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三旬九食_三旬九食解释_三旬九食来历出处_三旬九食历史典故

三旬九食

历史典故

三旬九食怎么写好看:

三旬九食历史词典解释

旬:十天。汉.向《说苑.立节》:“子思居于,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卢文弨《群书拾补》:“二当作三,陶诗用之。”晋.陶潜《拟古》诗:“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用以形容家境贫寒,得食艰难。清.钱谦益《短歌送林铨之吴门》:“经年卧病虞山头,三旬九食断还往。”


偏正 旬,十天。三十天才吃九顿饭,形容家境贫寒,生活艰辛。汉·刘向《说苑·立节》:“缊袍无表,三旬而九食。”※旬,不读作shún。△贬义。用于形容经济困难。→蝉腹龟肠 ↔三茶六饭。也作“二旬九食”。

词语分解:

  • 三的解释 三 sān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
  • 食的解释 食 shí 吃:食肉

历史典故推荐:气味相投

谓志趣情调相投合。明 冯惟敏不伏老第三折:“止有老友梁太素,隐居南山之麓,不屑小就,正与小生气味相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我同他一相识之后,便气味相投,彼此换了帖,无话不谈的。” 主谓 形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三旬九食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三旬九食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