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抗行比元常_抗行比元常解释_抗行比元常来历出处_抗行比元常历史典故

抗行比元常

历史典故

抗行比元常历史词典解释

唐.彦远《法书要录》卷一晋.王右军(羲之)《自论书》:“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晋书.王羲之传》:“(羲之)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钟繇,字元长,三国书法家。张芝,字伯英,东汉书法家,善草书。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曾自称其书法当与钟、张抗行。抗行,即抗衡,不相上下。后用为咏自赞书法成就之典。

唐.禹锡《答后篇》诗:“近来渐有临池兴,为报元常欲抗行。”

词语分解:

  • 抗行的解释 1.坚持高尚的行为。楚辞·九章·哀郢:“ 尧 舜 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汉 班固 答宾戏:“ 伯夷 抗行於 首阳 , 柳惠 降志而辱士。”文选·孔融<荐祢衡表>:“ 任座 抗行, 史鱼 厉节,殆无以过也。” 吕向 注:“抗,立也。” 明 何景明 结肠赋:“君矫节而抗行兮,屡违时而摈捐。”2.并行;抗衡。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四:“欲以区区之 越 ,与天子抗行,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历史典故推荐:出处语默

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后以“出处语默”谓出仕和隐退,发言和沉默。汉 王符潜夫论.实贡:“一能之士,各贡所长,出处语默,勿强相兼。” 见“出处默语”。明·王夫之张子正蒙注·有德: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抗行比元常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抗行比元常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