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官职 >>翰林学士_翰林学士介绍_翰林学士什么官_翰林学士历史官职

翰林学士

历史官职

翰林学士怎么写好看:

翰林学士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由翰林供奉改名,选任有文学才能的臣,置于学士院,直内廷,以备随时宣召,撰拟文字。初为文学侍臣,渐成定制,凡任免相、册立太子、号令伐、宣布大赦等机要内命,皆由其草诏,用白麻书写,其颁发不政事堂,称为内制,分中书省令之掌制中书舍人则称外制。当时仅为职,无阶品俸禄,无官属员,一般置六人,由他官兼任,自尚书、丞、校书郎京畿县尉皆得与选。选用甚重,礼遇甚亲,班依其本官,内宴则居宰相之下。德宗以后,内参命,与商朝政,成为皇帝最亲近的顾问兼秘书官,职权益重,号称内相,升极易,宰相出此途者甚众。五后晋高祖天五年(940)罢其职归中书舍人,旋复置,以六员为额。宋朝沿置,仍掌撰拟重大机要诏,加知制诰衔,称内制,隶翰林学士院。员六人,但常不满员。太宗淳化二年(991)始兼领,其后三班院、审官院、审刑院、通进银司、在京诸司库务、群牧使、三司使等常由其兼,三省、六部及诸省、寺、监亦多由其兼,或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除任三司使、权知开封府者外,兼领他职时仍轮流入院草制,多自中书舍人院知制诰依次递,由皇帝亲自任命。他官初入院者称直学士院,历深者始正式除授。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成为正员官,置二员,正三品,掌撰训词,颂宣功德,备顾问对,谏诤阙失。号称内相,为擢任宰执的主要人选。南宋时以其官高,多不除授,而以中书舍人兼掌内制。辽朝为南面朝官,隶翰林院西夏、金隶翰林学士院,金朝正三品,应奉文字时加知制诰衔,掌撰拟诏命。元朝分别置于翰林国史院、蒙古翰林院,员皆二人,正二品。朱元璋元年(1367)置一员,正三品,为翰林院长官,明洪武二年(1369)增翰林学士承旨居其上,遂降为从三品,十四年革承旨,复为翰林院长官,正五品。掌制诰、修史、文翰之事,参议政事、礼制,备皇帝顾问,教习庶吉士。拟诏之职归内阁,权任转轻。诸部尚书由翰林出身者,则兼翰林学士衔,詹事少詹事亦带此衔。清朝罢,唯特派大臣为翰林院掌院学士。光绪二十九年(1903)省詹事府,遂复置,以为翰林侍读学士升迁之阶,无实职,满、汉各一员,正三品。参见“翰林学士院”、“翰林院”。


官名。唐宗改翰林供奉为翰林学士,专掌内命。凡免将相,号令征伐等,皆由他们起草,为皇帝亲信。见《新唐书·百官一·学士之职》。

宋朝的翰林学士,掌制诰诏令的撰述。凡立后亲王,拜宰相、枢密使三公、三少,除开府仪同三司节度使节,加封,赐大臣太中大夫观察使等,都由他们起草制诰诏书。凡重大事情,晚上天子面谕,夜间写成,天明宣布。见《宋史·职官二·翰林学士院》。

代《翰林院》设翰林学士,分掌天子文翰之事。见《辽史·百官志三·翰林院》。

金代翰林学士院中有翰林学士,正三品,分掌制撰词命。见《金史·百官一·翰林学士院》。

元代翰林兼国史院,也设翰林学士。见《元史·百官三·翰林兼国史院》。

明代的翰林学士,为翰林院的长官,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以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备天子顾问。见《明史·职官二·翰林院》。

清代翰林院不设翰林学士,而置掌院学士,掌国史笔翰,备左右顾问。见《清史稿·职官二·翰林院》。

词语分解:

  • 翰林的解释 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朝以后始设,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翰林天台陶先生。;;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详细解释.谓文翰荟萃之所,犹词坛文苑。《晋书·陆云传》:“辞迈翰林,言敷其藻。”.指文士。 唐 杜
  • 学士的解释 ∶学位的一种,通常是初级或最低级学位文学士 ∶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详细解释.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周礼·春官·乐师》:“帅学士而歌《彻》。” 郑玄 注:“学士,国子也。”《仪礼·丧服》:“大夫及学

历史官职推荐:掖庭令

官名。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由永巷令改名,隶少府,有八丞。掌后宫宫女及供御杂务管理宫中诏狱,由宦者充任,侍从皇帝左右,权势颇重。属官有掖庭户卫、掖庭狱丞、少内啬夫、暴室丞、暴室啬夫等。东汉沿置,秩六百石

关注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翰林学士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官职 翰林学士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