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官职 >>内制_内制介绍_内制什么官_内制历史官职

内制

历史官职

内制怎么写好看:

内制历史词典解释

① 亦称内命,皇帝直接发自禁中的诏令。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 (738)置翰林学士学士院,专掌草拟重要诏书之事,不经中书门下两省,亦不加盖皇帝玺印。宪宗元和 (806—820) 初,方置“书诏印”,由翰林学士院掌之。凡敕书、德音、立后、建储、大诛讨、拜免三公将相,皆曰制,百官听于宣政殿。唐初由中书草制的制度渐被取代。宋朝沿用于宰相枢密使、使相、节度使特恩加官、群臣奖谕敕书,外蕃加恩,赦书、德音,青祠祭祝斋文,巡幸大礼敕书、敕榜,立皇子制,命妃诰辞,军旅征伐诏令等。② 内制官别称。唐、宋翰林学士带知制诰者称之。


唐宋两朝,以翰林学士掌管的皇帝发出的特殊文告为内制。内制是与外制相对说的。以中书舍人或知制诰掌管的诏敕称外制。

词语分解:

  • 内制的解释 1. 唐 宋 时称由翰林学士所掌的皇帝诏令为“内制”。 唐 初,中书省设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命,无内外制之分。至 玄宗 开元 二十六年,始置翰林学士,掌内制;中书舍人只掌外制。 唐 朱庆馀 上翰林蒋防舍人诗:“清重可过知内制,从前礼絶外庭人。”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五:“至 唐 置翰林学士,以文章侍从,而本朝因之。翰林学士司麻制批答等为内制,中书舍人六员分房行词为外制云。” 清 赵翼
  • 内的字典解释 内 nèi 里面,与“外”相对:内部
  • 制的字典解释 制 (⑦製) zhì 规定:因地制宜

历史官职推荐:左右领

军事机关名,隋朝置,掌侍卫左右及宿卫,供御兵仗。其官有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并各置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等官,属下有仓曹、兵曹、铠曹。见隋书·百官志下。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内制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官职 内制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