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湘东王横吹曲三首·折杨柳

作者:萧纲 朝代:南北朝

原文

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城高短箫发,林空画角悲。曲中无别意,并是为相思。

诗词问答

问:《和湘东王横吹曲三首·折杨柳》的作者是谁?答:萧纲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南北朝
问:萧纲的名句有哪些?答:萧纲名句大全

注释

注释

1、折杨柳——古《横吹曲》名,南朝梁、陈和唐人多为伤春惜别之辞。
2、上春——即早春。
3、画角——军中吹器。
4、并——犹,总是的意思。
5、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诗文赏析

诗的前四句描写杨柳。“杨柳乱成丝”,写出千万条柳丝如丝如缕随风飘拂之状。“攀折上春时”,上春,原指农历正月,但这里泛指春天而已。此句点题,且隐隐唤出一手攀柳枝、凝眸远望之人。三、四句仍写柳。因柳枝茂密,故鸟儿穿行其间受到阻碍;因风力轻微,故柳花飘落亦轻而缓。二句颇见诗人体悟之工。此四句虽未言相思,然相思之情已暗暗透露。“乱成丝”之“乱”,令人想到折杨柳者心绪烦乱;而春光之明媚,则反衬出她的孤独与寂寞。
五至八句写横吹曲。“城高短箫发,林空画角悲。”短箫、画角都是横吹曲中所用的乐器。箫长则声音浑浊,短则其声轻扬。“高”、“空”二字用得极好。箫声发自高处,似自云端落下,听来愈显清厉。画角声穿度空荡荡的树林,似更添几许失意和悲凄。乐声自远处传来,总是更能撩人遐想的。此二句乃互文,意谓短箫、画角所奏的横吹曲发自高城之上,度越空林而来。至于所奏的曲子,应即诗题为“折杨柳”。其曲当是守城的军队所奏,因横吹曲乃是军乐。“曲中无别意,并是为相思。”那为相思所苦的女子,即使听到别的曲子,也未必不感到离别情,何况所听到的恰恰是令人联想到离别的《折杨柳》,更何况此时她自己正在折柳凝思!
诗的前四句写折杨柳,是实写;后四句写曲中的“折杨柳”,是虚写。前面透露相思之情,但不明言,是暗写;结尾处加以点明,是明写。颇有映带回萦之妙。粗读全诗,似觉写柳、写曲,分成两截。稍加体会,便知写柳是写那女子眼中所见,写曲是写她耳中所闻,浑然一体;在柳与曲的后面,隐然有人的形象呼之欲出。构思甚巧,而不露痕迹;切合诗题,但不粘皮带骨。读之只觉一缕柔情,委婉 * 。至于语言的清丽圆美,又历历如同贯珠。至此,我们不能不为诗人的出色才能而赞叹。

标签:咏柳,春天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