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悔之无及_悔之无及解释_悔之无及来历出处_悔之无及历史典故

悔之无及

历史典故

悔之无及怎么写好看:

悔之无及历史词典解释

后悔也来不及了。《史记.伍子胥列传》:“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三国志.书.董卓传》裴松之注引《典略》载卓表:“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肉,及溺呼船,悔之无及。”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三月的租界》:“当初以为可以不触犯某一个人,后来才知道触犯了一个以上,真是‘悔之无及’。”亦作“悔之亡及”。亡:通“无”。《汉书.晁错传》:“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亡及也。”亦作“悔之何及”。宋.洪迈《夷坚丁志.龚丕显》:“一时良以为得策,不谓阴谴分明乃如是,悔之何及也。”亦作“悔之不及”。元.无名氏《三出小沛》一折:“某想当日,都是三兄弟失了徐州,悔之不及。”亦作“悔之莫及”。明.仕义《新知录摘抄.杨公翥》:“〔智〕乃作木方,刻‘戒暴怒’三字,挂之目前以示警。已而怒其人,欲挞之,辄忘其戒,取木方以击之。怒性既消,观其所戒,悔之莫及也。”


主谓 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语出《史记·伍子胥列传》:“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出关〉的“关”》:“当初以为可以不触犯某一个人,后来才知道倒触犯了一个以上,真是‘悔之无及’,既然‘无及’,也就不悔了。”△用于形容后悔的心态。→追悔无及 ↔毫无悔意。也作“悔之不及”、“悔之晚矣”、“悔之何及”、“悔之亡及”、“懊悔无及”。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怒容满面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老残看刚弼怒容满面,连声吆喝,却有意呕着他顽,便轻轻的说道:‘你先莫问我是什么人,且让我说两句话。’”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悔之无及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悔之无及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