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敢怨而不敢言_敢怨而不敢言解释_敢怨而不敢言来历出处_敢怨而不敢言历史典故

敢怨而不敢言

历史典故

敢怨而不敢言历史词典解释

同“敢怒而不敢言”。宋 邓牧《伯牙琴.吏道》:“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


并列怨,怨恨,极不满。内心怨恨或不满,但不敢说出。宋·邓牧《伯牙琴·吏道》:“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用于描写怨恨。→敢怒而不敢言

词语分解:

  • 敢言的解释 1.敢于进直言。国语·鲁语下:“夫外朝,子将业君之官职焉;内朝,子将庀 季氏 之政焉,皆非吾所敢言也。”新唐书·郝处俊传:“ 处俊 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2.冒昧陈述。战国策·秦策一:“臣闻之,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臣敢言往昔。”

历史典故推荐:庞德公

源见“鹿门采药”。指东汉隐士庞德。亦借指隐士。唐 李白寄弄月溪吴山人诗:“尝闻庞德公,家住洞湖水。”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敢怨而不敢言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敢怨而不敢言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