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知识 >>吏部都令史_吏部都令史介绍_吏部都令史历史知识_吏部都令史历史词典

吏部都令史

历史知识

吏部都令史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亦称吏曹都令史两晋以来尚书省置都令史八人,协助尚书左、右丞掌管尚书都省事务,监督诸曹尚书,参与政要。权任虽重,用人常轻。南朝梁始重其选,置殿中、吏部、金部、左民、中兵五都令史。天监九年(510)诏令选用有才干士人充任,位仅二班,职权颇重,以吏部都令史监督吏部尚书政务。沿置。北魏北齐均置八都令史。

词语分解:

  • 吏部的解释 1 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位次在其他各部之上时韩愈吏部权 京兆。——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吏部拟用左通政。——清· 张廷玉明史2 又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
  • 令史的解释 1.官名。 汉 代兰台尚书属官,居郎之下,掌文书事务,历代因之。 隋 唐 以后,成为三省、六部及御史台低级事务员之称,位卑秩下,不参官品。至 明 代遂废。见通典·职官四。2. 宋 元 以来官府中胥吏的通称。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三折:“打的个遍身家鲜血淋漓, 包待制 又葫芦提,令史每粧不知,两边厢列着祗候人役。”水浒传第二七回:“知县叫那令史先问了 王婆 口词,一般供説。四家邻舍,指证明白。

历史知识推荐:北周律

北周法律。北周初沿用西魏大统式。后命廷尉卿赵肃、司宪大夫拓跋迪撰定周律,至武帝保定三年563三月制成,谓之大律。共二十五篇,定罪一千五百三十七条。该律不立十恶之目,而重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义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吏部都令史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知识 吏部都令史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