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知识 >>普陀宗乘之庙_普陀宗乘之庙介绍_普陀宗乘之庙历史知识_普陀宗乘之庙历史词典

普陀宗乘之庙

历史知识

普陀宗乘之庙历史词典解释

庙名。俗称小布达拉宫。在今河北承德市。普陀为梵文布达拉之简译。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时蒙古新疆青海等地各族首至承德庆祝高宗六十寿辰及皇太后八十寿辰,高宗决定仿藏传佛教中心布达拉宫兴建此庙。庙内有佛殿、僧房近四十,占地22万平方米。碑亭内有《御制普陀宗乘之庙碑记》、《御制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特部众记》碑。主体建筑为大红台,高25米,内有“万法归一”殿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词语分解:

  • 普陀的解释 中国 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梵语 补陀落迦 Potalaka的省音译。在今 浙江省 普陀县 ,属 舟山群岛 。古称 梅岑山 ,传说 汉 方士 梅福 在此炼丹。 五代后梁 时, 日 僧 慧锷 从 五台山 请 观音 圣像回国,为大风所阻,于此山建“不肯去观音院”,是为“观音道场”之始。后人又据华严经·入法界品,附会为 善才 参访 观音菩萨 的 补陀落迦山 。四溟诗话卷四引 唐 安庆王 西池送月泉上人归

历史知识推荐:孩儿班

辽制,凡宗戚子弟别组为一班,号“孩儿班”,有班使、班详稳等官。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普陀宗乘之庙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知识 普陀宗乘之庙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