衡>》:“所以‘弁言’就是序,异于‘杂志迩例’的宣言,并为一谈,太汗漫了。”

(4).形容漫游之远。 唐 陈陶 《谪仙吟赠赵道士》:“汗漫东游黄鹤雏, 縉云 仙子住清都。” 明 张煌言 《冬怀》诗之八:“万里孤槎真汗漫,十年长剑总蹣跚。” 清 戴名世 《种树说》:“顾种树又无其资,而客游汗漫不知所底。” 郁达夫 《迷羊》一:“在湖亭里蛰居了几天,我就开始作汗漫的闲行。”参见“ 汗漫游 ”。

后来

属于随后的时间或时期的;继…之后出现的

后来的情况好多了

后来的行动

冰雪

比喻清纯

上古

较早的古代,中国多指商周秦汉这个时期

今朝

(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见在

(1).尚存;现今存在。《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且 代王 又亲 高帝 子,於今见在,且最为长。”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 明皇 因于此地造寺,而名 荷泽 焉。寺今见在。”《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晦翁 喝道:‘分明是他家旧坟,你倚强夺了他的,石刻见在,有何可説?’”

(2).现时;现在。 唐 元稹 《悟禅》诗:“近见新章句,因知见在心。”《明史·朱赓传》:“礼部主事 郑振先 遂劾 賡 十二大罪,且言 賡 与 一贯 、 锡爵 为过去、见在、未来三身。” 清 龚自珍 《正<大品弥陀经>魏译》:“若十方,若过去世,若见在世,若未来世,无一色非我愿者,无一香非我愿者。”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