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作者:刘筠 朝代:宋代

七夕原文

灵匹迢迢驾七襄,暂陈云幄对星潢。
已看素魄过三让,何用华灯更九光。
玉腕双丝轻宛转,霞衣杂佩暗丁当。
谁言巧意能胜拙,祇见鸠闲鹊自忙。

诗词问答

问:七夕的作者是谁?答:刘筠
问:七夕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筠的名句有哪些?答:刘筠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灵匹

(1).神仙匹偶。指牵牛、织女二星。《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七日夜女歌六》:“灵匹怨离处,索居隔长河。”《文选·谢惠连<七月七日夜咏牛女>》:“云 汉 有灵匹,弥年闕相从。” 张铣 注:“灵匹,谓牛女相匹耦也。” 唐 王勃 《七夕赋》:“佇灵匹於星期,眷神姿於月夕。” 明 谢谠 《四喜记·巧夕宫筵》:“灵匹渡银河,人间醉綺罗。”

(2).美好的配偶。 唐 孟郊 《婵娟篇》:“月嬋娟,真可怜。夜半 姮娥 朝太一,人间本自无灵匹。” 唐 嵩山女 《书任生案》诗:“神仙尽灵匹,君意合何如?”

迢迢

(1) 形容遥远。也作“迢递”

千里迢迢

(2) 漫长;长久

夜迢迢

恨迢迢

七襄

(1).谓织女星白昼移位七次。《诗·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郑玄 笺:“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从旦至莫七辰一移,因谓之七襄。”一说,“七襄,织文之数也。《诗》意谓望彼织女,终日织文至七襄之多,终不成报我之文章也。”见 明 周祈 《名义考·七襄》。 南朝 宋 颜延之 《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九逝非空思,七襄无成文。” 唐 康翊仁 《鲛人潜织》诗:“七襄牛女恨,三日大人嫌。” 清 钮琇 《觚賸·石言》:“美人薄醉而酡颜,天孙七襄而锦文。”

(2).指织女星。 唐 杜审言 《七夕》诗:“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明 高濂 《玉簪记·重效》:“灯辉月朗,鹊度星桥会七襄,鸞笙凤管吹悠扬。”

(3).指精美的织锦。 明 汪延讷 《广陵月》第二出:“相公,这 李大人 所言非并非虚谬,真当行,怪不得製作精工绚七襄。”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 番禺 何梦瑶 工詼谐,为催租吏所窘,戏为<牛郎赠织女>云:‘巧妻常为拙夫忙,多谢天孙製七襄。旧借聘钱过百万,织来云锦可能偿?’” 吴有章 《清宫词》:“花开 长乐 春光腻,早期寒恋七襄被。”

(4).谓反复推敲。 宋 范成大 《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之二:“报章迟钝吾衰矣,终日冥搜谩七襄。”

(5).指反复推敲写成的诗文。 清 龚自珍 《南歌子·自题近词卷尾》词:“七襄报我定何年?且喜南楼好梦七分圆。”

云幄

(1).轻柔飘洒似云雾的帷幄。《西京杂记》卷一:“ 成帝 设云帐、云幄、云幕於 甘泉紫殿 ,世谓三 云殿 。” 宋 张潞 《祝英台近·木穉》词:“宝熏浓,云幄重,琼叶丽金蕊。” 清 孙枝蔚 《七夕忆内》诗:“思量云幄内,一样翠眉顰。”

(2).云雾似的四合帷幕,状如宫室。借指殿廷。 南朝 梁 王僧孺 《礼佛倡导发愿文》:“道流云幄,德感椒闈。”《宋史·乐志十三》:“云幄邃严,宏典是举。”参见“ 云幕 ”。

(3).状如帐幔的云。 南朝 宋 谢惠连 《七月七日夜咏牛女》:“沃若灵驾旋,寂寥云幄空。” 宋 黄裳 《洞仙歌·七夕》词:“望丹霄杳杳,云幄俄开,缘会远,空引时情万缕。” 明 杨珽 《龙膏记·宠赐》:“ 金母 蟠桃,今朝正看初收,铺云幄 玄圃 芝鲜,荐霞杯 赤城 标上。”

星潢

银河。 林学衡 《无题杂诗》:“迢遰星潢天际浮,碧城十二隔朱楼。”

素魄

月的别称。亦指月光。 南朝 梁简文帝 《京洛篇》:“夜轮悬素魄,朝光荡碧空。”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五:“素魄衔夕岸,緑水生晓潯。” 宋 周邦彦 《倒犯·新月》词:“驻马望素魄,印遥碧,金枢小。”《水浒传》第二回:“彩霞照万里如银,素魄映千山似水。” 清 姚鼐 《乙卯二月望夜与胡豫生观月有咏》:“素魄行无极,光霽旷来临。”

三让

(1).古相见礼。主人三揖,宾客三让。《仪礼·士冠礼》:“三揖至於阶,三让。”《礼记·礼器》:“三辞三让而至。”

(2).指 周 泰伯 让位于 季历 事,后人称为盛德。《论语·泰伯》:“ 泰伯 ,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邢昺 疏引 郑玄 注云:“ 泰伯 , 周太王 之长子,次子 仲雍 ,次子 季歷 。 太王 见 季歷 贤,又生 文王 ,有圣人表,故欲立之。而未有命。 太王 疾, 太伯 因适 吴 採药, 太王 殁而不返。 季歷 为丧主,一让也; 季歷 赴之,不来奔丧,二让也;免丧之后,遂断髮文身,三让也。”《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 太伯 建 邠 , 孔子 称为三让。” 唐 骆宾王 《夕次旧吴》诗:“盛德弘三让,雄图枕九围。” 余疚侬 《三年五月一日与同学冒雨登慧山》诗:“ 句吴 始启宇,三让来就封。”

(3).指古代帝王登位、大臣就封的谦让之礼。《史记·高祖本纪》:“ 汉王 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申午,乃即皇帝之位 汜水 之阳。”《后汉书·和帝纪》:“故太尉 邓彪 ,元功之族,三让弥高,海内归仁,为羣贤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 曹公 称为表不止三让,又勿得浮华。”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南北史两国交兵不详载》:“每代革易之际,以禪让为篡夺者,必有九锡文、三让表、禪位詔册,陈陈相因,遂成一定格式。”

(4).再三责数其过失。《周礼·地官·司救》“凡民之未有衺恶者,三让而罚” 贾公彦 疏:“三让而罚者,凡欲治罚人者,皆先以言语责让之,乃行治罚。”

(5).谓以三种方式资助。《逸周书·酆谋》:“三让:一近市,二贱粥,三施资。” 孔晁 注:“以财让也。近来民市,旅资以思也。” 卢文弨 雠校:“﹝旅资以思﹞,疑当作‘施资以惠’也。”

何用

(1).为什么。《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孔颖达 疏:“何以不监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传·庄公六年》:“何用弗受也?为以王命絶之也。”

(2).凭什么;用什么。《穀梁传·僖公元年》:“是 齐侯 与? 齐侯 也。何用见其是 齐侯 也?”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人曰命难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体。” 唐 韩愈 《食曲河驿》诗:“杀身谅无补,何用答生成?”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用、不须。《后汉书·孔融传》:“ 文举 舍我死,吾何用生为?” 唐 王泠然 《题河边枯柳》诗:“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株好。”《续资治通鉴·帝显德元年》:“今皆国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韵云……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如果那时不去射杀它,留到现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饭菜?”

华灯

(1) 灯光

华灯初上

(2) 雕饰华美而光辉灿烂的灯

九光

(1).五光十色,形容光芒色彩绚烂。《海内十洲记·崑崙》:“碧玉之堂,琼华之室,紫翠丹室,锦云烛日,朱霞九光。”

(2).四射的光芒;绚烂的光芒。《开元占经》卷五引《尚书纬·考灵曜》:“日照四极九光。”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怀重规於絳宫,潜九光於洞冥。”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五:“灵旛七曜动,琼障九光开。” 前蜀 杜光庭 《中元众修箓斋词》:“龙綵质心,香花备信。焰九光之莲炬,下照冥津。”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词:“九光倒景腾青简,一气回春达絳坛。”

玉腕

洁白温润的手腕。亦借指手。 南朝 宋 刘铄 《白紵曲》:“仙仙徐动何盈盈,玉腕俱凝若云行。” 唐 王勃 《采莲曲》:“桂棹兰橈下长浦,罗裙玉腕摇轻櫓。” 宋 苏轼 《谢郡人田贺二生献花》诗:“玉腕揎红袖,金罇泻白醅。” 清 刘献廷 《数珠》诗:“百人数珠缠玉腕,爱他名唤美人蕉。”

宛转

(1) 圆场;圆成

店主八折了五两银子,没处取讨,索性做个宛转。——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2) 辗转

路宛转石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宛转而不卧

(3) 婉转

霞衣

(1).以云霞为衣。 南朝 梁 沉约 《和刘中书仙诗》之二:“殊庭不可及,风熛多异色;霞衣不待缝,云锦不须织。” 南朝 梁 江淹 《惜晚春应刘秘书》诗:“霞衣已具带,仙冠不持簪。”后用以指仙道所穿的衣服。 唐 张籍 《送宫人入道》诗:“名初出宫籍,身未称霞衣。” 明 屠隆 《綵毫记·祖饯都门》:“念卑人已服霞衣,我荆妻亦顶星冠。” 清 叶申芗 《本事词》:“门启,有人引入堂宇,见二仙子,璚冠霞衣。”

(2).喻轻柔艳丽的衣服。 唐 李峤 《舞》诗:“霞衣席上转,花袖雪前明。” 宋 柳永 《荔枝香》词:“金缕霞衣轻褪,似觉春游倦。”《诗刊》1977年第10期:“你是 北京 飞来的孔雀,开屏起舞在欢腾的草原。绿色的风,拂你霞衣,吉祥的云为你撑伞。”

(3).指云雾、烟霞。云能遮,雾能障,故称。 唐中宗 《石淙》诗:“霞衣霞锦千般状,云峯云岫百重生。” 唐 孟郊 《送谏议十六叔至孝义渡后奉寄》诗:“晓渡明镜中,霞衣相飘颻。” 前蜀 牛希济 《临江仙》词之二:“石壁霞衣犹半挂,松风长似鸣琴。”

(4).指轻柔美丽的外表。 南唐 陈陶 《竹》诗之五:“迸玉閒抽上钓磯,翠苗番次脱霞衣。”此指笋箨。 金 元好问 《梨花海棠》诗之二:“窈窕春风前,霞衣欲轻举。”此指花瓣。

杂佩

亦作“ 杂珮 ”。1.总称连缀在一起的各种佩玉。《诗·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毛 传:“杂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类。”一说指佩玉的中缀,即琚瑀。 王夫之 《<诗经>稗疏·郑风》:“下垂者为垂佩,中缀者为杂佩。杂之为言閒于其中也。则杂佩者专指琚瑀而言。” 晋 陆机 《赠冯文罴》诗:“愧无杂珮赠,良讯代兼金。” 唐 严维 《奉试水精环》诗:“未肯齐珉价,寧同杂佩声。”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玉玲珑阁》:“玉玲瓏, 宋 宣和 花纲石也……叩之声如杂佩。”

(2).指文章的变化句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 詹鍈 义证引 张严 《论诠》:“惟奇句力弱,偶句气王,偏於偶者板滞,偏於奇者缓散。奇偶互用,可以成雄奇变化之文。故曰‘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

见“ 杂佩 ”。

丁当

象声词,形容金属、瓷器等的碰撞声。也作叮当、玎当

言巧

(1).说话的技巧。指口才。《艺文类聚》卷九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晋 兗州 刺史 沛国 宋处宗 ,尝买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 处宗 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輟。 处宗 因此言巧大进。”

(2).言语巧妙。 宋 孔武仲 《乞巧》诗:“众人喜乞巧,我以巧为忧。言巧多欺佞,行巧为邪柔。”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