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魏公笏_魏公笏解释_魏公笏来历出处_魏公笏历史典故

魏公笏

历史典故

魏公笏怎么写好看:

魏公笏怎么写好看

魏公笏历史词典解释

光宪《北梦琐言》卷一:“唐 文宗皇帝谓宰相曰:‘太宗得徵,采拾阙遗,弼成圣政。今我得魏謩,于疑似之间,必极匡谏。虽不敢希及贞观之政,庶几处无过之地。今授謩右补阙,委舍人善为之词。’又问謩曰:‘卿家有何图书?’謩曰:‘家书悉无,唯有文贞公笏在。’文宗令进来。覃在侧曰:‘在人不在笏。’文宗曰:‘卿浑未晓,但《甘棠》之义,非要笏也。’”后因以“魏公笏”表示先辈政绩卓著和家世荣显。清 唐孙华《题晋阳遗像》诗:“先朝剩有魏公笏,老辈仍看郭泰巾。”

词语分解:

  • 笏的字典解释 笏 hù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俹 )笏

历史典故推荐:悬河泻火

见“悬河注火”。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2章2节:“扫荡无余,犹悬河以泻火。”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魏公笏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魏公笏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