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阁

作者:许琮 朝代:宋代

云山阁原文

云山依旧接清秋,高阁荒榛怅旧游。
二十四桥何处所,西风吹尽白蘋洲。

诗词问答

问:云山阁的作者是谁?答:许琮
问:云山阁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许琮的名句有哪些?答:许琮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云山

(1).云和山。 南朝 梁 吴均 《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曖,花雾共依霏。”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云起 太华山 ,云山共明灭。” 宋 苏舜钦 《无锡惠山寺》诗:“云山相照翠会合,殿阁对起凉参差。”

(2).高耸入云之山。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诗:“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既而 秋圃 揭换壁纸,又得数诗……又一首曰:‘咫尺楼窗夜见灯,云山似阻几千层。’”

(3).远离尘世的地方。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南朝 梁 江淹 《萧被侍中敦劝表》:“臣不能遵烟洲而谢 歧伯 ,迎云山而揖 许由 。” 胡之骥 注:“ 阮嗣宗 《劝晋王牋》曰:‘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许由 。’” 唐 元稹 《修龟山鱼池示众僧》诗:“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 元 刘因 《赠狂道士》诗:“得意云山是处过,逢人对酒即高歌。”

依旧

依然像从前一样

书房的陈设依旧未变

清秋

明净爽朗的秋天。 晋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唐 杜甫 《宿府》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清 吴谦牧 《谷水歌》:“借问清秋月,先悬第几峰。” 艾芜 《回忆周立波同志》:“一株法国梧桐,披了一身金黄的叶子,送来清秋的景色。”

高阁

(1) 高度较大的阁楼

(2) 用以贮藏存放书、物的高架子(束之高阁)

荒榛

(1).杂乱丛生的草木。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披荒榛之蒙蘢,陟峭崿之峥嶸。” 唐 孟郊 《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诗:“品松位何高,翠宫没荒榛。” 清 顾炎武 《<金石文字记>序》:“登危峰,探窈壑,捫落石,履荒榛。”

(2).引申为荒芜。《旧唐书·哀帝纪》:“ 洛城 坊曲内,旧有朝臣诸司宅舍,经乱荒榛。”

旧游

从前游玩过

重历旧游令我思绪万千

二十四桥

故址在 江苏省 扬州市 江都县 西郊。 唐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簫?”《方舆胜览》谓 隋 代已有二十四桥,并以城门坊市为名。 宋 韩令坤 筑州城,别立桥梁,所谓二十四桥或存或废,已难查考。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杂志》:“ 扬州 在 唐 时最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最西 浊河 茶园桥 ……自 驛桥 北河流东出,有 参佐桥 ,次东水门,东出有 山光桥 。”系指 扬州 城外西自 浊河桥 茶园桥 起,东至 山光桥 止沿途所有的桥。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冈西录》则以为:“ 廿西桥 即 吴家砖桥 ,一名 红药桥 ……《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故名。或曰即古之二十四桥,二説皆非。”后用以指歌舞繁华之地。 宋 周邦彦 《玉楼春·惆怅词》:“天涯回首一消魂,二十四桥歌舞地。” 元 萨都剌 《题清凉亭》诗:“二十四桥秋水白, 淮南 八月泻银河。”

处所

居住的地方;地点

西风

(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白蘋洲

生满蘋草的水边小洲。蘋,水草,叶浮水面,夏秋开小白花,故称白蘋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