霪雨中偶书所见

作者:王禹偁 朝代:宋代

霪雨中偶书所见原文

丙申二月七,是夕月离毕。
春云忽霮{上雨下对},春两复蒙密。
绵绵殆三旬,不见天上日。
谪官在淮甸,幽抱常郁郁。
岂无琅邪山,泥泞不可出。
空庭唯蚯蚓,得势互蟠屈。
乘兹积阴气,小1~1穴恣出没。
山禽忽飞下,长嘴啄深窟。
倒曳方力争,强吞遽全失。
食土与巢林,上下非俦匹。
胡然罹此酷,不能保微质。
嗟嗟彼群小,倾夺事匪一。
仪凤去九夷,神龙入泉室。
如何役吾眼,瞻视此小物。
归来因浩叹,自悔成诗笔。

诗词问答

问:霪雨中偶书所见的作者是谁?答:王禹偁
问:霪雨中偶书所见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禹偁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禹偁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二月

中篇小说。柔石作。1929年发表。青年知识分子萧涧秋来到芙蓉镇小学任教,与校长之妹陶岚相爱。萧因同情、资助在北伐战争中牺牲的老同学的寡妻文嫂,而招致非议和诬蔑。为了彻底帮助文嫂,他决定牺牲与陶岚的爱情,娶文嫂为妻,不料招致更大的攻击。文嫂终于不堪舆论压力上吊自尽。萧涧秋受此打击,毅然离开芙蓉镇,陶岚决意随他而去。

夕月

(1).傍晚的月亮。 唐 李白 《怨歌行》:“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 宋 苏轼 《坤成节功德疏文》之七:“右伏以星火西流,方岁功之平秩,夕月既望,昭阴德之致隆。”

(2).指古代帝王祭月的仪式。《国语·周语上》:“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於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韦昭 注:“礼,天子搢大圭、执镇圭,繅藉五采五就,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拜日於东门之外,然则夕月在西门之外也。”《周礼·春官·典瑞》“以朝日” 汉 郑玄 注:“天子当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史记·孝武本纪》:“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昧爽,天子始郊拜 泰一 。朝朝日,夕夕月,则揖;而见 泰一 如 雍 礼。” 裴駰 集解:“ 应劭 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拜日东门之外,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瓚 曰:‘ 汉 仪郊 泰一 时,皇帝平旦出 竹宫 ,东向揖日,其夕西向揖月。便用郊日,不用春、秋也。’”《北史·周纪下·宣帝》:“八月丙寅,夕月於西郊。” 清 龚自珍 《五经大义终始论》:“朝日,嘉旦昼之道也;夕月,嘉莫夜之道也。”

离毕

月亮附于毕星。是天将降雨的征兆。毕,二十八宿之一。语出《诗·小雅·渐渐之石》:“月离於毕,俾滂沱矣。” 毛 传:“毕,噣也。月离阴星则雨。”《文选·张协<七命>》:“南箕之风,不能畅其化。离毕之云,无以丰其泽。” 李善 注引《春秋纬》:“月失其行,离於箕者风,离於毕者雨。”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瞻离毕而分阴阳之候,由冬螽而觉闰餘之错。” 闽 徐夤 《和尚书咏烟》:“不散几知离毕雨,欲飞须待落花风。”

春云

春天的云。喻女子的美发。 元 徐再思 《梧叶儿·春思》曲:“鸦鬢春云嚲,象梳秋月敧,鸞镜晓粧迟。”《花月痕》第七回:“春云低掠两鸦鬟,小字新鐫在玉山。”

上雨

及时雨。《公羊传·僖公三年》:“六月,雨。其言六月雨何?上雨而不甚也。”

蒙密

茂密;茂密的草木。 南朝 宋 范晔 《乐游应诏诗》:“遵渚攀蒙密,随山上嶇嶔。” 北周 庾信 《小园赋》:“拨蒙密兮见牕,行欹斜兮得路。”《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七年》:“草木蒙密,地气鬱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申氏》:“见垣下禾黍蒙密。”

绵绵

微细;连续不断的样子

秋雨绵绵

见天

每天;天天

他见天早上练习跑步

上日

(1).朔日,即农历初一。《书·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 文祖 。” 孔 传:“上日,朔日也。”《初学记》卷四引 隋 杜台卿 《玉烛宝典》:“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曰上日。” 清 金农 《元日过张少府小饮花下》诗:“仙尉逢 梅福 ,同为上日吟。”一说上日指阴历每月上旬之吉日。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上》:“上日、元日,皆非谓朔日也。上日谓上旬吉日……自 张衡 《西京赋》始以元日为朔日,而 汉 以前无之。”

(2).佳日,佳节。 唐 李乂 《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诗:“上日登楼赏,中天御輦飞。” 宋 苏轼 《内中御侍已下贺皇太后冬至词语》:“眷东风之协应,嘉上日之同欢。” 清 曹寅 《和竹磵姪上巳韵》:“上日宜称巳,春来三月三。”

谪官

(1).贬官另任新职。 唐 杜甫 《所思》诗:“苦忆 荆州 醉司马,謫官樽俎定常开。”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中:“后果謫官於 邠 。”

(2).被贬降的官吏。《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张遵言》:“大王者,仙府之謫官也。” 宋 欧阳修 《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况 介 等此者虽为謫官,幸蒙陛下宽恩,各得为郡,未至失所。”

淮甸

淮河 流域。 南朝 宋 鲍照 《浔阳还都道中》诗:“登艫眺 淮 甸,掩泣望 荆 流。” 唐 刘禹锡 《代谢贷钱物表》:“ 寿春 固纍以备盗, 淮 甸兴师以扞姦。” 明 谢榛 《送钦水部子辰之沛中》诗:“树色分 淮 甸, 河 流见 禹 功。”

幽抱

幽独的情怀。 南朝 齐 谢朓 《奉和竟陵王同沉右率过刘先生墓》:“善诱宗学原,鸣钟霽幽抱。” 唐 张九龄 《洪州西山祈雨是日辄应因赋诗言事》:“我来不外适,幽抱自中来。”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主司言事》:“某自守孤直,蒙大夫眷奬最深,輒欲披陈其事,略言首尾,冀当克副虚襟,鉴雪幽抱。”

郁郁

(1) 生长茂盛

郁郁葱葱

(2) 形容忧伤苦闷

郁郁不乐

琅邪

亦作“ 琅琊 ”。亦作“瑯琊”。 1.山名。在今 山东省 诸城县 东南海滨。《孟子·梁惠王下》:“吾欲观於 转附 朝儛 ,遵海而南,放於 琅邪 。”《史记·秦始皇本纪》:“南登 琅邪 ,大乐之,留三月。”

(2)山名。在今 安徽省 滁州市 西南。 西晋 伐 吴 , 琅邪王 司马伷 曾率兵驻此,因名。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环 滁 皆山也,其西南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邪 也。” 清 黄景仁 《晓过滁州》诗:“最高知 瑯琊 ,翠色披满襟。”

(3)指 秦始皇 时于 琅玡山 上所建之 琅邪台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东陼鉅海,南有 琅邪 。”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 琅邪 ,臺名也,在 渤海 间。”

(4)指 秦 琅琊 刻石。 金松岑 《文学观》:“碑之《泰山》、《之罘》、《琅琊》、《会稽》;词赋之《连珠》、《七发》是也。”

泥泞

(1)

(2) 烂泥淤积, 不好走

道路泥泞

遇泥泞。——《资治通鉴》

(3) 淤积的烂泥

陷入泥泞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空庭

幽寂的庭院。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虚馆絶諍讼,空庭来鸟雀。” 南朝 宋 鲍照 《秋夜》诗之二:“荒径驰野鼠,空庭聚山雀。” 唐 刘长卿 《客舍喜郑三见寄》诗:“穷巷无人鸟雀閒,空庭新雨莓苔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良夜迢迢甚伴?对空庭寂寞,花光清絶。”

蚯蚓

寡毛纲中陆生环节动物中的任何一种;尤指蚯蚓科中分布甚广的身子逐渐变细分节的、雌雄同体的各种蚯蚓

得势

获得权柄或指挥权利或特权

蟠屈

(1).盘旋屈曲;回环曲折。《太平广记》卷四五八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李黄》:“但见枯槐树中,有大蛇蟠屈之跡。”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功德寺》:“寺两侧皆古松,枝柯青翠,蟠屈覆地,盖塞外别种。”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朱佩茝》:“ 朱 试往观,物方蟠屈,闭目如睡。”

(2).抑郁纠结。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心志蟠屈不开,固亦极矣!”

积阴

(1).谓阴气聚集。《文子·上仁》:“积阴不生,积阳不化;阴阳交接,乃能成和。”《淮南子·天文训》:“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

(2).指酷寒之气。《汉书·晁错传》:“夫胡貉之地,积阴之处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食肉而饮酪,其人密理,鸟兽毳毛,其性能寒。” 唐 韩偓 《火蛾》诗:“阳光不照临,积阴生此类。” 清 金农 《题方氏池上壁》诗:“凭栏送远目,积阴生陂塘。”

(3).犹久阴。 宋 苏轼 《答仲屯田次韵》:“清风卷地收残暑,素月流天扫积阴。”《宋史·五行志一下》:“﹝ 隆兴 ﹞二年六月,积阴弥月。”

(4).谓积阴德。 杨朔 《雪花飘飘》:“ 百岁妈 急忙爬上去拦住说:‘老总,你抬抬手,给留下这点吃的吧!权当积阴积德,赏给我们娘儿俩一口饭。’”

出没

显现或隐没

大鲸悠然出没于浪涛中

船头在浪中缓缓出没

山禽

山中之鸟。《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分 襄阳郡 之 鄀叶县 属 义阳县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树松竹杂木善草於其上,捕山禽杂兽置其中。” 南朝 陈 张正见 《陪衡阳王游耆阁寺》诗:“秋窗被旅葛,夏户响山禽。” 唐 杜甫 《解闷》诗:“山禽引子哺红果,溪友得钱留白鱼。”

倒曳

亦作“ 倒拽 ”。倒拖;倒拉。《北史·赵仲卿传》:“微有不理者, 仲卿 輒召主掌挞其胸背,或解衣倒曳於荆棘中,时人谓之於菟。”《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碌乱了半夜, 周三 背了包裹,倒拽上门,迤邐出北关门。”《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众皂隶一齐动手,把……那尼姑横拖倒拽,捉将下来。”

力争

极力争辩;尽力争取

力争当班主席

食土

(1).种粮食的田地。《国语·吴语》:“食土不均,地之不修,内有辱於国,是子也。”

(2).享受封邑的租税。 汉 班固 《十八侯铭·将军棘津侯陈武》:“功成食土,德被遐邇。”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诸侯饗食土之实,万国受世及之祚矣。”

(3).吃泥土,栖息于土中。《孔子家语·执辔》:“食水者善游而耐寒,食土者无心而不息。” 宋 苏轼 《定惠院颙师为余竹下开啸轩》诗:“食土蚓无肠,亦自终夕叫。”

上下

(1) 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2) 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兴

(3) 从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优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左右

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称衙门中的差役

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水浒传》

俦匹

(1).同伴,伴侣。《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二·伤歌行》:“悲声命儔匹,哀鸣伤我肠。” 南朝 梁 何逊 《赠族人秣陵兄弟》诗:“羈旅无儔匹,形影自相亲。” 清 姚鼐 《岳麓寺》诗:“殿角两鬣松,风雨失儔匹。”

(2).相比。 唐 李嘉祐 《送舍弟》诗:“老兄鄙思难儔匹,令弟清词堪比量。”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严嵩》:“二十年来,流毒华夷,盖古今元恶巨奸罕与儔匹者也。”

(3).指可与相比者。 唐 裴鉶 《传奇·崔炜》:“ 田夫人 淑德美丽,世无儔匹。” 宋 曾巩 《祭欧阳少师文》:“当代一人,顾无儔匹。”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卢双月》:“若箇品格,遮莫 蕋珠宫 里亦殆无儔匹。”

胡然

(1).为何。表示疑问或反诘。《诗·鄘风·君子偕老》:“胡然而天地?胡然而帝也?” 郑玄 笺:“胡,何也。帝,五帝也。何由然女见尊如天帝乎?” 唐 张九龄 《高斋闲望言怀》诗:“坐惜芳时宴,胡然久滞留?”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草鞋大王事》:“士乃留宿而扣神曰:‘神之号,盖某戏书,胡然而至此盛邪?’” 明 李贽 《童心说》:“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

(2).谓不知何故。表示不明原因。 唐 白居易 《大官乏人策》:“问:国家台衮之材,臺省之器,胡然近日稍乏其人,将欲救之,其故安在?” 宋 欧阳修 《自叙》诗:“余本漫浪者,兹亦漫为官。胡然类鴟夷,託载随车辕。” 元 耶律楚材 《继崔子文韵》:“ 崔子 龙鐘亦可怜,临风相送我胡然。”

(3).突然。 明 张煌言 《得友人书道内子艰难状》诗:“尺牘胡然至,寒温不自通。” 明 彭士望 《玉帘泉》诗:“平波水最文,胡然此直下。”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之九:“鸿鵠初高举,千里苍旻开;长林翕春气,逆此浩荡怀;胡然值飘风,中道羽翼乖。”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微质

谦称自己的身躯。 唐 南卓 《羯鼓录》:“今日出艰危脱猜迫,外则不辱命於朝廷,内则免中祸於微质,皆诸贤之力也。”

嗟嗟

(1).叹词。表示招呼。《诗·周颂·臣工》:“嗟嗟臣工,敬尔在公。”

(2).叹词。表示感慨。《楚辞·九章》:“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唐 李颀 《行路难》诗:“薄俗嗟嗟难重陈,深山麋鹿可为邻。” 明 张煌言 《长鲸行》:“嗟嗟长鲸尔何愚,如彼异类空屈节。”

(3).叹词。表示赞美。《诗·商颂·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郑玄 笺:“重言嗟嗟,美叹之深。”《汉书·韦贤传》:“嗟嗟我王, 汉 之睦亲,曾不夙夜,以休令闻!” 明 陈烈 《重刻诚意伯刘公文集后序》:“嗟嗟树开国之勋猷,昭传世之文章。”

(4).象声词。犹溅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今惟见水异耳,嗟嗟有声,声闻数里。”

倾夺

竞争;争夺。《史记·春申君列传》:“是时 齐 有 孟尝君 , 赵 有 平原君 , 魏 有 信陵君 ,方争下士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文选·傅毅<舞赋>》:“马材不同,各相倾夺。” 李善 注:“倾夺,驰竞也。” 唐 柳珵 《上清传》:“ 陆贄 久欲倾夺吾权位。今有人在庭树上,吾祸将至。” 明 高启 《行路难》诗之三:“世人倾夺首未迴,可怜不饮冢纍纍!”

仪凤

唐高宗李治年号(公元676—679年)

仪凤中。—— 唐· 李朝威《柳毅传》

九夷

(1).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东方之夷有九种。”《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明 袁衮 《远游赋》:“昔 孔 圣之周流兮,居九夷而弗陋。”一说指玄菟、乐浪、高骊、满饰、凫更、索家、东屠、倭人、天鄙。见《尔雅·释地》“九夷”疏。

(2).泛称少数民族。《书·旅獒》:“遂通道於九夷八蛮。” 孔 传:“九、八,言非一。”《文子·精诚》:“故 秦 楚 燕 魏 之歌,异声而皆乐,九夷八狄之哭,异声而皆哀。” 唐 李白 《明堂赋》:“九夷五狄顺方向而来奔。” 明 陆深 《传疑录》:“诸侯述职,於是乎布政。三公中阶之前,北面东上;九夷之国,东门之外,西面北上。”

神龙

(1).谓龙。相传龙变化莫测,故有此称。《韩诗外传》卷五:“如神龙变化,斐斐文章,大哉,《关雎》之道也!”《文选·张衡<西京赋>》:“若神龙之变化,章后皇之为贵。” 薛综 注:“龙出则昇天,潜则泥蟠,故云变化。”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我所仗剑,神龙见授,以诛后伏,以斩不臣。”

(2). 三国 吴 都 建业 正殿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抗 神龙 之华殿,施荣楯而捷猎。” 刘逵 注:“ 神龙 , 建业 正殿名。”

泉室

神话中的水下居室。《文选·左思<吴都赋>》:“泉室潜织而卷綃,渊客慷慨而泣珠。” 刘良 注:“俗传鮫人从水中出,曾寄寓人家,积日卖綃。綃者,竹孚俞也。鮫人临去,从主人索器,泣而出珠满盘以与主人。”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泉室凝淀,水府清涓。” 宋 王禹偁 《霪雨中偶书所见》诗:“仪凤去九夷,神龙入泉室。”

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瞻视

(1).观瞻。指外观。《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儼然人望而畏之。”一说下视。见 朱熹 《论语集注》。 汉 徐干 《中论·法象》:“若夫堕其威仪,恍其瞻视,忽其辞令,而望民之则我者,未之有也。” 明 李东阳 《送毕验封充谁府册封副使诗》序:“夫所贵乎使者,必其威仪足以耸瞻视,辞令足以宣德意。” 清 梅曾亮 《谒墓记》:“及謁墓之子孙,又必广置墓之左右山,或延袤数十里,以植树木,耸瞻视。”

(2).观看;顾盼。《东观汉记·东平宪王苍传》:“今以 光烈皇后 假髻帛巾各一、衣一篋遗王,可时瞻视,以慰《凯风》寒泉之思。”《南史·后妃传下·陈后主张贵妃》:“( 张丽华 )每瞻视眄睞,光彩溢目,照映左右。”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闻初载钱置市之日,市中观者日数万人,巡绕瞻视,咨嗟叹息,既去復来,以至日暮。” 明 张居正 《直解女诫·专心》:“目之瞻视,贵於端正。”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五:“ 蒋 的视线向众人瞻视了一巡,接着连连说:‘该怎样宣传啦?唵,该怎样宣传?’”

小物

(1).小事。《墨子·鲁问》:“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今有人於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国语·晋语九》:“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孙休 好射雉,至其时,则晨去夕反,羣臣莫不止諫:此为小物,何足甚躭。” 清 陈确 《寿高声野七十序》:“其行谨大闲而克勤小物。”

(2).犹言小家伙、小东西。《宋书·恩倖传·徐爰》:“比边难未靖,安众以惠,戎略是务,政纲从简,故得使此小物,乘宽自纵。乃合投畀豺虎,以清王猷。”

(3).价值不高的物品。 睡虎地 秦 墓竹简《金布律》:“有买及买(卖)殹(也),各婴其贾(价)小物不能各一钱者,勿婴。”《后汉书·南匈奴传》:“朕不爱小物於单于,便宜所欲,遣驛以闻。”《资治通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夫繁缨,小物也,而 孔子 惜之。”

来因

(1).前来的原因。《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主人 王老儿 见 金老 揖坐了,问其来因。”

(2).事情的缘由。《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认父传》:“ 关公 厅上从头説,夜来四梦是何因。从头説与军师道,军师圆梦有来因。”《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认父传》:“军师説道添一个, 庞统 又道灾一人。专等午时交三刻,吉凶今日见来因。”

浩叹

见“ 浩叹 ”。

亦作“ 浩嘆 ”。长叹,大声叹息。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命归 齐 去 鲁 ,发浩叹於衰 周 。” 宋 陆游 《不寐》诗:“欲明闻漉稻,浩叹閔黎元。”《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只见他闷坐了半日,忽然浩叹了一声道:‘原来如此!’”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人心不古,诚堪浩叹。”

诗笔

(1).诗和散文。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君王比赐书翰,及写诗笔,殊为佳手。” 王利器 集解:“ 六朝 人以诗、笔对言,笔指无韵之文。”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至午后诗笔俱成,得七千餘字。”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辞笔或诗笔对举, 唐 世犹然,逮及 宋 元 ,此义遂晦。於是散体之笔,并称曰文。”

(2).写诗的笔。 宋 王安石 《赠老宁僧首》诗:“闲中用意归诗笔,静外安身比 太山 。” 金 元好问 《示崔雷诗社诸人》诗:“江山自许供诗笔,糜粥犹能到酒杯。” 清 秋瑾 《题<潇湘馆集>》诗之二:“千寻翠色供诗笔,一派湖山作画图。”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