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官职 >>护乌桓校尉_护乌桓校尉介绍_护乌桓校尉什么官_护乌桓校尉历史官职

护乌桓校尉

历史官职

护乌桓校尉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汉武帝始置,掌内附乌桓事务。武帝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击破匈奴左地后,为防止乌桓与匈奴交通,因徙其部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塞外,置乌桓校尉监之,秩二千石持节统领之。后不常置。东汉建武二十五年(后49),辽西乌桓朝贡,使居塞内,布于缘边诸郡,令招来种人,给其衣食,为汉侦察,助击鲜卑、匈奴。复置护乌桓校尉,秩比二千石,屯上谷宁城,并鲜卑。常将乌桓等部兵与度辽将军、使匈奴中郎将。护羌校尉等协同作战,戍边塞。、晋及十六国后赵沿置。西晋多以都督幽州诸军事兼领此职。


官名,也简称乌桓校尉。乌桓,也写作乌丸。汉设此官。西汉武帝时霍去病打败奴役乌桓的匈奴贵族后,迁乌桓人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等郡,遂置护乌桓校尉,秩比二千石,专门负责有关乌桓的事务,其下属官员有长史司马等。东汉、魏、晋沿置。见《后汉书·百官五·护乌桓校尉》。

词语分解:

  • 校尉的解释 军职名。据史记, 秦 末起义军中已有此职。项羽本纪载: 项梁 “部署 吴中 豪杰为校尉、候、司马。”又张耳陈馀列传载: 陈胜 “以 张耳 、 陈餘 为左右校尉。” 汉 代始建为常职,其地位略次于将军,并各随其职务冠以各种名号。掌管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长官,亦有称校尉者。 隋 唐 以后迄 清 为武散官之号,地位逐渐降低。 明 清 之际也称卫士为校尉,其地位尤低。参阅通典·职官十六、续通典·职官十六

历史官职推荐:太卜署丞

官名。即太卜丞。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护乌桓校尉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官职 护乌桓校尉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