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呈心老

作者:王之道 朝代:宋代

龙门呈心老原文

千山倚山高,一径空云斜。
忽然见楼阁,知是佛子家。
苍松老不死,天矫如龙蛇。
霜皮自鳞皴,风梢互槎牙。
幽花似檐蔔,清绝不可加。
过庭送好音,异哉碧鴒伽。
我来不忍去,一步三咨嗟。
终当解冠裳,从师卧烟霞。

诗词问答

问:龙门呈心老的作者是谁?答:王之道
问:龙门呈心老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之道的名句有哪些?答:王之道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千山

(1).极言山多。 唐 柳宗元 《江雪》诗:“千山鸟飞絶,万逕人踪灭。” 宋 王安石 《古松》诗:“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

(2).山名。在今 辽宁省 西南部,为 长白山 的支脉。上有 月芽 、 钵盂 、 笔架 等十余峰。奇峰迭耸,峭壁嵯峨,故有千山之称。参阅《嘉庆一统志·奉天府·山川》。

一径

亦作“ 一逕 ”。1.一条小路。《晋书·贾充传》:“ 充 帐下都督 周勤 时昼寝,梦见百餘人録 充 ,引入一逕。” 唐 杜甫 《遣意》诗之一:“一逕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溪南重迴首,一径出修篁。” 宋 杨万里 《桑茶坑道中》诗之八:“山根一径抱溪斜,片地纔宽便数家。” 清 钱谦益 《香山寺》诗:“千峯匼匝更分明,磵复冈迴一径清。”

(2).径直。《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明日捉个空,便一逕到 临安府 前叫起屈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衝军阵,鞭骏马,一径地西南上迓。”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一折:“姑姑,你姪儿除授 潭州 为理,一径的来望姑姑。”《水浒传》第四二回:“再停两日,点起山寨人马,一径去取了来。”《孽海花》第四回:“长班要去通报, 雯青 説:‘不必。’説着,就一逕向 公坊 住的那三间屋里去。” 鲁迅 《野草·狗的驳诘》:“我一径逃走,尽力地走,直到逃出梦境,躺在自己的床上。”

(3).方言。一直。谓持续不断。《海上花列传》第十二回:“只要 王老爷 一径搭 沉小红 要好落去,故末算是耐 沉小红 本事大哉。” 朱自清 《叶圣陶的短篇小说》:“后来又在一个乡镇-- 甪直 --里住了四五年,一逕是做着小学教师。”

忽然

突然地,动作、行为的发生或情况的变化来得迅速又出乎意料地

忽然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天气忽然冷了起来

楼阁

泛指楼房。阁,架空的楼。《后汉书·吕强传》:“造起馆舍,凡有万数,楼阁连接,丹青素堊,雕刻之饰,不可单言。”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楼阁玲瓏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西游记》第三六回:“幸得那壁厢有楼阁不远,想必是庵观寺院,我们都到那里借宿一宵。”

佛子

(1).菩萨的通称。《十住毗婆沙论·入初地品》:“诸佛子者,诸佛真实子诸菩萨是,是故菩萨名为佛子。”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石长和》:“道之两边棘刺,森然如鹰爪。见人甚众,羣足棘中,身体伤裂,地皆流血。见 长和 独行平道,俱叹息曰:‘佛子独行大道中。’”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此山非比别山阿,青黛染成千块玉,云霞粧就万堆螺。只除佛子神仙纔可到,怎许游人容易得攀摩?”

(2).受佛戒者,佛门弟子。 唐 钱起 《归义寺题震上人壁》诗:“仍闻七祖后,佛子继调御。” 宋 王安石 《灵山寺》诗:“ 灵山 名谁自?波涛截孤峰。何年佛子住?四面凭危空。”《西游记》第四四回:“众僧滴泪道:‘我们这一国君王,偏心无道,只喜得是老爷等辈,恼的是我们佛子。’”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但有如大乘佛教一般,待到居士也算佛子的时候,往往戒律荡然。”

(3).佛教泛指一切众生,以其悉具佛性,故称。《法华文句》卷九下:“一切众生,皆有三种性德佛性,即是佛子。”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忽中夜 宣律 捫虱,将投于地,三藏半醉,连声呼曰:‘律师扑死佛子!’” 宋 苏轼 《东坡志林》(《稗海》本)卷六:“凡能动者,皆佛子也,竹蝨初如涂粉竹叶上尔,然久乃能动者,百千为曹,无非佛子者。”

(4).称慈善的人。如 唐 末 徐守温 以宽恕为治,人称佛子。见 唐 张鷟 《耳目记》。又 宋 洪皓 为 秀州 司录,以所掌发运司钱赈济饥民,州人称之为“洪佛子”。见 宋 赵善璙 《自警篇·救荒》。

老不死

(1).詈词。谓年老该死。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三折:“我把你个老不死的老贼!”《红楼梦》第七十回:“老不死的娼妇!怎么造下孽了?” 李劼人 《 * 》第一部第十章:“只怪我这个老不死的把下一辈惯坏了。”

(2).为对老年人的贬称。《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谁不晓得 张权 是个穷木匠。今骤然买了房子,开张大店,只有你我便知道是老不死将银子买的。”《儒林外史》第九回:“把老嫗駡了几句道:‘你这老不死!老蠢虫!’”

龙蛇

比喻非常的人物

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杜预注:“言非常之地,各生非常之物。”

霜皮

苍白的树皮。 唐 杜甫 《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仇兆鳌 注:“霜皮溜雨,色苍白而润泽也。” 唐 白居易 《题流沟寺古松》诗:“烟叶葱蘢苍麈尾,霜皮駮落紫龙鳞。”

鳞皴

像鳞片般的皲皮或裂痕。 唐 袁高 《茶山》诗:“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 宋 范成大 《巫山高》诗:“ 西真 功高佐 禹 跡,斧凿鳞皴倚天壁。”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二:“轩姿古镜黑如漆,锦华鳞皴秋雨湿。”

槎牙

亦作“ 槎枒 ”。亦作“ 槎岈 ”。1.树木枝杈歧出貌。 唐 元稹 《寺院新竹》诗:“寳地琉璃坼,紫苞琅玕踊……槎枒矛戟合,屹仡龙蛇动。” 宋 王安石 《虎图》诗:“槎牙死树鸣老乌,向之俯噣如哺雏。” 明 李东阳 《悼手植桧次匏庵先生韵》:“嗟哉古檜燬,仅见孤根存。槎岈插高空,突兀撑重门。” 清 唐孙华 《治圃》诗之二:“束缚少生意,卑枝自槎牙。” 叶圣陶 《寒晓的琴歌》:“白蒙蒙的晓雾笼罩着杨树的顶部,只见很模糊的稀疏而槎枒的枝痕,仿佛是用淡墨描的。”

(2).形容错落不齐之状。用于云、山、碑、石等。 唐 刘禹锡 《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滉瀁雪海翻,槎牙玉山碎,蛟龙露鬐鬣,神鬼含变态。” 宋 苏轼 《江上看山》诗:“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宋 陆游 《断碑叹》诗:“断碑槎牙弃道边,文字班班犹可读。”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仙人洞》:“西壁一门,高四五尺,濶二三尺,皆石槎牙而成。” 陈去病 《自居庸关南骑行入口漫成》诗:“岁晚晴云烘笠屐,西风黄叶露槎枒。”

(3).形容错落不齐之状。用于人与动物。 唐 曹唐 《病马》诗:“堕月兔毛轻斛蔌,失云龙骨瘦槎牙。”一本作“ 牙槎 ”。《红楼梦》第五十回:“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以上形容瘦骨嶙峋。 宋 苏轼 《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二古铜剑》诗:“空肠得酒芒角正,肝肺槎牙生竹石。” 金 段克己 《乙巳清明游青阳峡》诗:“府肺槎牙倩酒浇,顾我非狂亦非狷。”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君( 蒋伯寅 )负才尚气,肝肺槎枒,於人世务利委琐之途,夷然不屑也。”以上多形容胸怀不平。

(4).形容错落不齐之状。用于形容语句不整饬。 宋 苏轼 《游三游洞有亭吏乞诗乃复以此诗授之》:“洪荒无传记,想像在 羲 媧 ……山翁劝留句,强为写槎牙。” 清 钱泳 《履园丛话·书学·宋四家书》:“后见 冯定远 论 山谷 诗,以为 江 西粗俗槎枒之病,一入笔端,便九牛拔不出,必以 义山 、《西崑》诸体退之。”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赵昌父诗集》:“又诗中多言梅花及山林閒适之趣,故笔墨间亦时觉萧然尘外。惟根柢太浅,语多槎枒,时堕江湖、击壤两派。”

(5).指错杂不齐的山石树木等物。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然其路险絶,乱石当道,将至峡,必捨舆,躡草履,经营蹞步於槎牙兀臬中,方至峡口。” 宋 陆游 《舟过季家山小泊》诗:“健犊破荒耕犖确,幽禽除蠹啄槎牙。”

清绝

(1).形容美妙至极。 唐 李山甫 《山中览刘书记新诗》诗:“记室新诗相寄我,蔼然清絶更无过。” 宋 陆游 《小雨泛镜湖》诗:“吾州清絶冠 三吴 ,天写云山万幅图。” 清 陈维崧 《琵琶仙·泥莲庵夜宿同子万弟与寺僧闲话》词:“且啜茶瓜,休论尘世,此景清絶。” 邓方 《冬月阅国初诸家诗因题绝句》之二:“独有 愚山 爱敦厚,五言清絶似 瀟湘 。”

(2).凄清至极。 晋 陆云 《与兄平原书》之十一:“昔读《楚辞》,意不大爱之,顷日视之,实自清絶滔滔。” 唐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诗:“浩歌渌水曲,清絶听者愁。” 宋 苏舜钦 《和子履雍家园》:“珍禽不可见毛羽,数声清絶如哀弹。” 清 周亮工 《舟中蟋蟀》诗:“清絶是何音,遥遥损客心。”

(3).清雅至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四·茉莉》:“又有似末利而瓣大,其香清絶者,谓之狗牙,亦名雪瓣,海南有之。” 清 陈维崧 《百字令·题徐晋遗表弟所画牡丹图并以志悼》词:“璧人年少。记临风侧帽,姿尤清絶。”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过庭

(1).《论语·季氏》:“ 鲤 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 鲤 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 退而学《礼》。”后因以“过庭”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 唐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献杜仆射相公》:“过庭多令子,乞墅有名甥。”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四:“ 白 ( 李白 )方幼穉,而其父首诲以靡丽放旷之词。然则 白 之狂逸不羈,盖亦过庭之所致也。” 清 钱谦益 《袁可立父淮先赠承德尚室司丞加赠奉直大夫尚室司少卿制》:“以忠义勉其子,过庭多长者之言。”

(2).以喻长辈的教训。《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久废过庭,不闻善诱。”

好音

(1).悦耳的声音。《诗·鲁颂·泮水》:“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汉 祢衡 《鹦鹉赋》:“采采丽容,咬咬好音。” 唐 杜甫 《蜀相》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鸝空好音。” 宋 王安石 《半山春晚即事》诗:“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2).也特指乐声。 清 李渔 《风筝误·嘱鹞》:“新诗为我逗琴心,更仗新诗索好音。”

(3).犹言好消息。《诗·桧风·匪风》:“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子其超矣,实慰我心。发言为诗,俟望好音。” 唐 杜牧 《为人题赠》诗之一:“的的新添恨,迢迢絶好音。”《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好兄弟,是必替我送送,倘有好音,必当重谢。” 叶圣陶 《城中·前途》:“不胜盼祷,跂望好音。”

喜爱音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寡人窃闻 赵王 好音,请奏瑟。” 汉 马融 《长笛赋》序:“ 融 既博览典雅,精核数术,又性好音,能鼓琴吹笛。”

不忍

(1).不忍心,感情上觉得过不去。《穀梁传·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弟不忍即位也。”《史记·项羽本纪》:“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

(2).不忍耐;不忍受。《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 阮士瑀 伤於虺,不忍其痛,数嗅其疮。” 宋 苏轼 《休兵久矣而国用日困策》:“不忍药石之苦、针砭之伤,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则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药石,而伤之不止於针砭也。”

(3).不收敛。《楚辞·离骚》:“ 浇 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汉 朱浮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高论 尧 、 舜 之道,不忍 桀 、 紂 之性,生为世笑,死为愚鬼,不亦哀乎?”

(4).不能忍受;不愿意。《孟子·离娄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史记·亷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三国志平话》卷上:“﹝妻子﹞到於庵门,见学究疾病,不忍见之,用手掩口鼻,斜身与学究饭吃。”

(5).舍不得。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予初閲时,不忍释卷。”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 香山 诗﹞古体则令人心赏意愜,得一篇輒爱一篇,几於不忍释手。” 郭小川 《木瓜树的风波》诗:“此刻呀,他还不忍和同志们告别。”

一步

(1).行走时两脚间的距离。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以万里为一步,以千岁为一朝。”《朱子语类》卷二:“只似在圆地上走,一人过急一步,一人差不及一步,又一人甚缓,差数步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马儿往西行,坐车儿往东拽,两口儿一步儿离得远如一步也。”

(2).谓步伐一致。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收拾行李,一步地都行上,两口儿眉头暂开放。”

(3).指某一地步、境地或事务的某一段。《景德传灯录·灵龛禅师》:“出处非千佛,春来草自清,问碌碌地时如何?试进一步看。” 宋 真德秀 《西山语录·日至月至》:“ 孟子 教人只云养心莫善於寡欲, 周子 又进一步教人曰:‘由寡以至於无, 颜子 三月不违者,已到无欲之地。’”《儿女英雄传》第二回:“我的意思,总等他进一步,功名成就,纔给他提亲呢。”《红楼梦》第七十回:“我们每日每人临一篇给他,搪塞过这一步儿去就完了。” 毛 *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六章第三节:“要从这种斗争中去肃清公开的或隐藏的汉奸势力;要做到这一步也只有依靠民众的力量。”

(4).长度名。历代不一,如 周 以八尺为一步, 秦 以六尺为一步,后亦以五尺为一步。《礼记·王制》:“古者以 周 尺八尺为步,今以 周 尺六尺四寸为步。” 孔颖达 疏:“古者八寸为尺,今以 周 尺八尺为步,则一步有六尺四寸。”《新唐书·突厥传上》:“ 后魏 筑长城,议者以为人治一步,方千里,役三十万人。”

(5).中医运气学说以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为“一步”。《素问·六微旨大论》:“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 王冰 注:“一步,凡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

咨嗟

(1).赞叹。《楚辞·天问》:“何亲揆 发 ,定 周 之命以咨嗟?” 王逸 注:“咨嗟,叹而美之也。”《南史·张绪传》:“ 刘悛 之为 益州 ,献 蜀 柳数枝…… 武帝 以植於 太昌 灵和殿 前,常赏玩咨嗟。” 宋 欧阳修 《赠无为军李道士》诗:“ 李师 琴纹如卧蛇,一弹使我三咨嗟。” 王闿运 《曾孝子碑文》:“学士大夫高尚其道,负贩佣嫗咨嗟其行。”

(2).叹息。 汉 焦赣 《易林·离之升》:“车伤牛罢,日暮咨嗟。”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雁门太守行》:“﹝ 王涣 ﹞病卒,老少咨嗟,奠酬以千数。” 明 刘若愚 《酌中志·正监蒙难纪实》:“是时, 高公 已居林下,颇为咨嗟,然已无可奈何。”

冠裳

(1).指官吏的全套礼服。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刘子澄 ﹞守 衡阳 日,以冠裳涖事,宪使 赵民则 尝紫衫来见。 子澄 不脱冠裳肃之, 民则 请免冠裳。 子澄 端笏肃容曰:‘戒石在前,小臣岂敢。’ 民则 皇恐,退具冠裳以见。”

(2).指穿着官服。《宋史·范应铃传》:“夙兴,冠裳听讼,发擿如神。”

(3).指官宦士绅。 唐 高彦休 《唐阙史·虎食伊璠》:“冠裳农贾,挈妻孥潜跡而出者,不可胜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声》:“今日冠裳雅会,就要演这本传奇。”

(4).指官职。 宋 范成大 《胡宗伟罢官改秩作诗送之》:“万境何如一丘壑,几时定解冠裳缚。”

(5).指文明、礼仪制度。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智士趋时,必在取乱侮亡之会,况削尔父母毛髮,毁我往古冠裳。” 清 莫友芝 《有感》诗之一:“卧榻事殊 南越 远,可容鳞介溷冠裳。”

从师

跟随师傅学习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韩愈《师说》

从师习艺

烟霞

烟雾和云霞,也指“山水胜景”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