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知识 >>承旨_承旨介绍_承旨历史知识_承旨历史词典

承旨

历史知识

承旨怎么写好看:

承旨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1)唐代有翰林学士承旨,五代有殿前承旨、枢密院承旨,御史台三司、閤门、客省承旨。五代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除翰林学士承旨外,殿前承旨改为殿直,枢院承旨改为承宣,御史台、三、閤门、客省承旨别定其名。宋代有枢密院都承旨、副都承旨、翰林学士承旨等。(2)唐代内官。高宗龙朔二年(662)置五员,正五品,位同才人。咸亨二年(671)废。(3)西夏中书、枢密、内宿司、磨堪司、功德司等置,位各司正、副职之下。

词语分解:

  • 承旨的解释 1.亦作“ 承指 ”。逢迎意旨。韩非子·八奸:“优笑侏儒,左右近习,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汉书·楚元王刘交传:“侍御史以为 光 望不受女,承指劾 德 诽谤詔狱,免为庶人。” 晋 张华 博物志·杂说上:“ 王莽 时,郡国多称瑞应,岁岁相寻,皆由顺时之欲,承旨求媚,多无实验。”2.接受圣旨。新唐书·百官志二:“ 许敬宗 、 李义甫 为相,奏请多畏人之知也,命
  • 承的字典解释 承 chéng 在下面接受,托着:承重
  • 旨的字典解释 旨 zhǐ 意义,目的:意旨

历史知识推荐:陈忌

即“田忌”。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承旨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知识 承旨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