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知识 >>吏部则例_吏部则例介绍_吏部则例历史知识_吏部则例历史词典

吏部则例

历史知识

吏部则例怎么写好看:

吏部则例怎么写好看

吏部则例历史词典解释

书名。清代官修。分别有雍正十二年(1734)成书,五十八卷;乾隆七年(1742)成书,六十六卷;乾隆四十八年成书,六十八卷。为清代吏部工作条例,内容有铨选满、汉官员则例;满官、汉官品级考、处分则例;官员任用、职掌、考核规则。有武英殿刊本。

词语分解:

  • 吏部的解释 1 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位次在其他各部之上时韩愈吏部权 京兆。——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吏部拟用左通政。——清· 张廷玉明史2 又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
  • 则例的解释 依据法令或成案作为定例此事无须再商,请照则例裁处

历史知识推荐:棒胡

?—1338 元陈州今河南淮阳人。姓胡,名闰儿。以善击棒,人称棒胡。顺帝至元三年1337二月,在信阳聚众起兵,破归德府今河南商丘、陈州、鹿邑。建年号,称李老君太子,用弥勒佛小旗。次年四月,战败,被俘杀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吏部则例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知识 吏部则例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