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熟有感

作者:石介 朝代:宋代

麦熟有感原文

去年经春频肆赦,拜赦人忙走如马。
五月不雨麦苗死,赦频不能活穷寡。
今年经春无赦书,十月一雨及时下。
五月麦熟人民饱,一麦胜如四度赦。
吾愿吾君与吾相,调和阴阳活元化。
阴阳无病元气和,风雨调顺苗多稼。
使麦长熟人不饥,敢告吾君不须赦。

诗词问答

问:麦熟有感的作者是谁?答:石介
问:麦熟有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石介的名句有哪些?答:石介名句大全

石介麦熟有感书法欣赏

石介麦熟有感书法作品欣赏
麦熟有感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去年

上一年

我从去年辞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肆赦

犹缓刑,赦免。《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 孔 传:“眚,过;灾,害;肆,缓;贼,杀也。过而有害,当缓赦之。” 南朝 陈 徐陵 《陈高祖敕州郡玺书》:“若有 萑蒲 之盗或犯戎商,山谷之酋擅彊幽险,皆从肆赦,咸使知闻。”《旧唐书·宪宗纪上》:“癸巳,以册储,肆赦繫囚,死罪降从流,流以下递降一等。”《金史·哀宗纪上》:“庚子,御端门肆赦,改元 开兴 。”《明史·杨瑄传》:“ 瑄 鹏 行半道,适 承天门 灾,肆赦放还。”

麦苗

麦作物的幼苗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穷寡

指贫困无助的人。《后汉书·循吏传·仇览》:“躬助丧事,賑恤穷寡。” 宋 范仲淹 《明堂赋》:“访雋良,议穷寡。”

今年

指现在的这一年

赦书

颁布赦令的文告。《魏书·高恭之传》:“及 尒朱荣 之死也,帝召 道穆 付赦书,令宣於外。” 宋 赵昇 《朝野类要·文书》:“赦书,常制恕刑之命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听得此言,就是九重天上飞下一纸赦书来,怎不满心欢喜?” 清 丁澎 《风霾行》:“黄麻如飞赦书下,父老涕泣祈昇平。”

十月

格里氏历(即阳历)每年的第十个月——缩写Oct.

一雨

(1).一场雨。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当此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旬而一雨,雨必以夜。” 唐 白居易 《答四皓庙》诗:“如彼旱天云,一雨百穀滋。” 宋 苏轼 《喜雨亭记》:“一雨三日,繄谁之力!” 许杰 《枉生女士》:“所谓‘终年皆是夏,一雨便成秋’者,便是指这种时候而言的。”

(2).佛经常以“一雨”喻教法;佛说一味之法,众生随机缘而有差别,如草木之于雨。《金刚三昧经·序品》:“犹如一雨润,众草皆悉荣,随其性各异。” 唐 皎然 《听素法师讲法华经》诗:“应机如一雨,谁不涤心尘。”

时下

目前;现在

据时下道德家的意见…大约节是丈夫死了,决不再嫁,也不私奔。——鲁迅《我之节烈观》

麦熟

(1).麦子成熟。《管子·轻重己》:“以春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夏至,而麦熟。”《晋书·桓温传》:“ 温 恃麦熟,取以为军资。” 唐 孟郊 《张徐州席送岑秀才》诗:“雨餘山川浄,麦熟草木凉。”

(2).指麦子成熟的季节。 唐 王建 《江陵使至汝州》诗:“回看 巴 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旧唐书·吐蕃传上》:“不知节候,麦熟为岁首。”

人民

(1)

(2) 指作为社会基本成员主体的劳动群众

人民出城者数万计。——《广州军务记》

(3) 一个国家的普通人,区别于少数有特权者

(4) 人类

上古之时,人民少而禽兽众。——《韩非子·五蠹》

胜如

超过

她继母对她非常好,胜如她的亲生母亲

调和阴阳

谓使阴阳有序,风调雨顺。旧多指宰相处理政务。《汉书·贡禹传》:“调和阴阳,陶冶万物,化正天下,易於决流抑队。”《楚辞·离骚》“ 汤 禹 严而求合兮, 挚咎繇 而能调” 汉 王逸 注:“言 汤 禹 至圣,犹承天道,求其匹合,得 伊尹 咎繇 ,乃能调和阴阳而安天下也。”《后汉书·杨震传》:“臣蒙恩备臺辅,不能奉宣政化,调和阴阳。”亦省作“ 调阴阳 ”。 汉 刘向 《说苑·臣术》:“其言足以调阴阳,正四时,节风雨:如是者举以为三公。” 唐 白居易 《官牛》诗:“右丞相,但能济人治国调阴阳,官牛领穿亦无妨。”

元化

造化;天地。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六:“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 清 陈梦雷 《木瘿瓢赋》:“繄元化之纷纶兮,阴阳运而参差。”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诸公以英才骏足絶世之学,高躡紫清,黼黻元化,固自其所。”

阴阳

(1)

(2) 古代哲学概念。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

阴阳易位。——《楚辞·屈原·涉江》

(3) 日月运转之学

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研核阴阳。

(4) 天气的变化

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气和

(1).气候调和。《管子·幼官》:“会请命於天地,知气和则生物从。”

(2).态度和蔼。《三国志平话》卷上:“ 关公 见 张飞 非草次之人,説话言谈便气和。”

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调顺

(1).理顺。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义解三·慧布》:“后於《大品善达章》中,悟解大乘,烦恼调顺,摄心奉律,威仪无玷。” 林海音 《城南旧事·惠安馆传奇》:“我伸出手去调顺她的揉乱的留海儿。”

(2).和顺。《华严经疏钞·十回向品》:“其诸僕使,皆聪慧善巧,性自调顺,常勤精进,无有懈惰。”

熟人

熟悉的人。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二折:“我怕大街上有人调鬭我,我往这后巷里去,有熟人问路咱。”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引 清 杨守知 《西湖竹枝词》:“抬头一笑匆匆去,不避生人避熟人。” 老舍 《骆驼祥子》十六:“﹝ 祥子 ﹞把帽子往下拉了拉,他老远的就溜着厂子那边,唯恐被熟人看见。”

不须

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