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知识 >>逃户_逃户介绍_逃户历史知识_逃户历史词典

逃户

历史知识

逃户怎么写好看:

逃户历史词典解释

古代对因逃避赋役而流亡外地人户之统称。秦汉以来,历代均有。《书·食货志》:“禁网疏阔,民多逃隐。”唐高宗、武则天以后,由于均田户分田很少,赋役繁重,以致“天下户口,亡逃过半”。有的沦为佃农或雇农,有的逃入寺院或城市,还有的进入山林川泽。陈子昂《上川安危事》:“今诸州逃走户有三万余,在蓬、渠、果、合、遂等州山林之中,不属州县”,“结为光火大贼,依凭林险,巢穴其中。”逃户影响政府的赋役征派,唐代曾用括实籍外逃户的办法解决此问题,收到一定效果。明初,逃户甚多。洪武二十三年(1390)命查明后押回籍复业。永乐中改令凡原籍有税粮无人办纳及无人听继军役者押回原籍,其余准于所在地收籍。正统元年(1436),令山西、河南山东湖广陕西、南北两京直隶府州县,编造逃户周知册,登记乡里、姓名、男妇口数、军民匠灶等户籍及遗下田地、税粮数目,原籍承担赋役情况,并督令回原籍复业。又定:凡回原籍复业,免赋役一至三年不等,不回原籍者,发所充军。若每丁现种有成熟田地四十或五十亩者,许自首告官,准于所在官收籍。原系军、匠,仍作军、匠附籍,原系民、灶,则俱以民户附籍。清代实行摊丁入地后,按土地征发赋役,使逃户有所减少。

词语分解:

  • 逃户的解释 古代为逃避赋役,流亡外地而无户籍的人。魏书·食货志:“先是,禁网疏阔,民多逃隐。 天兴 中,詔採诸漏户,令输纶绵。自后诸逃户占为细茧罗穀者甚众。”新唐书·食货志一:“监察御史 宇文融 献策:括籍外羡田、逃户,自占者给復五年。”宋史·食货志二:“逃户别立籍,令本府招诱归业。” 清 邵廷采 田赋略:“ 唐 之分崩离析也,由 宇文融 括羡田、逃户始也。”
  • 逃的字典解释 逃 táo 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或事物而离开:逃跑
  • 户的字典解释 户 hù 一扇门,门:门户

历史知识推荐:龙原府

亦称栅城府新唐书·渤海传。渤海置,并建号东京。治庆州今吉林珲春市西南八连城。辖境约当今吉林珲春市及俄罗斯大彼得湾北岸一带。大钦茂末年曾迁都于此,华屿中兴元年793还都上京龙泉府。渤海和日本之间往来皆

关注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逃户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知识 逃户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