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官职 >>孝廉_孝廉介绍_孝廉什么官_孝廉历史官职

孝廉

历史官职

孝廉怎么写好看:

孝廉历史词典解释

选拔官吏科目,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为二科,汉武帝采纳童仲舒建议,于元光元年 (前134) 初令国举孝、廉各一人。其多混同连称,而为一科,所举也不限于孝者和廉吏。察举孝廉为岁举,郡国每年要向中央推举一至二人。被举者大都先除受郎中东汉顺帝时,左雄奏请郡国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以观其能。其后遂为制度,为汉朝仕进主要途径之一。三国初二年(221)令郡国口满十万者举孝廉一人,其有异,不拘户口。三年,又令举廉不限年齿,老幼皆可。亦由郡举孝廉。晋沿魏制,尚书郎缺,从孝廉中策试,合格者补令、长。东晋以来,大郡岁各举二人,郡国仍举一人。十六国南北朝沿之,地位不及秀才、国子生。时察举州郡中正,依九品官人之法,所举皆世家豪族子弟,无须策试。唐只有秀才之科,无孝廉之举。至明,为荐举之一种,亦用称乡试合格者。清朝亦然。


1、汉朝选拔举荐人才的项目之一。孝指孝悌。儿子孝敬父母称“孝”,弟弟尊敬哥哥称“悌”。廉指廉洁的官吏。汉制规定,每年郡国从所属吏民中推举孝、廉各一人。到东汉,合孝廉为一,郡国每年从二十万人中推举孝廉一人,边远郡县从十万人中推举一人。所举孝廉,朝廷多任之为“”。

2、明清两朝“举人”也称“孝廉”。

词语分解:

  • 孝廉的解释 汉代选拔官吏的两种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后来被举荐的人也称为;孝廉;举孝廉不行。;;《后汉书;张衡传》详细解释.孝,指孝悌者;廉,清廉之士。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始於 汉 代,在
  • 孝的字典解释 孝 à 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孝敬。孝廉(a.中国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b.中国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孝道。孝子贤孙。 居丧的事:守孝。吊孝。 丧服:戴孝。孝衣。
  • 廉的字典解释 廉 á 堂屋的侧边:廉隅(棱角,喻品行端方,有气节)。 不贪污:廉洁。廉正。廉明。 便(俷 )宜,价钱低:物美价廉。 察考,访查:“且廉问,有不如吾诏者,以重论之”。 姓。 笔画数:; 部首:广;

历史官职推荐:转运使

官名。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以裴耀卿为江南淮南转运使,掌东南水陆运输。后又置诸道转运使,掌全国粮谷调拨。安史之乱后又于各地置巡院。因其转运力资多来自盐铁收入,故常兼盐铁使,合称盐铁转运使,常由宰相兼任

关注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孝廉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官职 孝廉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